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浏览总次数
2017年8月12日星期六
搭救被试探的人
[希伯来书2]
2:18 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
[注释] 被试探。希腊文是peirazō,“考验,”“证明,”“试探”(见@太4:1@的注释)。基督的人性充分感受到了试探的力量。否则,基督就不会理解一个要屈服于强烈试探的可怜的罪人所作的可怕斗争了。基督在凡事上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来4:15)。他实际上忍受了试探。
旷野、客西马尼、以及髑髅地显明,基督在抵挡试探中受了多少苦啊。在前两种情况中,试探是那么无法抵抗,要不是有一位天使来加添他的力量的话,他在那种冲击之下似乎都要死去了(太4:11;路22:43)。尽管他祷告了,那杯却没有除去。他必须喝下它。当作者说“你们与罪恶相争,还没有抵挡到流血的地步”时,显然指的是这些经历(来12:4)。基督确实抵挡到了流血的地步。
能搭救。或“能帮助。”通过成功地抵挡了试探并且忍受了苦难,基督就胜过了那试探人的。我们现在正在对付一个被战败了的仇敌。基督的胜利乃是我们得胜的保证。见@太4:1@的注释。
知道基督明白我们的悲伤和困惑混乱并且同情我们,这对基督徒来说是一个常存的安慰之源。如果基督未曾成为一个人,可能就会容易引起这个问题了:如果上帝从未经验过我们所遭遇的考验,从来没有受穷或被抛弃,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孤独,从来没有面对一个未知的将来,我们又怎么能知道他爱我们并且关心我们呢?他要求我们至死忠心,但是他面对过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吗?如果他是我们中的一员并且是与我们同在的一位,那么他就会知道对付某些考验是多么艰难了。但是假如他从未成为人,他真的知道我们所有的悲伤吗,当我们迷路时他真的能同情我们吗?
对此,答案是上帝确实知道,并且不是为他的缘故,而是为我们的缘故,他才成为了贫穷;不是为他的缘故,而是为我们的缘故,他受难并且死了。我们需要基督来给我们作出的证明,否则我们就决不会知道上帝深爱受苦的人类。此外,我们也决不会知道罪恶给上帝的心带来的痛苦。
2:18 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
[注释] 被试探。希腊文是peirazō,“考验,”“证明,”“试探”(见@太4:1@的注释)。基督的人性充分感受到了试探的力量。否则,基督就不会理解一个要屈服于强烈试探的可怜的罪人所作的可怕斗争了。基督在凡事上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来4:15)。他实际上忍受了试探。
旷野、客西马尼、以及髑髅地显明,基督在抵挡试探中受了多少苦啊。在前两种情况中,试探是那么无法抵抗,要不是有一位天使来加添他的力量的话,他在那种冲击之下似乎都要死去了(太4:11;路22:43)。尽管他祷告了,那杯却没有除去。他必须喝下它。当作者说“你们与罪恶相争,还没有抵挡到流血的地步”时,显然指的是这些经历(来12:4)。基督确实抵挡到了流血的地步。
能搭救。或“能帮助。”通过成功地抵挡了试探并且忍受了苦难,基督就胜过了那试探人的。我们现在正在对付一个被战败了的仇敌。基督的胜利乃是我们得胜的保证。见@太4:1@的注释。
知道基督明白我们的悲伤和困惑混乱并且同情我们,这对基督徒来说是一个常存的安慰之源。如果基督未曾成为一个人,可能就会容易引起这个问题了:如果上帝从未经验过我们所遭遇的考验,从来没有受穷或被抛弃,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孤独,从来没有面对一个未知的将来,我们又怎么能知道他爱我们并且关心我们呢?他要求我们至死忠心,但是他面对过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吗?如果他是我们中的一员并且是与我们同在的一位,那么他就会知道对付某些考验是多么艰难了。但是假如他从未成为人,他真的知道我们所有的悲伤吗,当我们迷路时他真的能同情我们吗?
