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浏览总次数

2011年12月21日星期三

雅各书注释

雅各书注释

壹.问候(一1
  作者自我介绍说:作神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雅各。如果作者确实是我们所相信、是主肉身的兄弟的话,那么他的生命确是经历了奇妙的改变。曾几何时,他并不相信主耶稣(约七5)。他也可能曾与别人一样,认为耶稣是疯狂了(可三21)。但我们的主很有耐性地播下了真理的种子。虽然不为他人所接受,他仍将神国度的伟大原则教导众人。其后,种子便在雅各的生命里生根。结果产生了巨大的改变。怀疑基督的人,变成了基督的仆人。而且,雅各对此毫不讳言!
  他自称是作神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很正确地将神和主耶稣放在同等的地位上。他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样(约五23)。雅各明白「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太六24)。然而,他将自己形容为神和主耶稣的仆人。事实上,他并没有自相矛盾,因为圣父和圣子是一神,在地位上是同等的。
  这书信是写给散居各地的十二支派(圣经新译本)的,从字面上可知是指在大分散时期(希腊文为Diaspora)散居各地的人。这些人是犹太裔人,属于以色列的十二支派。由于以色列国出偏差的缘故,百姓被驱逐离开故土,散居于地中海沿岸的各个国家。原先的分散发生于主前七二一年,亚述人将十个支派的人掳走。其中有部分在以斯拉和尼希米时代重返故土,但只是一小撮馀民而已。在五旬节当日,有「从天下各国来」的虔诚犹太人,聚集在耶路撒冷(徒二4)。这些人可以被称为大分散时期的犹太人。但后来有另一次的分散,就是犹太裔基督徒的分散。使徒行传八章1节告诉我们,初期的基督徒(大多数是犹太裔)因扫罗的迫害而分散至犹太和撒玛利亚全地。这次以后,分散并没有停止,因为信徒甚至到了腓尼基、居比路和安提阿去。因此雅各写信的对象,可以是在任何一次危机中分散至各地的犹太人。
  虽然书信并不是直接写给我们,但既然所有真信徒在世上都是客旅寄居的(腓三20;彼前二11),我们大可以将书信应用在自己身上。
  有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是,雅各的对象到底是非基督徒犹太人、归信基督的犹太人,还是犹太裔的信徒与非信徒呢?作者的对象似乎主要是真正重生的信徒(一18)。但有时候,他又似乎是向那些只是口称为基督徒的,或甚至是非信徒说话。这是其中一个证明书信的成书日期颇早的证据:希伯来裔基督徒与不信的犹太人之间的嫌隙尚未显着,未变得白热化。

贰.试炼和试探(一217
  2 在这段经文里,雅各要处理试探的问题。他用试探这词有两个不同的意思。在212节里,所谓试探是指圣洁的试炼,或说是神赐下的困难,要试验我们的信心有多真实,并藉以使我们更象基督。另一方面,在1317节里所谈到的,却是不洁的试探,是源于内心的,并会引使我们出偏差。基督徒的人生充满了问题。试探是不速之客,是突如其来的。有时单独而来,有时却蜂拥而至。试探是无可避免的。雅各并不是说「如果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而是「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的时候」(圣经新译本)。我们是不能摆脱试探的。问题应该是:「我们应怎样面对?」
  在面对生命中的种种试验和试炼时,可以有几种态度。我们可以抗拒(来一二5)、抱轻视的态度、自夸可以靠自己胜过。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灰心,在压力下投降(来一二5)。这是认命的态度。甚至我们会怀疑神是否顾念我们。此外,我们也可以因种种的困难而不满并发怨言。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章10节就警告我们不可这样。另一个选择是,我们可以在自怜中度日,将一切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并尝试争取别人的同情。但有更好的态度,我们可以将生命中的难题困境看成是操练的机会(来一二11)。我们大可以这样说:「这试炼临到我,是神容许的。他对我有美好的心意;虽然我不明白,但我会尝试寻求。我希望他的心意在我生命中成就。」这正是雅各所提议的:「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不要抗拒!不用灰心!应当喜乐!这些问题并非你的仇敌,不是要将你摧毁;却是你的朋友,要帮助你培养基督的品格。
  神要在他的每一位儿女身上,培育出基督的形象来。这过程肯定会带来痛苦、失意和困惑。当事事称心时,并不能结出圣灵的果子;我们总得要经历一些风雨。试炼并不会令人感到快意,却是十分困难、令人不快的。但过后,试炼就会为那些受过管教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来一二11)。我们常看见经历过严重危机的基督徒这样说:「这经历确是难熬的,但却是珍贵无比的。」
  3 雅各提到信心经过试验。他将信心比作贵重的金属,由试金者(神)试验其真纯程度。这块金属,要接受逼迫、疾病、苦难或忧伤的火炼。没有困难,我们永不能培养出忍耐来。其实,连属世的人也体会到难题可以锻链品格。著名的工业家祁泰宁曾经这样说:「要进步,就要付上遭遇难题的代价。除了难题以外,不要将其它东西带到我面前。好消息往往会使我荏弱。」
  4 雅各说:「但忍耐也当成功。」有时当困难来临时,我们会心乱如麻,多方设法要将试炼缩短。例如,还没有求问主在事情里的心意,我们便跑到医生处,囫囵吞下大量药物,希望可以藉此缩短试炼。我们这样做,往往会阻挠神在我们生命中的计划。可能在神那特殊的心意成就之前,我们日后要面对更长期的试炼。在培养忍耐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走捷径。只要我们与神合作,我们便会成为成熟、全面发展的基督徒,在圣灵的各种恩典上毫无缺欠。
  经历试炼时,我们不应沮丧失望。没有难题是我们的天父不能解决的。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一些困难是永不会消除的。我们应学习接受现实,并体验他的恩典够我们用。保罗曾三次求主除去他身上的软弱。结果神并没有给他除去这软弱,却赐给保罗足够的恩典去面对(林后一二810)。
  当我们清楚知道神不会挪开我们生命中某些困难时,我们就应顺服他的旨意。一名很富天分的失明圣诗作家八岁的时候便写了以下的诗句:
  虽然双目失明,但我的心灵何等欢欣;
  我已经决定,在世度日满意称心。
  我所经历的祝福,不知有多少不为他人分尝;
  我不能也不打算,因失明而悲叹忧伤。
  ~克罗斯比
  只要顺服神的旨意,我们便得着真正的平安。
  有时,我们从生命中的困难学了功课后,问题便会消失。炼金者能够从金属溶液中看见自己的反照,便会把熔炉的火关掉。我们大多缺乏智慧,不懂得从神的角度来看生命中的各种压力。我们的目光短浅,只着眼在目前的不快上。我们忘记神深思熟虑的目的,是要我们经过困苦后,使我们宽广(诗四1)。
  5 我们毋须倚靠自己的智慧来面对生命中各种困难。在受试炼时,我们若缺乏属灵的眼光,便应来到神面前,将我们的困惑和无知向他诉说。凡懂得这样做、以寻求神赐下试炼的旨意的人,就必经历神的厚赐。他们也不用担心神会斥责他们;如果我们受教又愿意听从,他便会感到喜悦。我们其实全都缺少智慧。我们一生中遇见无数的问题,圣经并没有一一给予我们具体的答案。圣经并不是用来解答问题的,但神的话实在给予我们基本的原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上了问题,便应运用这些原则。因此,我们需要智慧。属灵的智慧,就是懂得怎样将主的教训实际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68 我们寻求神的时候,必须凭着信心……一点不疑惑。我们必须相信他爱我们并关心我们,而且在他没有不能成就的事。我们若怀疑他的善意和能力,便不能在困苦中有安稳。这一刻我们在他的应许上感到稳妥,下一刻我们却觉得神好象忘记了善待我们。我们就象海中的波浪,一时上半空,随即又堕到深渊去──愁烦苦恼,翻腾不安的。在乐观与悲观之问徘徊的信心,并不能荣耀神。摇摆不定、心怀二意的人,神不会赐他们属灵的眼光(78节)。第58节指出,智慧的源头是神;我们透过祷告得着智慧;每一个人都可以得着;神将智慧厚赐与众人,且不加以斥责;最重要的条件是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
  9 骤眼看来,911节似是谈到另一个问题,或是一段加插的言论。然而,雅各其实是继续讨论从神而来的试炼,只在这里举出具体的例子。不论贫或富,信徒都可以从不幸和危难中得着持久的属灵益处。例如,卑微的弟兄如果感到不满或失望,他可以因自己是神的后嗣,与耶稣基督同作后嗣而喜乐。他知道一切事物都是属他的,他是属基督的,而基督是属神的;他可以因此而感到安慰。「卑微的弟兄」不能摆脱其卑微的处境大概是不得已的。他并非懒惰或大意;只是神认为他处于低收入阶层是至为适当的,故此他便一直留在那里。也许要是他富足的话,他便永不会接受基督。现在他既已在基督里,就得着各种天上的属灵福气。他应该怎样呢?他应该挣脱这种生活状态吗?他应感到苦毒和忌恨吗?不。他应该接受由神所赐、非他所能控制的处境,并因得着各种属灵的福气而喜乐。
  有太多的基督徒,一生不安于他们的性别、年龄、体高,甚至生命本身。对棒球运动具有天赋的女孩子,渴望生为男儿身。青年人觉得自己是大人就好了,老年人却希望青春复再。个子矮小的,妒忌身村魁梧的;魁梧的却宁愿自己并不那么出众。有人甚至说:「我情愿死掉好了!」这一切都是可笑荒谬的!基督徒应有的态度,就是接受从神而来、非我们所能改变的东西。这是神命定给我们的,我们应尽量加以利用,以致能荣神益人。我们应与使徒保罗同声地说:「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林前一五10)当我们忘却自己在条件上的限制,而忙于服侍他人的时候,我们发现属灵的人会按我们的本相爱我们,而不是因为其它原因,例如我们的外表。
  1011 雅各继而提到富足的。但很奇怪,他却并不是说:「富足的应在他的富足上喜乐。」反而,他说富足的降卑了,就应该喜乐,他的说法与耶利米书九章2324节相同:
  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夸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夸口,财主不要因他的财物夸口。夸口的却因他有聪明,认识我是耶和华,又知道我喜悦在世上施行慈爱公平和公义,以此夸口。这是耶和华说的。
  富足的若失去了物质上的财产,可能更可以找到值得喜乐的真正原因。或许生意失败会引领他归向主。若他已经是基督徒,他既知道自己在天上有更美长存的家业(来一○34),便可以欣然地接受在货财上的损失。地上的财富就象草上的花(赛四○67),最终也会过去。如果人所拥有的,就只是物质的财富,那么他的一切希望与未来,都要在寿终时终止。雅各用草倏忽的特质,来比喻财主短暂的人生,和他的财富的价值是何等有限。他在自己的奔波经营中也必这样衰落(圣经新译本)。然而,太阳与热风却不会消减属灵的价值。任何试炼,如果能使我们摆脱对短暂事物的钟爱,并使我们着重天上的事,都是貌似不幸而实际上使人蒙福的事。因此,使卑微的人升高,使富足的人降卑,都是同样的恩典,都是足以使人喜乐的。
  12 雅各结束讨论从神而来的试炼时,宣称那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他经过试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这里所说的冠冕,不是王者的冠冕,而是得胜者的桂冠,会在基督的审判台前颁授。当然,这里并没有暗示永生是忍受试验的奖赏;而是指那些坚毅不屈的人,会因这生命的素质而得尊荣,并可以在天堂里,更深刻地享受永生。在天堂里,每一个人都会有满溢的福杯,只是他们所得的福杯大小不一,盛载天堂福乐的容量也大小不一。这大概就是生命的冠冕的含意;得冠冕是指更圆满地享受天堂的荣耀。
  现在,让我们来思想这段关于从神而来的试炼的经文,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各种试验来临时,我们应作怎样的反应呢?应该对生命中的各种不幸作出愤懑的投诉,还是喜乐并感谢主赐下困苦?应该四处向人诉苦,还是默默地承担呢?应该用将来以麻醉自己,冀望明天会更好;还是面对今日的境况,在各种遭遇中察看神的作为?应该哀伤自怜,还是舍己以服侍他人?
