网页浏览总次数

2017年8月24日星期四

首先的人亚当成了有灵的活人”;末后的亚当成了叫人活的灵。

[哥林多前书15]
15:45 经上也是这样记着说:“首先的人亚当成了有灵(灵:或作血气)的活人”;末后的亚当成了叫人活的灵。
[注释] 经上也是这样记着。指的是创2:7。保罗加上“第一个”和“亚当”这些词解释所说的。
  活人。希腊语psuche,就是“自然的”,psuchikos的词源(见第44节注释)。
  末后的亚当。也就是基督(见@罗5:14@注释)。正如人类从第一个人,亚当,获得了他们属世的本性,照样他们通过基督获得他们复活的身体。一个是那暂时存在的一大群人的头,另一个是所有借着相信基督在他第二次来时得到一个属灵的身体并进入永生的人的头(见罗5:15-18;林前15:51-54)。
  叫人活的灵。也就是那有能力分赐生命的。亚当成为一个“有灵的活人”,而基督是生命的给予者。耶稣说他有权柄叫死人复活(见约5:21,26;11:25)。他通过使某几个从死里复活的人比较他所行使的能力和这个短暂的属世的生命(见路7:14,15;8:54,55)。他给予生命的权柄的这些例证能够作为他在复临时叫死人复活的权柄的证据。
15:46 但属灵的不在先,属血气的在先,以后才有属灵的。
[注释] 属灵的…在先。圣徒复活时所拥有的属灵的身体就是他们自然生命的延续。首先来到的是自然的生命。属灵的身体并不存在,并且直到在复活时上帝给每个圣徒新的身体,才存在属灵的生命。
15:47 头一个人是出于地,乃属土;第二个人是出于天。
[注释] 属土。希腊语choïkos,“尘土造的”。第一个人,亚当,就是人类的祖先,是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的(创2:7)。
  第二个人。也就是基督(参第45节注释)。
  天。上下文证据倾向于(参10页)省略这些词,但是其省略本质上并不改变文章的意思,因为耶稣是唯一从天下来成为人类的头的。这“第二个人”在他与人类有紧密关系之前就已经存在,但是当他来到世人中间时他自己降卑并将神性隐藏在人性里(见加4:4;《历》第四章)。
15:48 那属土的怎样,凡属土的也就怎样;属天的怎样,凡属天的也就怎样。
[注释] 那属土的怎样。“那属土的怎样”就是指亚当。所有亚当的子孙都有他堕落的本性。他们是虚弱的、必死的,就如他败坏并死亡一样。
  属天。在复活时圣徒的身体将要改变,那新的身体将要“和他[基督]荣耀的身体相似”(腓3:20,21)。
15:49 我们既有属土的形状,将来也必有属天的形状。
[注释] 将来也必有。在这里和“让我们也有”的读法之间,上下文证据被分割(参本册注释第10页)。然而这个简单的未来似乎与原文更和谐。见第44节注释。
15:50 弟兄们,我告诉你们说,血肉之体不能承受上帝的国,必朽坏的不能承受不朽坏的。
[注释] 我告诉你们说。保罗再次强调他在35-49节所提出的,那复活的身体将与现今的身体有所不同。人类败坏的身体不适合于享受荣耀国度的完美。在罪恶进入人类之前,人类的身体是适合于那完美世界的状况的(见创1:31)。所有上帝创造的都是完美的因此亚当和夏娃的身体也是完美的──不会败坏的──并与他们身边完美的环境相适合。当人类犯罪,他的本性就改变了。因此,在他进入恢复的伊甸之福之前,他们的身体要改变适合与天上的完美。
  有些人认为这段教导我们的是那复活的身体不含有血肉,然而这样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血和肉”是讲说这世界之人的一个画面(见太16:17;加1:16;弗6:12),因此不应当被归纳为仅仅是单独的字面意思。保罗只是确定人类现今的身体是不适合于进入上帝的国度的。那复活的身体将有血有肉可以这样合理的归纳,就是我们新的身体将要像基督荣耀的复活的身体一样荣耀(腓3:20,21),基督的身体是有“骨肉”的(路24:39;参《历》第八十四章)。复活的圣徒的身体与起初亚当被造时所拥有的身体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这一结论也是更为合理的(创2:7)。如果人类没有犯罪,毫无疑问将永远保持那身体。