对此,答案是上帝确实知道,并且不是为他的缘故,而是为我们的缘故,他才成为了贫穷;不是为他的缘故,而是为我们的缘故,他受难并且死了。我们需要基督来给我们作出的证明,否则我们就决不会知道上帝深爱受苦的人类。此外,我们也决不会知道罪恶给上帝的心带来的痛苦。
败坏那掌死权的
[希伯来书2]
2:14 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
[注释] 儿女。即,第13节中提到的儿女。
既同有。或:“既得以成为共同收受者。”儿女享有共同的人性。
他也。即,基督。
亲自成了。该希腊动词的词形暗示握住某种从前未曾拥有的东西。对耶稣来说确实如此:他是神圣的,但他却取了我们的人性,奥秘地将两种本性结合成为一体(见@约1:14@的注释)。为使他可以分享人类所有的经验,基督变成了人。
藉着死。即,他在十字架上献祭的死(参第9节)。当耶稣死在十字架上时,撒但似乎是胜利了;因为似乎就连上帝的儿子都承认了撒但掌有死权并且服从了它。但是上帝却另有目的。
败坏。希腊文是katargeō,“致使无效,”“摧毁”(见@罗3:3@的注释)。撒但的死权已经被打破了,因为尽管自然的死亡仍在掌权,但复活的事已定(见林前15:20-22,51-57)。最终,罪的创始者和死亡的作者本身都要被灭绝(见@启20:10@的注释)。
掌死权的。撒但掌死权是因为他是罪的创始者,而死是由罪产生的(见@罗5:12@的注释)。他的国度是死亡的国度,他在其中掌权。因为罪在我们的生活中掌权,所以死就作了王,因此撒但就作了王。
基督就是那位进入壮士家里的人(可3:27),他捆绑了仇敌,并且带走了他的囚犯。基督进入了死亡的领域—撒但的堡垒—并从撒但手中夺取了他的掳物。当撒但以为基督落入了他的权下时,当坟墓被封基督被锁在里面时,撒但欣喜若狂了。但是基督却冲破了死亡的捆绑,走出了坟墓,因为“他原不能被死拘禁”(徒2:24)。不仅基督自己复活了,而且“坟墓也开了,已睡圣徒的身体,多有起来的。到耶稣复活以后,他们从坟墓里出来”(太27:52,53)。因此,虽然“壮士披挂整齐,看守自己的住宅,……但有一个比他更壮的来,胜过他”(路11:21,22)。那更壮的人,基督,进入了死亡的领域,并且藉着死胜过了那掌死权的,带走了他的俘掳,并且抢夺了他的家(太12:29);“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掳来,明显给众人看,就仗着十字架夸胜”(西2:15)。自此以后,对信徒来说,死不过是睡了;他们在平安中安息,直到上帝叫醒他们。对许多人来说,这甚至是有福的睡了(启14:13)。基督“已经把死废去”(提后1:10)。他已经“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启1:18;参林前15:51-57)。
魔鬼。希腊文是diabolos(见@太4:1@的注释)。
2:15 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
[注释] 释放。希腊文是apallassō,“使自由,”“释放。”基督来了,要把人们从罪和死的奴役之下释放出来。
怕死。这是未得救赎之人的状况。数以百万计的人处在罪的奴役之下,渴望得到释放。他们怕现在;他们怕将来;他们生也怕;他们死也怕。有任何得救的盼望或安慰吗?答案是基督已经败坏了撒但的权势,已经废除了死亡,已经释放了并且还要释放那些被惧怕捆绑的人。
一生。人生来就进入罪中。他继续被罪奴役直到被基督释放。
奴仆。或:“奴隶。”关于罪奴的注释,见@罗8:15@的注释。
2:14 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
[注释] 儿女。即,第13节中提到的儿女。
既同有。或:“既得以成为共同收受者。”儿女享有共同的人性。
他也。即,基督。
亲自成了。该希腊动词的词形暗示握住某种从前未曾拥有的东西。对耶稣来说确实如此:他是神圣的,但他却取了我们的人性,奥秘地将两种本性结合成为一体(见@约1:14@的注释)。为使他可以分享人类所有的经验,基督变成了人。
藉着死。即,他在十字架上献祭的死(参第9节)。当耶稣死在十字架上时,撒但似乎是胜利了;因为似乎就连上帝的儿子都承认了撒但掌有死权并且服从了它。但是上帝却另有目的。
败坏。希腊文是katargeō,“致使无效,”“摧毁”(见@罗3:3@的注释)。撒但的死权已经被打破了,因为尽管自然的死亡仍在掌权,但复活的事已定(见林前15:20-22,51-57)。最终,罪的创始者和死亡的作者本身都要被灭绝(见@启20:10@的注释)。
掌死权的。撒但掌死权是因为他是罪的创始者,而死是由罪产生的(见@罗5:12@的注释)。他的国度是死亡的国度,他在其中掌权。因为罪在我们的生活中掌权,所以死就作了王,因此撒但就作了王。