  13 这里所讨论的主题转为不洁的试探(1317节)。圣洁的试炼,是要使我们磨练出最美好的素质;相反,不洁的试探,是要诱发我们内心最坏的本性。有一点必须清楚说明。我们被试探去出偏差时,要知道试探并不是来自神的。诚然,神会试验人的信心,但他却永不会试探人,引诱人出任何形式的偏差。他与恶毫无瓜葛,他也不引诱人出偏差。
  14 人总爱将出偏差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如果他不能怪罪于神,就会采用现代心理学的立场,指出出偏差其实只是一种病态。他希望可以藉此逃避审判。然而,出偏差并不是病态,而是在道德上的败坏,人必须为此作出交待。有人甚至会怪罪于死物。然而,物质本身并不能出偏差。偏差也不是从那里衍生出来的。雅各溯本寻源,指出关键所在:「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偏差来自我们的内心,来自我们固有的、邪恶的、堕落的、败坏的本质。耶稣说:「因为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妄证、谤渎。」(太一五19
  雅各在本节所用的私欲一词(注1),可以是指任何的欲望──正当的或邪恶的。这词本身并没有善或恶的含意。不过,在新约圣经中,这词差不多毫无例外地用来形容邪恶欲望;这里的含意就肯定是这样了。这里将私欲比作一个邪恶的妇人,四处炫耀她妖艳的魅力,并要引诱人上钓。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被试探。卑劣的私欲和不洁的欲望常怂恿我们去出偏差。我们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时候,是不是毫无抗拒之力的呢?不。我们可以从脑海中驱除各种恶念,并集中去思想纯净清洁的事物(腓四8)。而且,在面对强烈的引诱时,我们可以向主呼求,因为「耶和华的名,是坚固台。义人奔入,便得安稳」(箴一八10)。
  15 如果确是这样,哪我们为什么还会出偏差呢?答案就是: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偏差来。我们本应驱除恶念,但却加以怂恿、助长,甚至享受偏差中之乐。雅各用男女交媾来比喻这种对偏差的默从。私欲既怀了胎,便生出一个丑恶的婴孩,名叫「偏差」。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经常系念着一个应禁戒的行动,总有一天我们会做出来。大卫与拔示巴的例子(撒下一一127),生动地说明私欲怀胎然后生出偏差来的整个过程。
  雅各说:「偏差既长成,就生出死来。」偏差并不是毫无果效的,而是会生发出其自有的结果。所谓偏差会生出死来,可以有几种理解。首先,亚当因出偏差,为自己和后裔招来肉身的死亡(创二17)。但偏差也带来永恒的、属灵的死亡──最终与神和他的祝福分隔(罗六23上)。此外,有另一含意,就是偏差会为信徒带来死亡。例如,提摩太前书五章6节说,一个信主但好宴乐的寡妇,活着也是死的。即是说,她在浪费生命,完全不能成就神拯救她的旨意。对一个基督徒来说,若与神没有相交,没有交往,即虽生犹死。
  1617 人在出偏差之后,往往会诿过于神。他们埋怨自己的创造者:「为什么把我创造成这样?」然而,这是自欺欺人的。只有美善的恩赐是来自神的。事实上,他是「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的来源。
  雅各将神形容为众光之父。在圣经中,「父」这个字有时是指创造者或源头(参看伯三八28)。因此,神是众光的创造者或源头。然而,众光是指什么呢?当然包括各种天体 ──太阳、月亮和星宿(创一1418;诗一三六7)。不过,神也是一切属灵之光的源头。因此,我们应以他为宇宙中各种形态之光的源头。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神并不象他所创造的各种天体。这些天体不断在转变,他却永不改变。或许雅各不但思想到太阳与星宿暗淡的光辉,也想到众星与地球之间在运行时不断改变的关系。太阳、月亮和众星宿的特色就是常变。转动的影儿,可以理解为因转动而产生的影儿。这可以是指当地球绕着太阳运行而自转时所造成的影子,也可以是指天体亏蚀。例如,日蚀就是因月亮的影子投在地球上,日光被月亮遮蔽形成的。然而,神却是截然不同的,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因转动而造成的影儿。他的赏赐与他一样是全备的。因此,很难想象他会引诱人出偏差。试探源于人邪恶的本质。
  让我们察验我们面对试探时的信心。我们是否乐于让恶念在我们的脑海中徘徊,或即时将之驱走?出偏差的时候,我们是否砌词说那是身不由己的?我们被引诱出偏差时,是否诿过于神呢?

叁.神的道(一1827
  雅各刚说过神是众光之父。现在,他告诉我们,神也是我们的父,而在他伟大的创造中,他给我们一个独特的角色。我们只要遵行真理的道,就可以活出这个角色(1927)。
  18 这段经文勾划出,在我们得新生命的过程中,神的道在圣灵使用下所起的作用。经文告诉我们:他按自己的旨意,用真道生了我们,叫我们在他所造的万物中好象初熟的果子。他按自己的旨意──这说明是什么推动他拯救我们。我们没有什么价值,以致他不得不拯救我们。他这样做,是按自己自由的旨意行事。他对我们的爱,是我们不配得的,不能贿买的,也不是我们主动求得的。这完全是他自发与主动的。我们理应因此而敬拜他!他生了我们──这说明我们已经重生了。因这属灵的出生,我们成为他的儿女──这是个永不能改变的关系,因为出生的事实是不能逆转的。用真道──圣经就是促成我们得新生命的要素。在每一个真正归主的例子中,圣经必有其角色,无论是由人背诵还是阅读。没有圣经,我们就不会知道得救恩的途径;实际上,我们根本就不会知道有救恩的存在!