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都要改变

哥林多前书15
15:51 我如今把一件奥秘的事告诉你们: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都要改变,
[注释] 奥秘的事。见@罗11:25@注释。
  不是都要睡觉。有关睡觉是死亡的比喻见@约11:11@注释。保罗要我们注意这样的事实,有人将不会死亡,但是将从那不完美的身体改变成为完美的属天的状态。这瞬间的改变将使他们像那复活的圣徒(见《善》第十八章;《赎》第六十一章)。
  都要改变。这个“都”包括当基督来时活着的和那些已经死了的。前者瞬间改变他们必死的身体成为不死的,后者以不死的身体复活(参@林后5:1-4@注释)。
15:52 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
[注释] 在一霎时。希腊语en atomo,“在一个不可分割的时间点”,“立即”。Atomos在新约圣经中只有这里出现。“原子”(atom)就是来源于这个词。与这个词一起的表达,“眼睛一闪[或“眨”]”,指出了活着的圣徒的身体所要发生的改变是极快的。
  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这个荣耀的改变发生的时间就是接下来要说明的。在基督第二次来时,那时“上帝的号筒”将要吹响,那已死的忠心的信徒身体将要复活,是完全不受所有罪恶影响的身体(西3:4;见@帖前4:16@注释)。那时活着的基督徒将渴望他们主的来到经历奇妙的改变,而所有败坏的和不完美的痕迹都将从他们的身体除去,将要成为基督荣耀身体的样子(见腓3:20,21;约一3:2)。他们将要不经过死亡而从地上被升到天上这样非常的经历,就像以利亚,他是所有在基督再来时活着的真正的信徒的一个典型(见王下2:11;《知君》第十七章)。
15:53 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变成:原文作穿;下同)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
[注释] 必朽坏的。或作“这可朽坏的是必须的”。圣徒的身体发生改变是基本。这将要借着他们的死以及以不死的、不朽坏的身体从死里复活(42节),或借着不见死亡被改变而发生;因为他们不能像现在这样进入天国(50节)。
  总要变成。希腊语enduo,“自己穿上”,作为一件衣服等。这清楚的指出,当身体的这一改变发生时个人的个体身份仍然保持。每一个被救赎者将保持他们自己个人的特点(见《路》第二十五章;《证》第二册第266,267页;《证》第五册第215,216页;《怀爱伦附注》的林前15:42-52注释)。
  必死的。也就是屈服于死亡。只有那些接受上帝所提供的借着耶稣基督的救赎的人才能得到这个不死的恩典,而这恩典在耶稣再来时就成为他们的了(见约3:16;罗2:7;6:23;林后5:4)。
15:54 这必朽坏的既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既变成不死的,那时经上所记“死被得胜吞灭”的话就应验了。
[注释] 死被…吞没。虽然与希伯来文旧约圣经和希腊文版旧约圣经不完全一致但这话肯定是对赛25:8的引用。在基督来时,从必死的到不死的这一奇妙转变发生时,包括死了的义人和活着的义人,那时人类的伟大仇敌不再搅扰被救赎者。当死亡的阴影笼罩圣徒时占据他们大脑的最后思想是睡觉,他们的最后感受是死的疼痛。当他们看见基督来了并赐他们不死的恩典时,他们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莫大的喜乐,他们不再屈服于死亡的权势(见《善》第三十三章)。

死的毒钩在哪里?

哥林多前书15]
15:55 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
[注释] 死啊。提及@何13:14@(见该处注释)。在这个喜乐、胜利的呼声中,所有凯旋的圣徒,就是那从苦难的威胁和死亡造成的分离中永远解脱出来的人,把死亡和坟墓都人性化并向其致辞。在基督第二次来时,那自亚当堕落时就笼罩所有人类的这个敌人的拖累将永远的从被救赎者挪去。
  毒钩。希腊语kentron,“刺棒”,“[如矛的]一个尖头”,“[如蜜蜂、黄蜂、蝎子的]刺”。
15:56 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
[注释] 死的毒钩。这里作为“罪”来定义。死亡,就像蝎子,有毒钩,因为罪,就是死的因由,而赐予其致命的权利(见罗6:23)。但是被救赎者将不再犯罪;因此,他们不再感受到死的毒钩(见鸿1:9;赛11:9;启21:4)。
  律法。见@罗7:7-11@注释。
15:57 感谢上帝,使我们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
[注释] 感谢上帝。这一节展示了圣经所有书卷的主题,或目标,也就是表明了恢复人得上帝喜爱及其起初完美的景况和脱离所有罪的影响,是借着上帝的大能通过我们的主耶稣而实现的(见《教》第十三章;参罗7:25)。因着击败撒但权势的成功,被救赎者将要永远赞美并归荣耀于上帝(见启5:11-13;15:3,4;19:5,6)。
15:58 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注释] 所以。鉴于已经启示有关复活的荣耀真理,劝勉信徒抵抗每一个撒但的使者可能破坏他们对基督的信心的努力。
  我亲爱的弟兄们。保罗的一生证明了耶稣的门徒要彼此相爱的真理(见约13:34,35)。这个爱在他们甘愿为彼此遭难中得到彰显(见加4:19;西1:24;2:1,2;帖前2:8,9;3:7,8)。
  坚固不可动摇。激励信徒要坚定持守他们的信仰,不允许什么事搅扰他们。这个如磐石般坚定的呼吁借着使徒在这一章巧妙解释的复活的真理而坚固。由于关于未来如此奇妙的保证,信徒不该被恶者各种形式的试探所影响,无论是肉体放纵,还是因为世俗哲学之路而转离这确定的福音事实。不允许人或物将信徒从他信仰和希望的根基上动摇。
  竭力多作。为真理而不断工作的伟大动机是积极的保证,而这努力将不会“在主里徒劳”,但是将要导致心灵的得救和增加上帝的荣耀(见诗126:6;传11:6;赛55:11;林前3:8,9)。