基督就是那位进入壮士家里的人(可3:27),他捆绑了仇敌,并且带走了他的囚犯。基督进入了死亡的领域—撒但的堡垒—并从撒但手中夺取了他的掳物。当撒但以为基督落入了他的权下时,当坟墓被封基督被锁在里面时,撒但欣喜若狂了。但是基督却冲破了死亡的捆绑,走出了坟墓,因为“他原不能被死拘禁”(徒2:24)。不仅基督自己复活了,而且“坟墓也开了,已睡圣徒的身体,多有起来的。到耶稣复活以后,他们从坟墓里出来”(太27:52,53)。因此,虽然“壮士披挂整齐,看守自己的住宅,……但有一个比他更壮的来,胜过他”(路11:21,22)。那更壮的人,基督,进入了死亡的领域,并且藉着死胜过了那掌死权的,带走了他的俘掳,并且抢夺了他的家(太12:29);“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掳来,明显给众人看,就仗着十字架夸胜”(西2:15)。自此以后,对信徒来说,死不过是睡了;他们在平安中安息,直到上帝叫醒他们。对许多人来说,这甚至是有福的睡了(启14:13)。基督“已经把死废去”(提后1:10)。他已经“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启1:18;参林前15:51-57)。
魔鬼。希腊文是diabolos(见@太4:1@的注释)。
2:15 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
[注释] 释放。希腊文是apallassō,“使自由,”“释放。”基督来了,要把人们从罪和死的奴役之下释放出来。
怕死。这是未得救赎之人的状况。数以百万计的人处在罪的奴役之下,渴望得到释放。他们怕现在;他们怕将来;他们生也怕;他们死也怕。有任何得救的盼望或安慰吗?答案是基督已经败坏了撒但的权势,已经废除了死亡,已经释放了并且还要释放那些被惧怕捆绑的人。
一生。人生来就进入罪中。他继续被罪奴役直到被基督释放。
奴仆。或:“奴隶。”关于罪奴的注释,见@罗8:15@的注释。
2017年8月8日星期二
为人人尝了死味
希伯来书2]
2:9 惟独见那成为比天使小一点的耶稣(或作:惟独见耶稣暂时比天使小);因为受死的苦,就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叫他因着上帝的恩,为人人尝了死味。
[注释] 唯独见……耶稣。这里的“唯独”表示对比。“还不见”人类拥有统治权(见第8节的注释),“唯独见……耶稣”。他有统治权。他已经蒙赐予荣耀和尊贵。他拥有所有的权柄(太28:18)。
比天使小一点。或:“暂时比天使小”(见第7节的注释)。本章说明基督是十足的人,正如第一章说明他是十足的上帝一样。他的人性使他能成为人类所需要的那种大祭司(第17,18节)。当然,在天上,基督无限量地高于天使们。当他成为人时,他自愿取了在人们中的位置,没有要求任何特别的恩宠。但是即使在这些情况下,他也没有断绝他的神性。他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约13:3);他知道自己有赦罪的权柄(太9:6);他知道自己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要求来自上面的帮助(太26:53)。但是虽然他有这个权柄,却决不为救自己使用它,除非是按照上帝的指示,否则这样做就会使他的工作无效。关于基督的人性的论述,见@腓2:5-8@的注释。
因为受死的苦。更可说是:“因为死亡的苦楚”。在希腊文中的词序支持将这个短语与“就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连起来。所以这段话说的并不是道成肉身的目的,而是受死的苦的结果,即升高。
得了荣耀为冠冕。即,在他升天时(见@来1:3@的注释;参@腓2:9@的注释)。
因着上帝的恩。原文证据可以被引用(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0页)支持读作“没有上帝”,暗示基督在死时独自受苦,没有上帝临格的支持。古今都有一些学者主张这才是最初的读法。然而,更有分量的证据支持钦定本的读法。同时,这两种读法实际上都是正确的:基督在死时是独自受苦的(见太27:46);他为人类受难也实证了上帝的恩典。
尝。希腊文是geuomai,“吃”,“尝”,“体验。”这段话并不象有些人提出的,暗示基督仅仅是略尝了一下死味,并没有尝到全部死味。但客西马尼表明他饮尽了苦杯,并且尝了没有任何人曾尝过的死味。
为人人。或,“为了每个人的利益。”基督是为所有人牺牲的(见@罗5:15@的注释)。每个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将基督之死的好处用到自己身上(见启22:17)。
2:9 惟独见那成为比天使小一点的耶稣(或作:惟独见耶稣暂时比天使小);因为受死的苦,就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叫他因着上帝的恩,为人人尝了死味。
[注释] 唯独见……耶稣。这里的“唯独”表示对比。“还不见”人类拥有统治权(见第8节的注释),“唯独见……耶稣”。他有统治权。他已经蒙赐予荣耀和尊贵。他拥有所有的权柄(太28:18)。
比天使小一点。或:“暂时比天使小”(见第7节的注释)。本章说明基督是十足的人,正如第一章说明他是十足的上帝一样。他的人性使他能成为人类所需要的那种大祭司(第17,18节)。当然,在天上,基督无限量地高于天使们。当他成为人时,他自愿取了在人们中的位置,没有要求任何特别的恩宠。但是即使在这些情况下,他也没有断绝他的神性。他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约13:3);他知道自己有赦罪的权柄(太9:6);他知道自己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要求来自上面的帮助(太26:53)。但是虽然他有这个权柄,却决不为救自己使用它,除非是按照上帝的指示,否则这样做就会使他的工作无效。关于基督的人性的论述,见@腓2:5-8@的注释。