  叫我们在他所造的万物中好象初熟的果子──关于初熟的果子一词,有三个很主要的观念。首先,第一捆收成所得的谷物,就是初熟的果子。雅各书的对象,属于基督徒时代的首批信徒。当然,在神的各种创造物当中,所有信徒都好象初熟的果子,但这里主要是指犹太裔的基督徒,即雅各书的对象。第二,初熟的果子是献给神的,以感谢他丰富的赐赠,和承认一切都是由他而来,并且是属他的。因此,所有信徒都应将自己当作活祭献给神(罗一二12)。第三,既有初熟的果子,就保证在将来会有圆满的收成。雅各将他的对象比作在基督里收成的第一捆禾。在将来的世代里,会有很多人步他们的后尘,但他们被立为圣徒的典范,是新创造的样品。主最终会令全地满布与他们一样的人(罗八1923)。当主耶稣回来统治全地时,就会有圆满的收成。在这期间,他们要效忠基督,到千禧年的时候,全世界都要这样效忠基督。虽然经文主要是以第一世纪的基督徒为对象,但对每一位尊敬基督之名的人,其实都有意义。
  19 本章经文的余下部分,实际地教导我们怎样活出在万物中作初熟果子的身分。经文阐述了实际的义行,是一切因真道而得重生的人所应有的。我们知道,神用真道生了我们,是要我们将真道表明出来。「因此」(注2),现在就让我们执行这任务。
  我们应快快的听。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命令,可说是带了点幽默感。这就象说:「赶快,听着!」意思就是,我们应准备好去听神的话,并一切合乎神的劝告和责备。我们应乐于接受圣灵的教导。我们应慢慢的说。雅各对说话的注意,叫人感到惊讶!他提醒我们,在说话方面要谨慎。事实上,连大自然也这样教训我们。很久以前,伊比德图已觉察到:「大自然给人一张嘴巴,两个耳朵;这样,我们聆听别人的条件就会双倍于我们说话的条件。」所罗门应会极之同意雅各的见解。他曾说:「谨守口的,得保生命;大张嘴的,必致败亡。」(箴一三3)他又说:「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慧。」(箴一○19)喋喋不休的人,难免会有过失。
  19下、20 我们应慢慢的动怒。脾气暴躁的人,不能成就神希望他儿女所拥有的义。发脾气的信徒,令人对基督信仰产生错误的印象。「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治服己心的,强如取城。」(箴一六32)这话毕竟是真实的。
  21 另一个表明自己是万物中初熟果子的方法,就是脱去一切的污秽和盈余的邪恶。雅各将这些缺点比喻为染污了的衣服,是要一次过除掉的。污秽包括各方面的不洁──属灵的、头脑上的,或身体方面的。至于盈余的邪恶,可以指我们仍未除掉在信主前的各种恶行。也可指那些从我们的生命中溢出、影响到他人生命的偏差。又或是指极大的恶;雅各所说的,并非从量方面来看,而是指偏差本身极为恶劣的本质。无论如何,整体的含意是清晰的。要领受神话语的真理,我们必须在德行上是清洁的。
  领受真理的另一条件,就是存温柔的心。只阅读圣经而不肯领受其中教训,情况绝非罕有。我们可以单从学术的角度来研究圣经而全不受感。我们的骄傲、顽梗和偏差,使我们不肯接受又不肯回应。只有在灵里顺服和谦卑的人,才可以从圣经获得最大的裨益。「他必按公平引领谦卑人,将他的道教训他们。」(诗二五9)「……但我所看顾的就是虚心痛悔因我话而战兢的人。」(赛六六2
  雅各将圣经形容为那所栽种的道,就是能救你们灵魂的道。即是说,基督徒重生时,神的道便储存在他的生命中。英文圣经修订本(RV)的注脚说明:「重生时所有的道。」这道能救你们灵魂。在整个重生的过程中,圣经是神所运用的工具。他用圣经来拯救人的灵魂,不但得以脱离偏差的惩罚,也得以脱离偏差的权势。他不但用圣经来拯救我们脱离永远的定为有偏差,也保守我们这一生不致被糟蹋(注3)。毫无疑问,雅各在本节所说的,正是拯救工作中在今世并不断进行的部分。
  22 单接受所栽种的道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遵守。单单拥有圣经,甚至只将圣经当作文学作品来阅读,并不可取。我们必须强烈地渴望神向我们说话,并毫不犹豫地愿意照他所说的去行。我们必须将圣经的话化作行动。我们必须在生命中活出圣经的道理。我们每次阅读圣经,必须准备让圣经来改变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声称热爱神的道,甚至以圣经研究者自居,但只增加对道理的知识,却没有更加与主耶稣相似,就是自欺欺人了。在头脑上不断增加对圣经的知识,但却不加以遵行,可以是一个陷阱,而不是祝福。如果我们不断学习所应遵行的,但却不加以实践,我们便会消沉、灰心、麻木。「知而不行,徒令消沉。」而且,我们要向神有所交待。最理想的态度,就是阅读神的话,并深信不疑地遵守。
  2324 凡听道但没有在行为上改变的人,就象人每早晨对着镜子匆匆一瞥,然后便完全忘了他所看见的。他虽然照过镜子,但这行动对他毫无益处。当然,我们的外表有部分是不能改变的。但至少我们会因这一看而谦卑下来!当镜子告诉我们「要洗脸了」,或「剃胡子吧」,或「把头发梳好」,或「刷一刷吧」,我们至少也应照着做。否则,镜子对我们来说便毫无实际的益处了。
  只是随意翻阅圣经,或视读经为责任,不读不可,但完全没有受圣经的影响,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我们从圣经中得知应如何生活,但随即便忘记了,并且依然故我,好象自己已很完美似的。这种自满会使我们的灵命停滞不前。
  25 相反的例子,就是一个人详细察看神的道,并习惯地加以实践出来。他专心而又沉思的阅读,在他生命中产生实际的果效。对他来说,圣经是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其中的诫命并不是难守的。这些诫命的要求,正是他的新生命所热衷的。他顺从而行时,便发觉自己可以真正摆脱风尚习性和世俗论证的种种缠绕。真理使他自由。这就是从圣经得益者的写照。他不会忘记他从圣经所领受到的。相反,他致力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圣经的教训。他如孩童般单纯地以顺服的心为他的灵魂带来无比的福气。这人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2627 这里将没有用的(圣经新译本)虔诚与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作一对比。虔诚是指与信仰相关的外在行为模式;是外在的表现,而不是内里的精神。这是指透过敬拜与事奉来表达的信仰,而不是指所相信的教义。
  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这人的虔诚是虚的。他可能会奉行所有的宗教仪式,以致他看来是个十分虔诚的人。然而,他是在欺哄自己。神并不满足于仪式;他所重视的,是在生命中有实际的敬虔。
  没有勒住的舌头,只是没有用的虔诚的其中一个例子。但凡与基督信仰不一致的行为都是没有价值的。有一个故事,主人翁是个外表虔诚、实际上却是奸狡的杂货店东主。他住在店铺的楼上。每早晨他都会从楼上喊他的助手:
  「张三!」
  「是,老板!」
  「牛奶用水开稀了没有?」
  「已做好了!」
  「替牛油着色了没有?」
  「已做好了!」
  「咖啡里调了菊苣根(咖啡代用品)没有?」
  「已做好了!」
  「行了,上来参加早祷会吧!」
  雅各说,这样的虔诚是虚的(没有用的)。
  神所要求的,是实践出来的虔诚,是对他人抱同情关怀的态度,并保守自己有圣洁的生活。那些探望有需要的孤儿寡妇,并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的人,雅各称赞他们,并以他们为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的榜样。
  换句话说,新生命的实际外在表现,就是「待人以恩的行动,和分别为圣的生活方式」。金尔将这些德行形容为实践出来的爱心和实践出来的圣洁。
  我们应该用下列的问题,来试验自己的信心:我读圣经的时候,是否带着谦卑的态度,希望神藉此责备我、教导我、改变我?我是否渴望勒住自己的舌头?我发脾气后是否替自己找辩护的藉口,还是希望能加以控制?当有人开始讲下流的笑话时,我怎样反应呢?对于那些没有能力报答我的人,我会否善待他们?

肆.责备偏私的(二113
  雅各在第二章的上半部分,责备厚此薄彼的行为。主耶稣行事为人的榜样和新约圣经的教训,绝对没有偏私的味道。势利与歧视,在基督的信仰中,没有立足之地。
  1 首先,雅各清楚地说明,要绝对禁止偏私的行为。首先要留意,这是给信徒的告诫;从雅各称呼读者为「我的弟兄们」就可以肯定这一点。信奉我们荣耀的主耶稣基督,这就是基督的信仰。这「信奉」或「信仰」不是指对主的信靠,而是指他赐给我们的整套真理。将这一切归纳起来,雅各其实是说:「我的弟兄们,你们实践基督的信仰时,不可以偏私。」谄上骄下和阶级歧视与真正的基督信仰是格格不入的。在有权势的人面前奴颜婢膝的人,主在荣耀中显现的时候,他们没有参与的分儿。藐视人的出身、种族、性别或清贫,就是实际地否认信仰。虽然新约圣经中教导信徒要尊敬统治者、主人、长者和父母,但这与雅各的命令并无矛盾。有些由神命定的关系,是信徒必须重视的(罗一三7)。这段经文所针对的,是因人的衣着华丽、家财万贯而加以奉承、另眼相看的态度。
  24 雅各在24节生动地举例证实这一点。金尔很恰当地给这段经文点题为:「短视的招待员」。发生的地点,是基督徒的会堂(注4)。一个气度不凡,衣着趋时,手戴金戒指的绅士刚来到。招待员向他打恭作揖,然后引领这位显贵的访客走到前排重要而显眼的座位。当这位招待员返回岗位时,来了另一位访客。这次到来的,是个衣着寒素的穷人。(肮脏衣服不一定表示这人的衣服污秽。他是衣着寒素,与他贫下阶层的生活相称。)这次,招待员机敏地叫访客站在最后面,或叫他坐在自己座位前的地上,免得会众尴尬。你也许认为这做法是难以置信的,例子夸张了一点。然而,当我们抚心自问,便不难发现我们的确经常按阶级将人分门别类,结果就用恶意断定人了。