[转载]三种异端思想:伯拉纠、伯拉纠派和半伯拉纠主义


2014-07-25 00:39阅读:14
[转载]三种异端思想:伯拉纠、伯拉纠派和半伯拉纠主义X

三种异端思想:伯拉纠、伯拉纠派和半伯拉纠主义
---选自赵中辉《英汉神学名词词典》
1:伯拉纠 Pelagius (360—420)
   
英国神学家,为一基督教修道士兼神学家,居于 罗马、迦太基及巴勒斯坦等处。极力反对奥古斯丁派人类完全堕落之教义。提倡一种异端的自由意志教义,否认原罪;且谓上帝恩典非人所不配得的恩赐,亦非得救 所必须。他常说:『如果我应该做,我就能做(If Iought,I can.)。』
  
2: 伯拉纠派 Pelagianism ( 现在的阿米念)
   
为第四世纪英国修道士伯拉纠所倡导。反对奥古斯丁预定与原罪的教义,并主张人得救不是靠神主权的恩典,乃凭自己的自由意志(人得救不是出于神,乃是出于自己)。这古老的异端如今已改头换面,又成为现在的阿民念派。一四三一年在以弗所大会中被定为异端。
     
 
3: 半伯拉纠主义 Semi-Pelagianism
    
中世纪的一种神学系统,本质上与今日的阿民念主义相同。半伯拉纠主义所教训的是:(1)神救任何人,照样祂也定意要救所有的人。(2)基督是为所有的人死。 (3)人在未接受神的恩典之前,能在基督里有信心,并生出圣洁的愿望。(4)人凭自由意志接受神恩,此意志不能因罪消失。此说亦称为卡西安主义 (Cassianism),因其创始者为卡西安(Cassian)。
   
此乃于主后四二七—五二九年间出 现的教义,拒绝伯拉纠派与奥古斯丁主义之极端见解;在人得救的开端工作上,奥古斯丁主张是出于神的恩典,而伯拉纠派主张是出于人的自由意志。『半伯拉利』 思想出现甚早,但『半伯拉纠主义』则是相当近代的名词,此词首先出现于信义宗协和信条中(1577),与耶稣会士穆林那(LuisMolin a,1535 —1600)的神学有关。此词并非一快乐的选择,因为所谓半伯拉纠派,就是叫甚么都可以,就是不叫半伯拉纠派。比较更正确一点,就是称他们为半奥古斯丁 派,他们虽然是反对伯拉纠的教义,但也敬仰奥古斯丁,就是不愿意把他的神学当作最重要的。
   
教会会议于四一 八年,又于四三一年定伯拉纠派为异端,但此项拒绝并非意味着完全接纳奥古斯丁的教义系统。奥古斯丁有关恩典的教训可以归纳如下:人类有份于亚当的罪,因此 人都成为罪人,从此除了神的特恩以外(不能用功获得),无一人能解脱;神却由祂不可测的智慧来拣选一些人得救,赐恩给他们,使他们满有把握地白白得救。蒙 拣选的人数已定,既不能多,也不能少。虽然如此,迦太基的维他里斯(Vitalis),以及非洲哈诸米坦地方的修士团(427年),对此原则引起争论,说 这些原则破坏了自由意志及人所有的道德责任。相反地,他们坚称人的意志可以完成信心的初步行动。为了回应此说,奥古斯丁著述了(恩典与自由意志》与《斥责 与恩典>来反对半伯拉纠主义,并且强调意志为先在恩典所预备的必要性。
    