因为受死的苦。更可说是:“因为死亡的苦楚”。在希腊文中的词序支持将这个短语与“就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连起来。所以这段话说的并不是道成肉身的目的,而是受死的苦的结果,即升高。
得了荣耀为冠冕。即,在他升天时(见@来1:3@的注释;参@腓2:9@的注释)。
因着上帝的恩。原文证据可以被引用(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0页)支持读作“没有上帝”,暗示基督在死时独自受苦,没有上帝临格的支持。古今都有一些学者主张这才是最初的读法。然而,更有分量的证据支持钦定本的读法。同时,这两种读法实际上都是正确的:基督在死时是独自受苦的(见太27:46);他为人类受难也实证了上帝的恩典。
尝。希腊文是geuomai,“吃”,“尝”,“体验。”这段话并不象有些人提出的,暗示基督仅仅是略尝了一下死味,并没有尝到全部死味。但客西马尼表明他饮尽了苦杯,并且尝了没有任何人曾尝过的死味。
为人人。或,“为了每个人的利益。”基督是为所有人牺牲的(见@罗5:15@的注释)。每个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将基督之死的好处用到自己身上(见启22:17)。
救他们的元帅
[希伯来书2]
2:10 原来那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
[注释] 合宜的。希腊文是prepō,“合适,”“适合,”“适当。”
那。即,天父,就如本节余下的内容所清楚表明的。
所属。或“因为他。”“万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上帝愿意它们存在(参@林前8:6@的注释)。
所本。或:“藉着他。”藉着上帝,“万物”才开始存在。请比较罗11:36。圣经也将基督呈现为万物藉着他受造的那位(西1:16;参来1:2)。天父“藉着耶稣基督创造了万物”(弗3:9)。
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基督怎样在他的屈辱之后得了荣耀(见约17:5),照样,他献祭的死也要导致许多人得荣耀。关于进荣耀里去的意义,见@罗8:30@的注释。关于“儿子”这个称号的意义,见@罗8:14@的注释。特意选择这个称号是要表明圣子基督和蒙赎之人的关系,他们是他的弟兄(见来2:11-18)。
元帅。希腊文是archēgos,“领袖,”“首领,”“创始人,”“君主。”archēgos这个词在新约圣经中出现过四次,两次被译为“君王”(徒3:15;5:31),一次被译为“创始成终者”(来12:2),一次被译为“元帅”(来2:10)。
在古希腊文中,archēgos被用来表示希腊宗族和英雄的首脑或祖先,甚至用来表示阿波罗的一个圣名。有人提出,它在希伯来书目前这节经文中的意思是“先驱”,这种意思并不合适,因为基督的道成肉身和死亡才使得人类进入荣耀里去成为了可能。他确实开了路。但是这种说法却不完全,因为基督远远不只是一位先驱。他乃是救主。那些跟从他的人是蒙赎之人。
完全。希腊文是teleioō,“完成,”“使完全,”“使圆满成功。”关于形容词teleios,见@太5:48@的注释。作者的意思并不是说基督以前不完全。基督作为上帝是完全的。他道成肉身时作为人也是完全的。但是藉着受苦,他作为救主得以完全(见徒5:31)。teleioō在这里的意思是达到一个预定的目标,结束一场竞赛,完成规定科目。在基督来到世上之前,他必须踏上的路径在他面前是赤露敞开的;每一步都很清楚。要达到目标他必须走完全程。他不能在接近终点前停止;他必须坚持到底。我们面前的这节经文的意思要完成这个进程,而不是指任何道德上的完全。
受苦难。基督是因受苦难才达到他的高位。因为他“受死的苦”(第9节),才使得他能够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能搭救被试探的人”(见第17,18节的注释)。要是基督来到这个世界,安祥而满意地度过了规定给他的时间,受天使们的护卫,免遭人类普遍遭受的危险和试探,那么对他的职责来说,他就不完全了。他就会没有机会证明他在压迫之下会做什么。要是他没有凡事受过试探,人们就会想知道如果他真的饿了、累了、病了会怎么做;如果人们辱骂他、咒诅他、向他吐唾沫、鞭打他、并且最终把他钉在十字架上,他会怎么做。他还会保持镇静并为他的仇敌祷告吗?如果那些他所信任的人离弃他、否认他、出卖他、并且在他最重要的时刻遗弃他,他还会不气馁地将自己交给上帝吗?如果,作为一个高潮,看来上帝亲自离弃了他,可怕的黑暗包围了他,几乎将他压碎,他还会喝下那杯吗?还是他会退却呢?要是他曾被庇护,与试探和苦难隔离,人们就会问这些问题。
2:10 原来那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