  在今日的教会,相信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歧视其它种族和肤色的人。黑人信徒经常受到排斥,或至少受到冷淡的对待,情况屡见不鲜。归信基督的犹太人,往往不获礼待。东方社会的基督徒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种族关系的范围,诚然牵涉到千头万绪的社会问题。然而,基督徒必须忠于神的原则。信徒有责任以身作则,活出在基督耶稣里所有信徒为一体的真理。
  56 偏私的心态和行为,与基督的信仰完全不相称。雅各在513节说明这一点。他举出四个有力的理由,说明信徒偏重富足的人而藐视贫穷人是何等荒谬。
  首先,偏私就是藐视神所重视的人。神……拣选了世上的贫穷人,叫他们在信上富足,并承受他所应许给那爱他之人的国。贫穷人是神拣选的,是神珍而重之的,是神的后嗣,是神所爱的。圣经多处记载,归到基督名下的,不是富足的人,而是贫穷的人。我们的主亲口说:「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太一一5)平民百姓喜欢听耶稣的教训,财主贵胄却不然(可一二37)。在蒙召的人中,尊贵的并不多,反而多半是愚拙的、软弱的、卑贱的、被人厌恶的和无有的(林前一2629)。一般来说,财主都将信心放在自己的财富上而不是主身上,因此他们在信心方面是贫穷的。另一方面,神拣选贫穷的人,叫他们在信上富足。将来在他的国里,如果对所有子民进行调查,会发现他们多半都曾经是贫穷的。在天国里,他们要得着富足与尊荣。故此,对那些会在我主和救主的国度里得尊荣的人抱轻蔑态度,是多么愚蠢和冒险。
  6 作者说偏重富足人是愚蠢的,第二个原因是富足阶层的人,往往就是压迫神子民的人。论点发展到这里有点复杂,甚至有点混乱。本章较早时提到的富足人肯定是一个信徒。但这并不表示本节所说的富足人也是信徒。雅各的意思是:「为什么因某人富有便偏重他?这样做,就是使那些欺凌你们,并『拉你们到公堂去』的人得尊崇。」加尔文将这论点握要地表达出来:「为什么使你们的刽子手得尊崇?」
  7 偏重富足人是愚蠢的,第三个原因是他们经常亵渎基督的名。这名字正是信徒被称的尊名(参看圣经和合本小字)──即基督徒或基督的跟从者。当然,并非只有富足人才会嘲笑基督,但逼迫贫穷信徒的人,往往同时会用最恶毒的话来诋毁救主。既然如此,信徒为何单因某人是富有的,便偏重厚待他呢?富足人的特征,是往往不尊重主耶稣。你们所敬奉的尊名一句,可以译作「你们被称的尊名」。有人认为这是指基督徒的浸礼。信徒乃是奉主耶稣的名受浸的。这名也是富足人惯常亵渎的对象。
  8 雅各的第四个论点,是认为偏重富足人,即违反要爱人如己的律法。这律法被称为至尊的律法,因为这是王的律法,也是所有律法中最大的。或许招待员可以替自己优待富足人的行动辩护,声称他这样做只是出于爱人如己的心。然而,这却不能用来解释他对贫穷人的态度。如果我们真的爱邻舍如同自己,我们便会用我们希望得到的待遇来对待邻舍。可以肯定,我们并不希望因贫穷的缘故而遭人白眼。故此,我们不可以因这缘故而轻视他人。
  要爱人如己──这肯定是圣经众多教训中最具革命性的。让我们尝试揣摩其中的意思。意思就是说,我们怎样关心照顾自己,也应怎样关心照顾他人。我们应与那些没有我们这么幸福的人分享财物。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尽全力,确保他们有机会认识我们这位宝贵的主。然而,我们在决定行动与否时,所考虑的往往只是这行动对我们构成的影响。我们是自我中心的。我们礼待富足人,因为我们希望得到关系或物质上的报答。我们忽略了贫穷人,因为他们没有多大可能在这些方面使我们得益。这至尊的律法不容许我们这样自私地利用他人,却教训我们要爱人(邻舍)如己。如果我们问:「谁是我的邻舍呢?」我们从好撒玛利亚人(路一○2937)的故事可知,任何有需要而我们能够帮助的,都是我们的邻舍。
  9 按外貌待人,就是违反这至尊的律法。这既是出偏差,也是「犯法」。偏差就是没有遵照神的心意,不能达到他的标准。犯法就是触犯了明文规定的律法。某行为是偏差,因为本质上行为本身就是错的;而当有明文的律法禁止时,这行为也就是犯法的行为。按外貌待人本质上就是错的,所以是有偏差的。但这样做也是犯了法,因为有律法禁止。
  10 任何人只违反一条律法,他就是犯了众条。律法好象一条有十个环节的链。你只要损坏其中一个环节,整条链便断开。神不容许我们只遵守自己喜欢遵守的律法,而触犯其它的律法。
  11 禁止奸淫的神,也禁止杀人。某人或许没有犯奸淫,但他也许犯了杀人的偏差。这样,他是不是一个犯律法的人呢?他当然是个犯律法的人了!律法的精神,就是我们应爱邻舍如同自己。奸淫当然违反这精神,杀人也一样。谄上骄下与偏私歧视亦然。如果我们犯了上述任何一条偏差,就是没有遵从律法的诫命了。

附篇──十诫

  我们必须暂时撇开对经文的讨论,就雅各的论点,思想一个基本的问题。这问题就是:「基督徒是否仍在律法之下?」看来雅各是坚持基督徒要遵守十诫的。他特别提到第六和第七诫,即不可杀人和不可奸淫。他将最后的五诫归纳为:「要爱人如己。」然而,将基督徒放在律法之下,以律法为生活的规条,是与新约圣经其它教训相违背的。例如罗六14──「因你们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罗七6──「现今就脱离了律法」;罗七4──「你们藉着基督的身体,在律法上也是死了」(请同时参看加二19,三132425;提前一89;来七19)。哥林多后书三章711节更明确地指出,基督徒并不在十诫之下。
  既是如此,在这恩典时代,雅各为什么还要将律法的事强加于信徒身上呢?首先,基督徒不是在律法之下,不以律法为生活的规条。信徒生活的典范是基督,而不是律法。那里有律法,那里就有刑罚。触犯律法的刑罚就是死亡。基督为了满足违犯律法的刑罚要求而死。因此,凡在基督里的,都已从律法和律法的刑罚中得释放。然而,一些律法的原则,却是有永久价值的。这些法度,对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适用。拜偶像、奸淫、杀人、偷盗,基本上和本质上就是错的。对信徒来说,这些是错的;对非信徒来说,这些同样是错的,并无分别。此外,十诫之中有九诫,在新约的书信中再被提起。唯一没有再提到的,是关于守安息日的诫命。圣经没有一处告诉基督徒要守安息日或一个星期的第七日,因为这诫命所涉及的,是仪式的事,并不是道德的问题。一个犹太人在第七日工作,本来并没有错,只是由于神已将这日分别出来,所以工作的行动才是错的。
  最后,应该一提的,就是新约书信重提九条诫命,但并不是从律法看,而是给神的子民行义的指引。换句话说,神并不是对基督徒说:「如果你偷盗的话,就必被定为有偏差致死。」或说:「如果你有不合道德的行为,就会失去救恩。」他乃是这样说:「我因自己恩典的缘故,已经把你拯救过来。现在,你要因爱我的缘故,过圣洁的生活。如果你想知道我对你的期望,尽可以在新约圣经中找到。其中你会发觉在十诫中有九诫是重新提出的。但你也会找到主耶稣的教训,这些教训对品行操守的要求,比律法的要求更高。」因此,雅各并不是要使信徒留在律法及其咒诅之下。他并不是说:「如果你对人偏私,就是触犯了律法,就会被定为有偏差致死。」
  12 雅各所说的是:「你们既是信徒,就不再在使人受捆锁的律法之下,而是在使人自由的律法之下了──那就是能够做正确的事的自由。摩西的律法要求你爱邻舍,但没有给你爱邻舍的力量,如果你做不到的话,便会定你有偏差。你在恩典之下,却得着爱邻舍的力量,当你照着去做,便会得奖赏。你并不是为了要得救而这样做,你这样做是因为你已经得救。你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这样做,而是因为爱那位为你死而复活的主才这样做。当你站在基督的审判台前,你将会按这标准或得奖赏,或遭损失。那并非一个得救与否的问题,而是得奖赏的问题。就该照这律法说话行事一句,是指说话与行为。口所声称的,与生活上的表现应是一致的。不论在说话还是行为方面,信徒都应避免按外貌待人。否则,凡违反使人自由的律法的,都要在基督的审判台前受审判。
  13 我们必须按上文下理来理解本节。雅各说话的对象是信徒。这里要处理的,并不是永刑的问题;主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上,已一次过付了赎价。这里要处理的,是我们在世上时,神要如何象对待儿女般对待我们。如果我们不怜悯人的话,我们便没有与神同行,这样我们便很可能因后退而自食其果。
  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可以是指神喜欢怜悯我们,多于惩戒我们(弥七18);审判工作是他的外行。这可能是指,如果我们以怜悯待人,面对审判时,我们便可以有喜乐。但如果我们没有怜悯那些本该被定为有偏差的人,我们也就不会蒙怜悯。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也可以理解为怜悯总是超越审判的。大致上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怜悯他人的话,我们虽然该受审判,却会蒙怜悯。
  因此,在偏私这重要的课题上,让我们省察自己。我们是否特别善待同族的人?我们对青年人是否较为宽容?是否较友好地对待外表好看的人?是否较渴望与显要的人交朋友?是否避开身体有软弱的人,而与强健的人交往?是否重富轻贫?是否用冷漠的态度对待带不同乡音的「外人」?
  当我们思想这问题时,有一点应谨记,我们如何对待最不可爱的信徒,我们就是如何对待救主(太二五40)。

伍.信心和行为(二1426
  这段经文相信是雅各书最受争议的部分。杰出如马丁路德,也以为雅各书所说靠行为称义,与保罗因信称义的道理,两者之间有无法调和之处。这段经文往往被误用来支持异端之说,即认为我们是因信心加上行为而得救的,即所谓的「神人协作论」(synergism)。换句话说,我们必须相信主耶稣是我们的救主,但这并不足够。在他的救赎工作之外,还要加上我们的善行和敬虔。