此问题在第五世纪演变为白 热化,在法国南部高卢的一些修道士(为卡西安,希拉留等人所领导)参与了此项抗争。这些人反对奥古斯丁有关罪与恩教义的几点,即意志完全受捆绑,恩典之不 可抗的优先性,以及硬性的预定论。他们同意奥古斯丁对于罪的严重性,但他们认为他的预定论教义是新颖的,因此与传统不符,也是危险的,因为这使人的一切努 力皆归徒然。为了反抗奥古斯丁,卡西安教导说,虽然由于亚当的罪承继了病态,但人的自由意志并没有完全被毁坏。虽然恩典是得救不可缺少的,但不能在人的自 由选择之先,因为人的意志虽然是软弱的,但意志能采取趋向神的带头作用。换言之,在得救上神的恩典与人的自由意志必须合作。卡西安为了反抗奥古斯丁严厉的 预定论,他主张神拯救人的普遍旨意的教义,并主张预定就是神的预知。
    
  奥古斯丁死后,争论愈趋白热化;普拉斯 (Prosper Of Aquitaine)成为奥氏的主将为他辩护,答覆迦利克的一群修道士,其中包括文森(Vincent Of Lerine)。 文森误解了奥古斯丁有关保守与预定的教义,说神所拣选的人就不能犯罪。虽然如此,他并未完全错误,他承认从奥古斯丁所得来的恩典教训的实际危险性,并且此 教训脱离了大公教会的传统。普拉斯为他导师的缘故,曾赴罗马请愿,虽然教宗色勒斯丁一世赞扬奥古斯丁,但并未特别通过奥氏论恩典与预定的教训。因此,半伯 拉纠派的信仰仍在法国南部照常进行,以佛斯他斯(Faustus Of Riez)为主要发言人。他定伯拉纠主义为异端,教导说靠属血气的能力不能得救。 自由意志虽不能被灭绝,但是软弱的,若无恩典的帮助是不能获得救恩。然而佛斯他斯拒绝神恩独作说(monergism)的预定观,并教导说人的意志藉着留 给它的自由,能够向神开始头一步。因此一个人的得救,是由神人合作才成功的。预定只不过是神预先知道人要如何自由决定。恩典对佛斯他斯来说,只不过是神给 人自由意志的光照,并不像奥古斯丁所说的那样,是神恩典在人心中的重生能力。
    
  半伯拉纠主义的辩论一直继续到第六 世纪,当该撒留(Caesarius Of Arles) 召开奥兰治教会大会(529年)。在此该 撒留在主持反半伯拉纠主义上获得成 功。虽然 如此,总会并没有接受奥古斯 丁全部的恩典教义,特别是没有接受奥 氏所主张的神的恩典在蒙拣选者心中不 可抗拒的工作。在主后五三一年,彭 尼 非斯二世批准了这次会议的行动,于是 给予大公会议的特权。半伯拉纠主义作 为历史上的运动,算是已跌落下来,但 半伯拉纠主义的基要问题 ——人的自由 意志在神救人的工作上,优于神的恩典 ——并未消失。
半伯拉纠主义(Semi-Pelagianism)是伯拉纠异端一种较中立的形式,伯拉纠异端由公元五世纪罗马的一个教师伯拉纠 (Pelagius)提出。半伯拉纠主义則由五世纪马赛港(Marseilles)的卡西安(Cassian)提出)他并没有否认原罪以及其对人的灵魂和 意志的影响。但是它教导神与人的合作才实现对人的救赎。这种合作並非人的努力守律法的意思,而是人根据自己意志做出自由选择的能力。半伯拉纠主义教导,人 能通过其自由的意志寻求迈向被上帝救赎第一步,然后依靠神的恩赐与神合作,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保持信仰。这就意味着,人能否被救赎依靠的是上帝的恩赐, 而上帝的恩赐对于维持信仰却不是必须的。
该异端的错误在于,它所指的恩赐已不再是恩赐。恩赐是上帝对罪人完全并且自由给予的。但是,如果是由人首先去寻求上帝,上帝才因为他的努力而给予恩赐。这意味着,上帝的得救恩典仅仅是决定了人是主动尋求。这不再是恩赐,是人去选择相信上帝,而不是上帝主动对人的恩赐。
半伯拉纠主义教导,罪恶中的人有能力去选择信仰上帝。
半伯拉纠主义教导,上帝的恩赐救赎,是人最初努力的结果。
半伯拉纠主义否认基督教的预定论(predestination)。
半伯拉纠主义在主后529年召开的奥朗日会议(The Council of Orange)上被谴责为异端.
     
   
(选自赵中辉《英汉神学名词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