[注释] 合宜的。希腊文是prepō,“合适,”“适合,”“适当。”
那。即,天父,就如本节余下的内容所清楚表明的。
所属。或“因为他。”“万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上帝愿意它们存在(参@林前8:6@的注释)。
所本。或:“藉着他。”藉着上帝,“万物”才开始存在。请比较罗11:36。圣经也将基督呈现为万物藉着他受造的那位(西1:16;参来1:2)。天父“藉着耶稣基督创造了万物”(弗3:9)。
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基督怎样在他的屈辱之后得了荣耀(见约17:5),照样,他献祭的死也要导致许多人得荣耀。关于进荣耀里去的意义,见@罗8:30@的注释。关于“儿子”这个称号的意义,见@罗8:14@的注释。特意选择这个称号是要表明圣子基督和蒙赎之人的关系,他们是他的弟兄(见来2:11-18)。
元帅。希腊文是archēgos,“领袖,”“首领,”“创始人,”“君主。”archēgos这个词在新约圣经中出现过四次,两次被译为“君王”(徒3:15;5:31),一次被译为“创始成终者”(来12:2),一次被译为“元帅”(来2:10)。
在古希腊文中,archēgos被用来表示希腊宗族和英雄的首脑或祖先,甚至用来表示阿波罗的一个圣名。有人提出,它在希伯来书目前这节经文中的意思是“先驱”,这种意思并不合适,因为基督的道成肉身和死亡才使得人类进入荣耀里去成为了可能。他确实开了路。但是这种说法却不完全,因为基督远远不只是一位先驱。他乃是救主。那些跟从他的人是蒙赎之人。
完全。希腊文是teleioō,“完成,”“使完全,”“使圆满成功。”关于形容词teleios,见@太5:48@的注释。作者的意思并不是说基督以前不完全。基督作为上帝是完全的。他道成肉身时作为人也是完全的。但是藉着受苦,他作为救主得以完全(见徒5:31)。teleioō在这里的意思是达到一个预定的目标,结束一场竞赛,完成规定科目。在基督来到世上之前,他必须踏上的路径在他面前是赤露敞开的;每一步都很清楚。要达到目标他必须走完全程。他不能在接近终点前停止;他必须坚持到底。我们面前的这节经文的意思要完成这个进程,而不是指任何道德上的完全。
受苦难。基督是因受苦难才达到他的高位。因为他“受死的苦”(第9节),才使得他能够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能搭救被试探的人”(见第17,18节的注释)。要是基督来到这个世界,安祥而满意地度过了规定给他的时间,受天使们的护卫,免遭人类普遍遭受的危险和试探,那么对他的职责来说,他就不完全了。他就会没有机会证明他在压迫之下会做什么。要是他没有凡事受过试探,人们就会想知道如果他真的饿了、累了、病了会怎么做;如果人们辱骂他、咒诅他、向他吐唾沫、鞭打他、并且最终把他钉在十字架上,他会怎么做。他还会保持镇静并为他的仇敌祷告吗?如果那些他所信任的人离弃他、否认他、出卖他、并且在他最重要的时刻遗弃他,他还会不气馁地将自己交给上帝吗?如果,作为一个高潮,看来上帝亲自离弃了他,可怕的黑暗包围了他,几乎将他压碎,他还会喝下那杯吗?还是他会退却呢?要是他曾被庇护,与试探和苦难隔离,人们就会问这些问题。
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
[希伯来书2]
2:18 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
[注释] 被试探。希腊文是peirazō,“考验,”“证明,”“试探”(见@太4:1@的注释)。基督的人性充分感受到了试探的力量。否则,基督就不会理解一个要屈服于强烈试探的可怜的罪人所作的可怕斗争了。基督在凡事上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来4:15)。他实际上忍受了试探。
旷野、客西马尼、以及髑髅地显明,基督在抵挡试探中受了多少苦啊。在前两种情况中,试探是那么无法抵抗,要不是有一位天使来加添他的力量的话,他在那种冲击之下似乎都要死去了(太4:11;路22:43)。尽管他祷告了,那杯却没有除去。他必须喝下它。当作者说“你们与罪恶相争,还没有抵挡到流血的地步”时,显然指的是这些经历(来12:4)。基督确实抵挡到了流血的地步。
能搭救。或“能帮助。”通过成功地抵挡了试探并且忍受了苦难,基督就胜过了那试探人的。我们现在正在对付一个被战败了的仇敌。基督的胜利乃是我们得胜的保证。见@太4:1@的注释。
知道基督明白我们的悲伤和困惑混乱并且同情我们,这对基督徒来说是一个常存的安慰之源。如果基督未曾成为一个人,可能就会容易引起这个问题了:如果上帝从未经验过我们所遭遇的考验,从来没有受穷或被抛弃,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孤独,从来没有面对一个未知的将来,我们又怎么能知道他爱我们并且关心我们呢?他要求我们至死忠心,但是他面对过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吗?如果他是我们中的一员并且是与我们同在的一位,那么他就会知道对付某些考验是多么艰难了。但是假如他从未成为人,他真的知道我们所有的悲伤吗,当我们迷路时他真的能同情我们吗?