  事实上,这段经文的标题大可以是「因行为称义」;因为,在一方面的意义上来说,我们是因行为称义的。事实上,要掌握整套称义的真理,我们应清楚明白,称义是有六方面的。我们是藉恩典称义的(罗三24),就是说我们并不配得称为义;事实上,我们应得到相反的待遇。我们是因信称义的(罗五1),信心就是人对神施恩的回应;我们凭信心接受这白白赐予的恩典;我们藉着信心领受神为我们所成就的一切;我们是因血称义的(罗五9),如要得到称义,就必须付上血的代价;基督的宝血偿还了偏差债,公义的要求既已满足了,神就可以称不虔的有偏差的人为义了。我们是蒙神称为义的(罗八33);这里的真理是,神就是称人为义的那一位。我们是因能力称义的(罗四25);我们的称义,与基督复活的大能有关,他的复活证明神的要求已得着满足。此外,我们也是因行为称义的(雅二24);行为,就是我们真信心的外在证据;是将看不见的本质表现出来。从以上可见,人是凭恩典、信心、血、神、能力、行为称义的。然而,其中完全没有自相矛盾之处。以上所说的,只是将同一真理的不同方面说明罢了。神根据恩典这原则来称人为义;人藉着信心领受称义;救主必须付出血的代价;神是整个称义过程的行动者;能力是证明;而行为就是结果。
  14 雅各坚称,不能带来好行为的信心,并不能使人得救。有两个关键的地方,能很有效地帮助我们明白本节的。首先,雅各并不是说:「人虽然有信心……有什么益处呢?」他却是说:「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有什么益处呢?」换句话说,并不是一个人虽然真的具有信心,但仍没有得救。雅各所形容的,是一个只在口头上自称为有信心的人。他声称自己是有信心的,但在他生命中,却没有任何东西可作佐证。第二个重要关键,是结束本节之前的一条问题:「(注5)信心能救他么?」换句话说,这种信心能拯救他吗?如果问雅各所指的信心是那一种信心,答案可以在本节的上半部找到。他所指的,是一种口头上的信心,却没有好行为加以证明。这样的信心是毫无价值的;所有的只是空谈而已。
  1516 这里举例说明,没有行动而徒具空谈是毫无作用的。介绍我们认识两个人。一个没有日用的饮食,衣不蔽体。另一个则有衣有食,却不愿意与人分享。后者以极慷慨的语气,对那位贫穷的弟兄说:「去穿得暖一点,好好地吃一顿饭吧。」然而,他却袖手旁观,一毛不拔。说这话又有什么益处呢?这话是彻头彻尾的毫无价值!完全不能满足在饥寒交迫中的需要。
  17 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没有「行为」的「信心」,根本就不是信心,只是空谈而已。雅各并不是说,我们是因信心加上行为而得救的。这种观念,侮辱了主耶稣基督所成就的工作。如果我们是靠信心加上行为得救的,那么我们就有两个救主了──耶稣和我们自己。然而,新约圣经十分清楚地说明,基督是唯一的救主。雅各所强调的,是我们并非靠着徒具空谈的信心得救,而是因着在生命中产生好行为的信心得救。换句话说,行为并不是救恩的根,而是救恩的果;非其造因,而是其果效。加尔文握要地表达出来:「我们得救是单因着信心,但却不是因着一个单独存在、毫无佐证的信心。」
  18 真信心与好行为是不可分割的。雅各引述两个人辩论的片段来说明这一点。第一个是真正得救的,他是说话的人。第二个声称自己有信心,但他并没有用好行为来证明他的信心。前者正在向后者作出一个无从辩驳的挑战。我们可以将这段对话意译如下:前者理直气壮地说:「是的,你说你有信心,但你并没有行为加以佐证。我认为,信心必须以好行为的生命作支持。请你将没有好行为的生命作支持的信心证明给我看。这是你不能办到的。信心是肉眼看不见的。叫别人知道你有信心的唯一方法,就是在生命中表现信心。我便藉着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经文的关键,就是给你看:没有行为,根本不可能把信心展现于人前。
  1920 辩论继续,发言的仍然是第一个人。一个人所声称的信仰,可以只是在头脑上赞同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这种在头脑上的赞同,并不涉及个人的委身,因此,也不会令生命产生改变。单单相信有神存在是不足够的。诚然这是基本的,但并不足够。连鬼魔也信神的存在,只是当他们想到最终会遭神惩罚时便颤惊。鬼魔也信这事实,但他们并没有向这事实的主角降服。这种信心并不能救他们。一个人若真正相信主,他便会有灵、魂、体的委身。这委身结果使生命产生改变。没有行为的信心,是在头脑上的信,所以就是死(注6)的。
  21 这里从旧约圣经中举出两个有行为表现的信心例子。他们是亚伯拉罕 ──一个犹太人,和喇合──一个外邦人。亚伯拉罕把他儿子以撒献在坛上,便因行为称义。为了能正确地了解这真理,让我们参阅创世记十五章6节。这段经文说,亚伯拉罕相信耶和华,神便算他为义。亚伯拉罕因相信而得称为义;换句话说,他是因信称义的。一直到创世记二十二章,亚伯拉罕才将他的儿子献上。到此时,他就因行为称义了。当亚伯拉罕相信耶和华,他在神的眼中已经是得称为义的了。然而,在七章经文之后,神便试验亚伯拉罕的信心。亚伯拉罕愿意献上以撒,显示他的信心是真实的。他的顺从证明他的信心并非只在头脑上的信,而是心灵上的委身。
  曾经有人反对这种见解,认为亚伯拉罕献以撒的时候,根本没有其它人在场,因此他无从向人证明他的信心是真的。不过,伴随着亚伯拉罕的少年人就在不远处,正在等候亚伯拉罕和以撒从山上回来。再者,以撒也在场。而且,亚伯拉罕愿意顺从神的命令,将他的儿子献上,这事迹已经记录在圣经上,向后世历代显示他的信心是真的。
  2223 因此,明显地亚伯拉罕的行为是由信心引发的,他的信心因着他的行为才得成全。真正的信心与行为是不可分割的。前者引发后者,后者证明前者。亚伯拉罕献以撒的行动,具体地显示了他的信心。经上记着说,亚伯拉罕是因信神而得称义,上述的行动实际地成全这记载。他的好行为使他得称为神的朋友。
  24 因此,从以上可以得出结论:这样看来,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然而,这并不表示人称义是靠信心加上行为。从神的角度来说,他是因信称义;从人的角度来说,他是因行为称义。当他信主的一刻,神便称他为义了。别人会说:「将你的信心证明给我看。」他唯一的方法就是以好行为作证明。
  25 第二个旧约例子,就是妓女喇合。她肯定不是由于好品行得救的(她是个妓女!)。但她是因行为称义的,因为她接待使者(或探子),又放他们从别的路上出去。喇合是迦南人,住在耶利哥城。她听闻有一支长胜的军队正在向该城进发,这支军队一直以来未逢敌手。她因此认为,希伯来人的神必定是真神,所以她便决定不惜任何代价都要站在这位神的一边。探子进城的时候,她便接待他们。她这样做,证明了她是真正相信这位又真又活的神。她并不是因把探子收藏起来而得救,而是这行动证明她是个真正的信徒。
  有人误用这段经文来教导说,人得救是因为有好行为。然而,他们心目中的好行为,是周赠济穷人、偿还债项、真实无讹、参加教会活动。这些是亚伯拉罕和喇合的好行为吗?肯定不是!在亚伯拉罕,所指的行为是愿意手刃自己的儿子!在喇合,则是叛国!如果从这些行为除去信心的因素,这些行为是恶的,并不是善的。「除掉信心的因素,这些行为不单是不道德和冷酷的,更是有偏差的。」麦敬道说得好:「这段经文所说的,是生命的行为,不是律法的行为。如果从亚伯拉罕和喇合的行为中除去信心的因素,他们的行为就是恶行。看这些行为是信心的果子,这些就是生命的行为了。」
  所以,这段经文决不可以用来教导人靠好行为称义。要这样引用有关经文,就是教人藉杀人和叛国而得救,但这是站不住脚的!
  26 雅各结束经文时这样说:「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论题就这样美妙地总结了。雅各用身体来比喻信心,并用灵魂来比喻行为。身体没有灵魂是无生命的,无用的,没有价值的。因此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没有效果的,毫无价值的。明显地,这是虚假的信心,并不是真正的、能使人得救的信心。
  总结来说,雅各用以下的问题来试验我们的信心:我是否愿意象亚伯拉罕一样,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献给神?我是否愿意象喇合一样,背弃世界,向基督效忠?

陆.论舌头:善用与滥用(三112
  本章的首十二节经文集中讨论舌头(一1926,二12,四11,五12也提到)。雅各用一个人的言谈来试验其属灵健康情况,就象一个传统的医生,透过观察病人的舌头来诊断。自我省察,由反省有没有在说话上出偏差开始。雅各一定会同意以下的话:「小心你的舌头。那是湿滑之地,很容易便会失足!」
  1 讨论开始时,是警告不要急于成为神话语的教师。虽然这里并没有明确地提到舌头,但背后的思想,就是用舌头教导圣经的人,对神对人要负上更大的责任。「不要多人作师傅」一句可以译成:「不要过度热衷于成为师傅。」当然,对于那些真正蒙神呼召作教导的,经文并不是禁止他们运用本身的恩赐。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警告,对教导工作不能抱随便的态度。那些教导真理圣言的人,如果没有按他们所教导的去身体力行,就要受更重的判断。
  教导圣经的责任是重大的。作教导的必须准备好要遵行他在圣经中看见的教训。在自己没有实践过的范围引导他人,是不可能的。他对别人有多大影响,取决于他自己的成长程度。教导人的会按自己的形象塑造他人,会令别人象他一样。如果他将圣经中清楚的教训加以淡化或强行狡辩,以致将神的要求降低,他便阻碍了受教对象的成长。如果他容忍出偏差,便会鼓励受教者过不圣洁的生活。没有其它书籍象新约圣经一样,对读者有如此程度的要求;就是要读者完全委身给主耶稣基督。新约圣经坚持,基督必须成为信徒每一个生活环节的主宰。将这样一本书的教训教导他人,确实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2 雅各从教导工作这一独特的范围,转至讨论说话这一般性的课题。我们所有的人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如果有任何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舌头,以致没有在言语方面出各样的偏差,他就的确是个发展全面并且有节制的人了。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舌头,在其它生活范围上节制自己也不应是难事。当然,能够完全做到的,只有主耶稣基督一位;但我们每一个都可以成为完全人,意思是成熟和在各方面都懂得节制。
  3 雅各开始用五个比方来比喻言语或舌头。首先,他用辔头来作比方。辔头就是用来套在马匹头部的马具,控制着马嘴里的嚼环。系着嚼环的是缰绳。虽然嚼环只是一小块金属片,但如果任何人能够控制这嚼环,就能够控制马匹的行动。同样地,舌头也能为生命导向,不是向好的,就是向坏的。
  4 第二个比方就是船舵。与船本身相比,船舵确是小的,其重量只是船只本身重量的小部分。例如,伊利沙伯皇后号的总重量是83,673吨,船舵却只是140吨重,少于总重量的千分之二。但只要船舵转动,就能够控制船的方向。人可以透过相对是细小的装置,来控制巨大的船只,这听来叫人难以置信,但事实却是这样。因此,我们不可因舌头细小便低估其威力。虽然舌头只是一个极细小的器官,且是颇为隐藏的,但却可以夸耀各种成就,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56 第三个舌头的比方是火。一根燃点的火柴,给人不经意地丢在一边,就可能会烧着树木,继而点着树林,把青葱的树林变成一大堆焦炭。你看一根细小的火柴,竟然隐含造成严重破坏和灾难的可能性!历史上一场巨大的灾劫,是发生于一八七一年的芝加哥大火。据说这场大火的起因,是由于奥拉利太太的牛把灯笼踢倒而引起的。不论起因是否真的如此,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焚毁了三又二分之一平方哩的城市,烧死了二百五十人,使十万人无家可归,并导致一亿七千五百万美元的财物损失。舌头就象一根细小而又点着的火柴,又象个翻倒了的灯笼,其引发偏差的潜力几乎是无限的。雅各将舌头形容为在我们百体中的偏差的世界。「世界」一词在这里是用来形容其广泛性。有时我们也会这样运用这词的:例如,烦恼的世界,意即烦恼何其多。舌头虽小,却满了出偏差的可能。
  舌头如何播散偏差,从以下两个妇人的对话可见一班。其中一人说:「黛丽告诉我,你将我对你说不可以告诉她的秘密,对她说了。」另一个回答说:「黛丽真卑鄙。我已吩咐她不可以告诉你我对她说了。」第一个回应说:「无论如何,我对黛丽说我不会对你说她告诉了我──所以不要对她说我告诉了你。」
  舌头能污秽全身。如果一个人用舌头来诋毁、侮辱、撒谎、亵渎、咒骂,他就会令自己的整个人格受损。
  查普利说:
  爱扬人短处的人往往会伤害自己……中伤他人的人,同时免不了使自己同受损害。在我们中伤人的时候,不是经常有这种蒙污的感觉吗!然而,这绝非我们所愿。我们愚蠢地以为,透过中伤他人,我们会显得更清高;透过把别人踩下去,就能够抬高自己。我们盲目地以为,在邻舍的房子底下放炸药,可以使自己房子的地基更稳固。但事实却绝非如此。我们或许能够伤害他人,但却往往会为自己带来更深的伤害。(注7)
  舌头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这「轮子」在出生时便开始滚动。这里形容一生的所有活动。恶毒的舌头,不但污染个人的生命,也沾污他的一切所作所为。舌头能使「整个人的整个生命渗满了恶。」由恶毒舌头点着的火,是从地狱里点着的。所有恶毒的言语都来自那里,性质本身就是属地狱的。这里地狱一词原文是Gehenna;在新约圣经中,除了在这里之外,就只有主耶稣用过这个词。
  7 第四个用来比喻舌头的比方,就是一只不能驯服的猛兽。各类的走兽、飞禽、昆虫和水族都可以被驯服。我们也不难看见驯服了的大象、狮子、老虎、凶猛的食肉禽鸟、爬虫、海豚,甚至鱼类。普林尼将在他当代已被人类驯服的动物列出来:野兽中的大象、狮子和老虎;飞禽中的鹰;小毒蛇及其它爬虫;和水族中的鳄鱼及一些鱼类。雅各提出的重点,不是要讨论是否每一种动物都已被驯服;只要有充足的时间和恒心,没有任何一类动物是不能为人所驯服的。
  李罗伯表达得很透彻:
  人类如何对待大象呢?他们侵入大象栖身的森林,设陷阱捕捉它们,驯服训练它们,要它们做大量的工作,包括运木材、推车等各种粗活。人类如何对待碧眼的孟加拉虎呢?他们捕捉这些老虎,训练它们,与它们一同嬉戏。人类如何对待凶猛强壮的非洲狮子呢?他们大量捕捉这些狮子,训练它们跳火圈,骑在马背上,坐在高台上。狮子在人的指令下,虽然饥饿,但也不敢碰一下两掌之间的牛排;在皮鞭的吼啸声中,躺下、站起、奔跑、吼叫。我(多年前在马戏表演中)看过狮子张开它的血盘大口,驯兽师深深地探头进去,就这样维持了整整一分钟。
  人类怎样对待大蟒蛇呢?马戏表演中的那些少女,娇若春花,竟让这些庞然巨物缠着身躯,安然无恙。在动物表演中,人竟能令班豹和嗜血的美洲虎安静不伤人。在表演中可以看见受过训练的跳蚤,看见饥饿的豺狼和温驯的羔羊躺在一起,鸽子与猎鹰同巢,野狼与白兔戏耍。(注8
  8 然而,虽然人能驯服猛兽,却不能控制自己的舌头。只要我们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生活,便不得不承认事实确是如此。我们因堕落的缘故,就连这肉体的细小部分也控制不了。人性根本没有能力或力量控制这个细小的器官。只有神才能使舌头受驾驭。
  雅各继而将舌头形容为不止息的恶物,然后又说是满了害死人的毒气;很可能雅各正在想象一条四处窜动的毒蛇,带着极厉害的毒牙,只需一两滴毒液便足以使人送命。同样地,舌头能毒害思想,摧毁品德。大家都知道背后说人闲话是何等容易的事。我们往往以为别人中伤自己,因此便到处诋毁他人。而且,我们经常无缘无故贬低他人,加以抨击轻视。有谁真正知道,这样带来了多严重的伤害,多少人为闲话而流泪,多少的心给伤透了,多少人的名誉因而尽丧?又有谁能够衡量我们自己和家人蒙受了多深重的悲痛?内心产生多少的苦毒,因要道歉而蒙受多少的羞辱,对健康有多少不良的影响?那些经常批评其它信徒的父母,难免看见自己的儿女也习染了好批评的态度,结果便脱离了基督徒的相交。我们因滥用舌头而要付出的代价是重大的。
  有什么纠正的办法呢?每天祷告,求主保守我们不会口出闲言和挑剔、恶毒的话。不要说某人的长短,爱能遮掩很多的偏差(彼前四8)。如果我们得罪了别人,便应直接与他联络,凭爱心讨论问题所在,并一起祷告(太一八15;路一七3)。让我们尝试从弟兄身上看见基督,而不是将小问题化大。如果我们已开始说长道短,就要停止下来,并指出继续下去是不能造就人的。有一些事情,不说出来更好。
  910 舌头同时用来作善的和恶的用途,是不一致的。这是完全违反自然的;自然界不会有这种情况。人在这一刻用舌头来颂赞主,下一刻却用舌头来咒诅那照着神形象被造的人。同一个源头竟然有截然不同的结果,这是何等不协调的情况!这种情况是不应出现的。颂赞神的舌头,应用来帮助人而不是伤害人。我们所说的一切,应通过以下三重试验:所说的是否真实的?是否良善的?是否必要的?我们应不断求主把守我们的口(诗一四一3),并祈求我们的磐石、我们的救赎主,使我们口中的言语,心里的意念,在他面前蒙悦纳(诗一九14)。我们应谨记,罗马书十二章1节所说的身体,也包括我们的舌头。
  11 没有泉源会同时发出甜苦两样的水来。舌头也不应这样。从舌头而出的,应该尽都是好东西。
  12 正如泉源发出来的水使人苏醒,无花果树的果实正好给人滋养。无花果树不能生出橄榄来,葡萄树也不能结无花果。自然界中,一棵树只能结出一种果实。这样,舌头又何以会产生善恶两种果实呢?
  这段经文与马太福音七章1620节类似,但不可混淆。马太福音提醒我们,不要希望坏树会结出好果子来。恶人只会行恶。雅各则提醒我们,舌头不应结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果实来。
  没有泉源可以同时冒出咸水和甜水来,只可以是其中一种。这些从大自然得出的教训,是要提醒我们,我们应贯彻始终地说出好的言语。
  因此,雅各是要在说话方面试验我们。在讨论下一段经文之前,让我们问自己以下的问题:我是否教导他人遵守一些自己也不遵守的教训?我有没有在背后批评他人?我的言语是否保持清洁、造就人、善良?我是否用装腔作势的表达方式来取信于他人,例如「天哪」、「老天爷」、「活见鬼」?参加过严肃的聚会后,随即便轻浮地说话,或与别人讨论球赛的结果?藉圣经的话来作语带相关的表达吗?当我复述一件事情时,我会加以夸大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吗?我是否习惯说出真相,纵使会因此而丢脸、失去朋友,或在金钱上有损失?

柒.论智慧:真智慧与假智慧(三1318
  雅各在这里讨论真假智慧的分别。当他提到智慧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一个人有多少知识,而是他怎样过每一天的生活。要紧的并不是拥有知识,而是怎样妥善地运用和实践知识。这里描述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基本上,这人就是主耶稣基督;他就是成了肉身的智慧(太一一19;林前一30)。但一个能彰显基督生命的人,也就是个智慧的人,在他身上很明显地看见有圣灵的果子(加五2223)。
  这里描绘了一个有属世智慧的人。他按照这世界的原则行事。世人赞赏的一切特征,都在他身上找到。但他的言行,证明他内里并没有属神的生命。
  13 如果一个人有智慧有见识的话,他就会在善行上表现出智慧与见识,并会表现出因智慧而产生的谦卑态度。主耶稣是真智慧的化身,他毫不骄傲自大;他是心里柔和谦卑的(太一一29)。因此,一切有真智慧的人,都有真正谦卑的特征。
  14 至于属世的智慧人,特征是心中怀着苦毒的嫉妒和自私的野心。他一生最热衷的,就是谋取个人利益。他嫉妒一切与他竞争的人,并会不择手段地对付他们。他的智慧为他带来成功,他为此而骄傲。但雅各说,这根本就不是智慧。这样的夸口是毫无意义的。这是用行为来否定那指出真智慧就是真谦卑的真道。
  15 即使在基督徒的事奉上,可能有人会苦毒地嫉妒其它同工,并努力要为自己谋高位。教会经常要面对一种危险,就是容让有属世智慧的人进入领导层。我们必须谨慎,不可容让属世的原则来指导我们处理属灵的事情。雅各称这种假智慧为属地的、属情欲的、属鬼魔的。雅各使用的这三个形容词是一个比一个低下的。属地的表示智慧并不是由天上来的,是来自世间的。属情欲的表示智慧并不是圣灵所结的果子,而是源于人堕落了的本性。属鬼魔的表示智慧会产生各种类似鬼魔的行动,而不是人的行动。
  16 每当你发现有嫉妒、分争,你会同时发现扰乱、不和并各样的坏事。这话何等真实!试想今天世上的各种动荡不安,全都是因为人拒绝领受真智慧,却按自己以为是聪明的方法行事!