对此,答案是上帝确实知道,并且不是为他的缘故,而是为我们的缘故,他才成为了贫穷;不是为他的缘故,而是为我们的缘故,他受难并且死了。我们需要基督来给我们作出的证明,否则我们就决不会知道上帝深爱受苦的人类。此外,我们也决不会知道罪恶给上帝的心带来的痛苦。
2:18 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
[注释] 被试探。希腊文是peirazō,“考验,”“证明,”“试探”(见@太4:1@的注释)。基督的人性充分感受到了试探的力量。否则,基督就不会理解一个要屈服于强烈试探的可怜的罪人所作的可怕斗争了。基督在凡事上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来4:15)。他实际上忍受了试探。
旷野、客西马尼、以及髑髅地显明,基督在抵挡试探中受了多少苦啊。在前两种情况中,试探是那么无法抵抗,要不是有一位天使来加添他的力量的话,他在那种冲击之下似乎都要死去了(太4:11;路22:43)。尽管他祷告了,那杯却没有除去。他必须喝下它。当作者说“你们与罪恶相争,还没有抵挡到流血的地步”时,显然指的是这些经历(来12:4)。基督确实抵挡到了流血的地步。
能搭救。或“能帮助。”通过成功地抵挡了试探并且忍受了苦难,基督就胜过了那试探人的。我们现在正在对付一个被战败了的仇敌。基督的胜利乃是我们得胜的保证。见@太4:1@的注释。
知道基督明白我们的悲伤和困惑混乱并且同情我们,这对基督徒来说是一个常存的安慰之源。如果基督未曾成为一个人,可能就会容易引起这个问题了:如果上帝从未经验过我们所遭遇的考验,从来没有受穷或被抛弃,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孤独,从来没有面对一个未知的将来,我们又怎么能知道他爱我们并且关心我们呢?他要求我们至死忠心,但是他面对过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吗?如果他是我们中的一员并且是与我们同在的一位,那么他就会知道对付某些考验是多么艰难了。但是假如他从未成为人,他真的知道我们所有的悲伤吗,当我们迷路时他真的能同情我们吗?
对此,答案是上帝确实知道,并且不是为他的缘故,而是为我们的缘故,他才成为了贫穷;不是为他的缘故,而是为我们的缘故,他受难并且死了。我们需要基督来给我们作出的证明,否则我们就决不会知道上帝深爱受苦的人类。此外,我们也决不会知道罪恶给上帝的心带来的痛苦。
死败坏那掌死权的
希伯来书2]
2:14 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
[注释] 儿女。即,第13节中提到的儿女。
既同有。或:“既得以成为共同收受者。”儿女享有共同的人性。
他也。即,基督。
亲自成了。该希腊动词的词形暗示握住某种从前未曾拥有的东西。对耶稣来说确实如此:他是神圣的,但他却取了我们的人性,奥秘地将两种本性结合成为一体(见@约1:14@的注释)。为使他可以分享人类所有的经验,基督变成了人。
藉着死。即,他在十字架上献祭的死(参第9节)。当耶稣死在十字架上时,撒但似乎是胜利了;因为似乎就连上帝的儿子都承认了撒但掌有死权并且服从了它。但是上帝却另有目的。
败坏。希腊文是katargeō,“致使无效,”“摧毁”(见@罗3:3@的注释)。撒但的死权已经被打破了,因为尽管自然的死亡仍在掌权,但复活的事已定(见林前15:20-22,51-57)。最终,罪的创始者和死亡的作者本身都要被灭绝(见@启20:10@的注释)。
掌死权的。撒但掌死权是因为他是罪的创始者,而死是由罪产生的(见@罗5:12@的注释)。他的国度是死亡的国度,他在其中掌权。因为罪在我们的生活中掌权,所以死就作了王,因此撒但就作了王。
基督就是那位进入壮士家里的人(可3:27),他捆绑了仇敌,并且带走了他的囚犯。基督进入了死亡的领域—撒但的堡垒—并从撒但手中夺取了他的掳物。当撒但以为基督落入了他的权下时,当坟墓被封基督被锁在里面时,撒但欣喜若狂了。但是基督却冲破了死亡的捆绑,走出了坟墓,因为“他原不能被死拘禁”(徒2:24)。不仅基督自己复活了,而且“坟墓也开了,已睡圣徒的身体,多有起来的。到耶稣复活以后,他们从坟墓里出来”(太27:52,53)。因此,虽然“壮士披挂整齐,看守自己的住宅,……但有一个比他更壮的来,胜过他”(路11:21,22)。那更壮的人,基督,进入了死亡的领域,并且藉着死胜过了那掌死权的,带走了他的俘掳,并且抢夺了他的家(太12:29);“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掳来,明显给众人看,就仗着十字架夸胜”(西2:15)。自此以后,对信徒来说,死不过是睡了;他们在平安中安息,直到上帝叫醒他们。对许多人来说,这甚至是有福的睡了(启14:13)。基督“已经把死废去”(提后1:10)。他已经“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启1:18;参林前15:51-57)。
魔鬼。希腊文是diabolos(见@太4:1@的注释)。
2:15 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
[注释] 释放。希腊文是apallassō,“使自由,”“释放。”基督来了,要把人们从罪和死的奴役之下释放出来。
怕死。这是未得救赎之人的状况。数以百万计的人处在罪的奴役之下,渴望得到释放。他们怕现在;他们怕将来;他们生也怕;他们死也怕。有任何得救的盼望或安慰吗?答案是基督已经败坏了撒但的权势,已经废除了死亡,已经释放了并且还要释放那些被惧怕捆绑的人。
一生。人生来就进入罪中。他继续被罪奴役直到被基督释放。
奴仆。或:“奴隶。”关于罪奴的注释,见@罗8:15@的注释。
2:14 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
[注释] 儿女。即,第13节中提到的儿女。
既同有。或:“既得以成为共同收受者。”儿女享有共同的人性。
他也。即,基督。
亲自成了。该希腊动词的词形暗示握住某种从前未曾拥有的东西。对耶稣来说确实如此:他是神圣的,但他却取了我们的人性,奥秘地将两种本性结合成为一体(见@约1:14@的注释)。为使他可以分享人类所有的经验,基督变成了人。
藉着死。即,他在十字架上献祭的死(参第9节)。当耶稣死在十字架上时,撒但似乎是胜利了;因为似乎就连上帝的儿子都承认了撒但掌有死权并且服从了它。但是上帝却另有目的。
败坏。希腊文是katargeō,“致使无效,”“摧毁”(见@罗3:3@的注释)。撒但的死权已经被打破了,因为尽管自然的死亡仍在掌权,但复活的事已定(见林前15:20-22,51-57)。最终,罪的创始者和死亡的作者本身都要被灭绝(见@启20:10@的注释)。
掌死权的。撒但掌死权是因为他是罪的创始者,而死是由罪产生的(见@罗5:12@的注释)。他的国度是死亡的国度,他在其中掌权。因为罪在我们的生活中掌权,所以死就作了王,因此撒但就作了王。
基督就是那位进入壮士家里的人(可3:27),他捆绑了仇敌,并且带走了他的囚犯。基督进入了死亡的领域—撒但的堡垒—并从撒但手中夺取了他的掳物。当撒但以为基督落入了他的权下时,当坟墓被封基督被锁在里面时,撒但欣喜若狂了。但是基督却冲破了死亡的捆绑,走出了坟墓,因为“他原不能被死拘禁”(徒2:24)。不仅基督自己复活了,而且“坟墓也开了,已睡圣徒的身体,多有起来的。到耶稣复活以后,他们从坟墓里出来”(太27:52,53)。因此,虽然“壮士披挂整齐,看守自己的住宅,……但有一个比他更壮的来,胜过他”(路11:21,22)。那更壮的人,基督,进入了死亡的领域,并且藉着死胜过了那掌死权的,带走了他的俘掳,并且抢夺了他的家(太12:29);“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掳来,明显给众人看,就仗着十字架夸胜”(西2:15)。自此以后,对信徒来说,死不过是睡了;他们在平安中安息,直到上帝叫醒他们。对许多人来说,这甚至是有福的睡了(启14:13)。基督“已经把死废去”(提后1:10)。他已经“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启1:18;参林前15:51-57)。
魔鬼。希腊文是diabolos(见@太4:1@的注释)。
2:15 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
[注释] 释放。希腊文是apallassō,“使自由,”“释放。”基督来了,要把人们从罪和死的奴役之下释放出来。
怕死。这是未得救赎之人的状况。数以百万计的人处在罪的奴役之下,渴望得到释放。他们怕现在;他们怕将来;他们生也怕;他们死也怕。有任何得救的盼望或安慰吗?答案是基督已经败坏了撒但的权势,已经废除了死亡,已经释放了并且还要释放那些被惧怕捆绑的人。
一生。人生来就进入罪中。他继续被罪奴役直到被基督释放。
奴仆。或:“奴隶。”关于罪奴的注释,见@罗8:15@的注释。
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
约翰一书1]
1:7
我们若在光明中行,如同上帝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
[注释] 我们若……行。这一句可以解释为“另一方面,我们若不在黑暗中行,而是在光明中行……”约翰不会在失望中离开他的群羊,而是转向基督徒生命的积极方面,从而鼓励他们,并向他们表达他的信心。