  17 从神而来的智慧,先是清洁。即是在思想、言语和行为上都是清洁的。在灵魂与身体、理论与实践、信心与德行各方面,都是没有玷污的。这智慧也是和平的。这是指有智慧的人喜爱和平,并会尽力在不违反清洁的原则下保持和平。马丁路德说了一个很好的比喻:在一条横跨深水河的窄桥上,有两只羊迎面相遇。它们既不能转身走回头,又不希望产生冲突。「经过简短的对话后,其中一只羊伏下来,让另一只羊在它身上走过,结果没有发生不愉快的事。这故事的寓意是简单的:如果为了和平的缘故以致身体遭践踏,应感到甘心;然而,我所指的是身体可以被践踏,良心却不可以。」真智慧是温良的。即是宽容的,不是盛气凌人的;是谦恭有礼的,不是粗鲁鄙俗的。智慧人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尊重他人的感受。宣信说:「粗鲁、讥讽的态度、尖锐的回话、不友善的言语──这一切与那位安慰者温柔的教训,没有半点共通之处。」
  下一个特质是柔顺。意思就是愿意和解的、和蔼可亲的、讲理的、愿意在真理的引导下让步的,即偏执顽固的相反。从上头来的智慧是满有怜悯,多结善果的。这是满有怜悯地对待那在歧途上的人,并渴望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道路。有同情心,心胸宽大,并无报复的心;事实上,是以仁慈回应无礼的对待。这也是没有偏见的,即不会偏袒任何人,而是一视同仁。最后,真智慧是没有假冒的,是诚恳真挚的,不会装假作伪,故弄玄虚。
  现在让我们归纳以上的话,以描绘两个不同的人──有真智慧的人和有假智慧的人。有真智慧的人,是真正谦卑的人。他看别人比自己强。他不会摆架子,却使任何与他接触的人立即感到泰然自若。他的行为有别于周遭的世界;他的行为是属于另一个世界的。他不是为身体而活,而是为灵魂而努力。他的言行举止,令你想起主耶稣。他的生命是纯洁的。他在道德和属灵上都是清洁的。当然,他也是和平的。他愿意忍受侮辱和诬告,不会反抗也不求自辩。他是温柔、温和、泽心仁厚的。他是讲理的,愿意设身处地去了解别人的见解。他不会怀恨报复,却愿意原谅开罪他的人。不但如此,他更习惯以仁慈待人,特别是对那些不配得的人。他对人一视同仁,绝不偏私。他对贫与富、尊贵与卑下的人,并不会有两个面孔。最后,他绝不是个伪君子。他不会一口说二话。你永不会听见他谄媚奉承他人。他所说的尽都真实,且永不会戴上假面具。
  有属世智慧的人却不然。他的心充满嫉妒和斗争。他决心要争取个人利益,所以不能容忍任何一个竞争者。他的所作所为绝不高尚也总不超越这世上的标准。他为满足一己的欲望而生存──与禽兽无异。他的手段是残忍、奸诈、邪恶的。在他楚楚衣冠之下,是毫不纯洁的生命;他的思想已受污染,他的品行卑下,他的言语污秽。与他意见不合的人,或在任何一方面跟他作对的人,他都与他们经常冲突。无论在家里,在工作场所,或在社交生活上,他都经常与人不和。他苛刻无情,盛气凌人,也粗鲁鄙俗。他并不平易近人,经常与人保持距离。要与他平静地理论是不可能的。他早已心存偏见,休想要他改变观念。他不会饶恕人,却存报服之心。若他找到某人犯错,就毫不留情。他会百般侮辱,尽情嘲讽。在他眼中,别人的价值在乎可以给他带来多少利益。当人们失去利用价值,即与他们继续交往也不会带来更多利益时,他就不会再理睬他们。此外,他是圆滑虚伪,毫无真诚的。他的一切,无论是言语或行为,都是不可靠的。
  18 雅各用以下的话来结束本章经文:「并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种的义果。」本节是用来连接以上所讨论的,和下文的论题。以上刚说明,真智慧是爱好和平的。下一章经文则提到神的子民彼此间发生争执。这里提醒我们,生命就象一个耕种的过程。这里提到农夫(有智慧的人,他是个缔造和平的人)、气候(和平)、收成(义)。农夫希望能收成义果。这能否在一片争吵声中实现呢?不。栽种工作必须在和平的情况下,由个性平和的人来进行。在农夫自己的生命中,并在他服侍的对象的生命中,会收到正直的果实。
  再一次,雅各试验我们的信心,要我们反省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到底表现了那一种智慧。我们必须问自己──「我是否尊敬那些心高气傲的世人,而小觑主内谦卑的信徒?」「我服侍主时,是否介意谁领了功?」「我又会否偶尔用不太妥当的手法来取得理想的结果?」「我是否阿谀奉承,以求能影响他人?」「我的内心是否藏着嫉妒与忿恨?」「我是否爱用讥讽和刻薄的言语?」「我的思想、言语、品行是否纯洁?」

捌.论贪婪:因由与对策(四)
  雅各已经指出,智慧的人是爱好和平的。然而,他没有忘记在神的子民当中,不幸地存在着斗争。原因何在呢?为什么这样多的家庭会陷在恶劣的关系之中?为什么这样多的教会出现分裂?为什么本地的基督徒同工会互相仇视?为什么海外的宣教士会彼此争执?那是因为我们不停地争取满足自己的私欲,并力求超越他人。
  12 基督徒之间,的确有争战斗殴,这是可悲的实情。如认为这段经文并不适用于信徒的话,就是自欺欺人了;这段经文对我们也失去了意义。是什么原因引发这些斗争的呢?那是源于我们内心不断要满足各种强烈的私欲。我们有聚敛财物的私欲;有追求地位的渴望;有追求享乐、满足肉体的欲望。这些强大的推动力在我们心里运行。我们永不满足,总希望得着更多。然而,似乎我们总不能完全地得着我们所渴望的。欲望既未得满足,我们便不惜践踏一切阻碍我们的人。雅各说:「你们杀害。」他说这话时,主要是取其喻意。我们并没有真正杀人,但我们心中的愤怒、嫉妒、残忍,就孕育着谋杀的行动了。
  2下、3 我们贪恋,还是得不着。我们要比别人得着更多更好的东西。当我们致力要达到这地步,便彼此争斗,相咬相吞。
  达文与美玲刚结婚不久。达文有一分不错的工作,收入稳定。美玲羡慕教会其它青年夫妇的房子,希望自己也能拥有。达文则希望买一辆新款的汽车。美玲还希望房子有华丽的布置和家具。这一切东西,部分要用分期付款的方法来购买。达文的收入根本就不足以应付。不久,他们生了孩子,开支自然增加不少,收支情况严重地失衡。美玲的要求日渐增加,达文则变得脾气暴燥,不安易怒。美玲以埋怨哭闹回敬。不久,房子里吵闹之声不绝于耳。物质主义正摧毁这个家。
  另一方面,美玲可能生性嫉妒。她觉得国强和素娴夫妇在教会的地位,比她和达文显要。于是,她开始恶意批评素娴。两人的争执加剧时,达文与国强也加入了。其它的信徒因支持他们而分夥,结果教会分裂了──只是由于一个人要得到显要地位的私欲。
  这就是信徒彼此争吵斗争的根源,来自贪得无厌的欲望,和对他人的嫉妒。说得好听一点,就是「与左邻右里看齐」;正确一点地说,其实就是贪婪与嫉妒。这欲望如此强烈,足以驱使人用尽办法,不择手段以求满足。他们不大明白,这并不是得着真快乐的途径;有衣有食就知足的(提前六8),才会有真正的快乐。
  面对这问题的正确方法是祷告。「不要争论。不要斗争。祷告好了。」雅各说:「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我们本应将所需要的一切,透过祷告向主陈明;但我们却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得到。如果我们希望得到一些自己没有的东西,便应向神祈求。如果已经祈求了,祷告却不蒙应允,那又怎样呢?很简单,那是因为我们的动机不纯正。我们要拥有这些东西,并不是为了荣耀神,也不是为了使别人得益,而是为了一己的享乐而已。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要满足肉体的私欲。神没有应许垂听这些祷告。
  这三节经文给我们上了一个很重要的心理课!人懂得满足于神赐给他们的一切,其实可以避免多少的斗争与不安!如果我们爱邻舍如同自己,且愿意与人分享而不是独自聚敛,我们又可以得着何等的和平!如果我们愿意听从救主的命令,撇弃世上的财宝,积财在天而不是在地;这样,有多少的纠纷会停止啊!
  4 雅各责备信徒,过度钟爱物质,就是在属灵上犯奸淫。(注9)神要我们全心全意地爱他。我们若钟爱世上短暂的东西,就是对他不忠了。
  贪婪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拜偶像。神不打算给我们的,我们却殷切地希望要得到。换句话说,我们已在心中设立了偶像。我们重视物质,过于重视神的旨意。因此,贪婪就是拜偶像,而拜偶像就是在属灵上对主不忠。
  与世俗为友,也就是与神为敌。世界并不是指地球,也不是指环绕我们的大自然。世界是指人类为满足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而致力建立起来的系统。这系统容不下神和他的独生子。这系统可以包括艺术、文化、教育、科学,甚至宗教。在这范围里,基督的名字是不受欢迎的,甚至是不得提到的;当然,在毫无意义的仪式中提到则无妨。简言之,这世界就是在真教会范围以外的人。与这系统为友,就是与神为敌了。就是这个世界,把生命和荣耀的主钉死在十字架上。事实上,在杀害基督的事上,宗教界担当了主要的角色。因此,信徒竟愿意与这个杀害他们救主的世界携手并行,这是何等不可思议的事!
  5 本节是全卷书中最难理解的:你们想经上所说是徒然的么?神所赐、住在我们里面的灵,是恋爱至于嫉妒么?