如同上帝在光明中。上帝被他自身发出的光芒所环绕,基督徒最好的行为是行在从上帝发出的光芒之中。犹如旅行者在不熟悉的黑暗道路上沿着路标灯指引的方向前行一样,上帝的儿女将会沿着主的生命之光的道路而行(林后4:6;弗5:8;参@箴4:18@注释)。
就彼此相交。我们若在光明中与上帝同行,在光的照耀下,我们不仅与他相交,也同样与那些跟从主的人相交,侍奉同一位上帝,信仰同样的真理,遵从相同的生命之道的教导,我们就不会在联合中失足跌倒。在我们之间以及弟兄之间有一点最细微的恶的迹象,我们都应该自我反省,确定我们没有离开生命之光的道路(参@约壹4:20@注释)。
血。本节最后一句决不是事后的想法,因为这里描述的经历与“行在光中”紧密相连。约翰认识到即使那些与上帝相交的也要不断地洗净自己的罪,他断然地说,上帝已为此对基督徒作了预备。“血”的重要意义是洗净罪,见@罗3:25;5:9@注释;参@约6:53@注释。
他儿子耶稣。经文中省略了“基督”,然而由于约翰的书信中常常使用这种表达“耶稣基督”或讲论耶稣是“基督”或“上帝的儿子”(约壹4:15;5:1,5),许多人保留了基督一词。在约翰福音中,使徒约翰常常提到成为肉身的道──耶稣,但他在这里是特别的思考具有神人二性的救主──耶稣基督。关于耶稣基督的称谓见@太1:1@注释。
耶稣这一身份的进一步确定,强调他献祭所流的洁净罪的宝血来自于上帝的儿子,基督是上帝儿子身份的研讨见@路1:35@注释。
洗净。希腊文单词katharizō“使……洁净”,“洁净”在福音书中用于“洁净”一个“大麻风”(太8:2;路4:27;等),其它地方是指从罪或罪疚中得以洁净(林后7:1;弗5:26;来9:14等)。约翰在这里所说的洁净不是指发生在基督徒生命开始之初的悔改,而是指圣洁的生活,即因信成义的一部分(见罗6:19;贴前4:3)。没有别人,唯有基督曾度过无罪的生活(见@约8:46@注释;彼前2:22),因此人不断的需要基督的宝血来洗净他们的罪(见约壹2:1,2)。
那些需要洗净的人也包括作者自己,行在上帝的旨意和他光明的荣耀中,就会认识到自己的罪(约壹1:8,10;《述》第五十五章;《善》第二十七章)。
一切的罪。更适宜的翻译为“每一样罪”,即各种罪。有关“罪”的注释见@约壹3:4@注释。
1:7
我们若在光明中行,如同上帝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
[注释] 我们若……行。这一句可以解释为“另一方面,我们若不在黑暗中行,而是在光明中行……”约翰不会在失望中离开他的群羊,而是转向基督徒生命的积极方面,从而鼓励他们,并向他们表达他的信心。
如同上帝在光明中。上帝被他自身发出的光芒所环绕,基督徒最好的行为是行在从上帝发出的光芒之中。犹如旅行者在不熟悉的黑暗道路上沿着路标灯指引的方向前行一样,上帝的儿女将会沿着主的生命之光的道路而行(林后4:6;弗5:8;参@箴4:18@注释)。
就彼此相交。我们若在光明中与上帝同行,在光的照耀下,我们不仅与他相交,也同样与那些跟从主的人相交,侍奉同一位上帝,信仰同样的真理,遵从相同的生命之道的教导,我们就不会在联合中失足跌倒。在我们之间以及弟兄之间有一点最细微的恶的迹象,我们都应该自我反省,确定我们没有离开生命之光的道路(参@约壹4:20@注释)。
血。本节最后一句决不是事后的想法,因为这里描述的经历与“行在光中”紧密相连。约翰认识到即使那些与上帝相交的也要不断地洗净自己的罪,他断然地说,上帝已为此对基督徒作了预备。“血”的重要意义是洗净罪,见@罗3:25;5:9@注释;参@约6:53@注释。
他儿子耶稣。经文中省略了“基督”,然而由于约翰的书信中常常使用这种表达“耶稣基督”或讲论耶稣是“基督”或“上帝的儿子”(约壹4:15;5:1,5),许多人保留了基督一词。在约翰福音中,使徒约翰常常提到成为肉身的道──耶稣,但他在这里是特别的思考具有神人二性的救主──耶稣基督。关于耶稣基督的称谓见@太1:1@注释。
耶稣这一身份的进一步确定,强调他献祭所流的洁净罪的宝血来自于上帝的儿子,基督是上帝儿子身份的研讨见@路1:35@注释。
洗净。希腊文单词katharizō“使……洁净”,“洁净”在福音书中用于“洁净”一个“大麻风”(太8:2;路4:27;等),其它地方是指从罪或罪疚中得以洁净(林后7:1;弗5:26;来9:14等)。约翰在这里所说的洁净不是指发生在基督徒生命开始之初的悔改,而是指圣洁的生活,即因信成义的一部分(见罗6:19;贴前4:3)。没有别人,唯有基督曾度过无罪的生活(见@约8:46@注释;彼前2:22),因此人不断的需要基督的宝血来洗净他们的罪(见约壹2:1,2)。
那些需要洗净的人也包括作者自己,行在上帝的旨意和他光明的荣耀中,就会认识到自己的罪(约壹1:8,10;《述》第五十五章;《善》第二十七章)。
一切的罪。更适宜的翻译为“每一样罪”,即各种罪。有关“罪”的注释见@约壹3:4@注释。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