  第一个困难在于雅各似乎是在引用旧约圣经;可是,在整本旧约圣经中,甚至是在次经著作中,也找不到这句子。这里有两个可能的解释。首先,虽然在旧约圣经中找不到完全一样的句子,但雅各可能视之为圣经一般的教训而加以引用。第二个解决方法来自英文圣经修订本(RV)。经文分成两个问题:「你们想经上所说是徒然的吗?神所赐、住在我们里面的灵,是恋爱至于嫉妒吗?」(中文圣经和合本的译文相同。)其意思是,圣经责备世俗的、竞争性的心态时所说的话,决不是徒然无效的。
  本节在理解上的第二个主要困难,是下半节的意思并不明显。问题在于所说的灵是指圣灵(正如新英王钦定本的翻译)(注10),还是指产生嫉妒的灵。如果是指圣灵的话,意思就是指由神所赐、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并不会令我们产生私欲和嫉妒,以致于竞争;相反,为使我们全心全意地爱基督,他因切慕得着我们而嫉妒。如果是指嫉妒的灵,那么意思就是指我们心中的灵,即私欲和嫉妒的灵,是使我们对主不忠的原因了。
  6 但他赐更多的恩典。在首五节经文,我们看见一个信徒的旧人是何等的邪恶。但现在我们明白到,我们并不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对付肉体的私欲。感谢神,每当我们有需要时,他便赐更多的恩典或力量(来四16)。他曾应许:「……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申三三25
  担子愈沈重,他施予的恩典便愈多;
  工作愈磨人,他赐下的力量也愈大;
  在患难不请自来时,他沛施怜悯;
  在试炼与日俱增时,他倍赐平安。
  ~费安妮
  雅各引用箴言三章34节来证明在有需要时,神会赐更多的恩典;然而,这里又指出,应许是赐恩给谦卑的人,不是给骄傲的人。神阻挡骄傲的人,却拒绝不了破碎的心灵。
  7 710节说明真正悔改的六个步骤。雅各在上文大力谴责圣徒出偏差,他的话象利箭一般射进我们的心坎,使我们无可推诿。他的话就象从神的宝座降下来的万钧雷霆。我们知道是神正在向我们说话。我们的心在他话语之前降服下来。然而,我们不禁会问:「我们应怎么办?」
  第一样应做的事,就是顺服神。我们必须顺服听从他,遵照他的吩咐而行。我们必须谦卑痛悔,而不是骄傲顽梗。然后,我们务要抵挡魔鬼。抵挡的方法,就是对魔鬼的提议和引诱置若罔闻,毫不动心。我们应运用圣灵的宝剑,即圣经,来抵挡他。如果我们抵挡他,他就必离开我们逃跑了。
  8 下一步我们应透过祷告亲近神。我们必须全然信靠地向他祷告,将我们心中的一切向他陈明。当我们循此途径亲近他时,便会发觉神必亲近我们。因为我们是这样的属世,就往往以为他必定远离我们;然而,当我们亲近他的时候,他便宽恕我们,把我们挽回。第四个步骤是:有偏差的人哪,要洁净你们的手!心怀二意的人哪,要清洁你们的心!手是指我们的行为,心代表我们的动机和意欲。我们透过承认、离弃偏差来洁净自己的手和清洁自己的心,即内外都要洁净。我们是有偏差的人,所以要承认一切恶行;也是心怀二意的人,所以要承认自己的动机并不纯洁。
  9 我们承认偏差时,应该因偏差的缘故而深感忧伤。你们要愁苦、悲哀、哭泣;将喜笑变作悲哀,欢乐变作愁闷。神要我们知偏差的时候,我们决不可轻率。相反,我们应该在他面前俯伏,并因自己的偏差、软弱、冷漠、麻木而悲哀。我们应谦卑下来,并因自己重视物质、属世、徒有仪表而哭泣。我们内外都应有敬虔懊悔的表现。
  10 最后,我们务要在主面前自卑。如果我们诚实地承认自己在他面前是何等的卑下,主就必在适当时候叫我们升高。
  当主叫我们看见自己的真相,我们就应有以上的反应。可是,很多时候实情却并非如此。例如,有时在聚会中,神很清晰地向我们的内心说话。我们被唤醒,受激励,心里充满了正确的回应。然而聚会结束后,大家又热烈地谈论日常物质的生活。这样,整个聚会的气氛便消散了,所散发的力量被化解了,圣灵的感动也被消灭了。
  1112 雅各要处理的另一样偏差,就是挑剔批评,或论断弟兄。有人建议在我们批评他人之前,应问自己三个问题 ──这样做对弟兄有什么益处?这样做对自己有什么益处?这样做神会得荣耀吗?
  至尊的律法告诉我们,我们应爱邻舍如同自己。因此,批评弟兄或论断他的动机,就等于论断律法,并视律法为无物。故意触犯某一条律法,就是对律法的不敬和藐视。这样做就等于说律法是不好的,不值得遵守的。「拒绝遵守某一条律法,就等于表示这条律法不应成为律法。」如是者,论断弟兄的人便站在一个不恰当的位置,他成了判断人的,而不是该受判断的。他超越了律法,而不是在依从律法。然而,只有神才是超越律法的;律法是他所颁布的,他也用律法来判断人。有谁竟如此胆大放肆,取代神的地位而论断别人呢?(注11
  13 雅各批评的另一样偏差,就是不倚靠神而自信自夸地替自己作打算(1316节)。例子中的主人翁是一个商人,他对自己的将来已有全盘的打算。请留意其中的细节。他已考虑到时间(今天明天)、人物(我们)、地点(某城)、期间(在那里住一年)、活动(作买卖),和预计的结果(得利)。其中缺少了什么呢?他丝毫没有想过让神介入。诚然我们要为将来作些打算,但只凭一己的意愿来作决定,是有偏差的。偏差的本质,正是强调「我们要」或是「我要」。在以赛亚书十四章1314节对魔鬼的描述中,正充满「我要」:「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神众星以上;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
  14 计划的时候对明天充满把握是错的。「不可…………明天。」(箴三28)我们根本不知道明天会如何。我们的生命就象「一缕轻烟」,脆弱无常。
  15 我们作任何计划的时候,应向神求问,并应按他的旨意作决定。我们在动静起居的当儿,应知道我们的遭遇是在他的掌握之中。我们应该说:「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作这事,或作那事。」因此,在使徒行传中,我们听见使徒保罗说:「神若许我,我还要回到你们这里。」(徒一八21)他又在哥林多前书四章19节说:「然而主若许我,我必快到你们那里去。」有时,基督徒会用D.V.两个字母来表达对神的倚靠。这两个字母代表拉丁文的 Deo volente,意思就是「主若许可」。
  16 雅各说:现今你们竟以张狂夸口。这些基督徒充满自信地计划将来的时候,他们其实是在自夸。他们在自夸,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所作的计划不会受任何阻挠。他们自以为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凡这样夸口都是恶的,因为没有理会神。
  17 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偏差了。在这里,行善就是让神介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并时刻倚靠他而活。我们既知道应当如此,却又没有照着行,就的确是出偏差了。当然,这原则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我们在任何生活的范围有行善的机会,就有行善的责任了。我们若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就有责任按这知识来生活。凡不去行的,就是犯了违背神、违背邻舍和自己的偏差了。
  在本章,雅各在贪婪和斗争、彼此论断,和没有寻求神的心意而自作主张几方面试验我们。让我们反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是不断地努力要得到更多,还是满足于现在所有的?我会不会嫉妒那些比我拥有更多财物的人?我在买东西之前有没有祷告?神对我说话的时候,我是顺从还是违抗?我有否论断弟兄?我是否没有寻求主的心意,便自作打算计划?

玖.富足的人和他们将来的悲哀(五16
  这是全卷书最尖锐、辛辣的一段经文,雅各在这里谴责富足人所出的偏差。他的话就象铁锤重击,直言不讳,毫不留情。事实上,正因这些谴责是如此沈重,所以历来没有多少人愿意教导这段经文。
  在这里,雅各好象一个强调社会公义的先知。他责备富足人没有运用他们的金钱,来供应别人的需要。他谴责那些靠剥削工人而致富的人。他指斥他们只知用财富来满足自己,过其奢华的生活。最后,他将富足人形容为骄横地压迫义人的人。
  1 首先,他呼唤富足人要哭泣、号陔,因为他们快要经历苦难。他们快要面对神。那时候,他们会充满羞耻和悲哀。他们要看见自己是个不忠心的管家。他们会因错失了种种的机会而号陔恸哭。他们会因自己的贪婪和自私而悲叹不已。他们不得不承认曾用不公平的手段来对待雇员。他们会看见自己的偏差,就是将信心建立在财物上,而不是倚靠主。他们也会因自己过去曾极度骄纵安逸而热泪盈眶。雅各指出富足人有四样主要的偏差。第一样就是聚敛货财。
  2 雅各说:「你们的财物坏了,衣服也被虫子咬了。你们的金银都长了锈;那锈要证明你们的不是,又要吃你们的肉,如同火烧。」
  圣经从没有表示富有是偏差。例如,一个人可以突然继承一笔财产,他因此变成富有,但在这事上他并没有出偏差。不过,圣经却指出聚敛货财是错的。主耶稣曾明显地表示不许聚敛货财。他说:「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太六1921)。
  雅各所说的货财有四种:财物、衣服、金和银。在圣经的时代,货财通常是指谷物、油和其它物产,包括衣服和金银。当雅各说:「你们的财物坏了」,他的意思或许是指谷物长了虫,油也腐臭了。他所要指出的,就是富足人聚敛过多,已到了糟蹋的地步。本来,这些粮油是可以用来供应饥饿的人的,但现在却白白浪费了。他又说:「衣服也被虫子咬了。」经常穿着的衣服,是不会给虫子咬的。但当衣橱里堆满了衣服,而这些衣服只是偶尔才穿着的话,便很容易会有虫蛀。雅各认为,当世上还有这么多人衣不蔽体,聚敛衣服在道德上来说就是错的。
  3 他继续说:「你们的金银都长了锈;那锈要证明你们的不是,又要吃你们的肉,如同火烧。」金银是不会长锈的,但却会失去光泽;而储藏不当的话,就会受到某程度的侵蚀。富足人没有运用他们的金钱,使饥饿的人有粮食,赤身露体的有衣服穿,患病的有药物,并使用金钱来促进福音的广传;他们却将金钱积储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样做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金银却给锈蚀了。
  长出来的锈,说明金银没有善用,任凭变坏;这要指证富足人的不当。这是雅各时代富足人的情况,今天的信徒岂不更是如此?我们若有条件去协助广传福音,却没有去做,我们该受怎样的指斥?我们不是正在为自己聚敛财富,而没有运用财富来协助拯救灵魂吗?那锈……要吃你们的肉,如同火烧一句的意思,是指他们没有运用自己的财富来造福他人,结果只会换来极大的痛苦和悲哀。最终他们明白自己既自私又贪婪(贵重的珠宝,讲究的服饰,豪华的居室,昂贵的汽车),是何等的麻木不仁时,他们会感到如千刀万刃,尖刻难受。
  4 雅各责备的第二样偏差,就是富足人克扣工人应得的工资以自肥。收割庄稼的工人没有得到他们应得的工资。工人或会抗议,但也于事无补。世上没有人可以为他们申诉。然而,万军之主已经听见他们的冤声。指挥天上众军的元帅,站在世上被践踏者的一边,作他们有力的后盾。全能的神会帮助他们,为他们复仇。所以,圣经不但责备聚敛财物,也责备以不诚实的手段得到财富。除了克扣工资的偏差以外,雅各可能同时也责备瞒税、用不准确的量器、贿赂调查人员、运用不真实的宣传广告,和伪造开支帐目。
  5 雅各继而指责富足人生活奢华。贵重的珠宝,讲究的服饰,丰富的美食,和富丽堂皇的居所──当周遭有这么多人未得温饱,他们又岂能用财富来娇养自己?或许我们也应抚心自问,今天的教会和基督徒,又可以怎样解释自己的富有和奢华?我们所身处的世界,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饥饿。此外,世上有超过一半的人口从未听闻主耶稣基督。身处这样的世界里,我们却拥有跑车、豪华轿车、游艇,这又岂能说得过去?我们怎可以将神的金钱花在昂贵的酒店、高级饭馆,或任何形式的享乐上呢?圣经明显的教训、世上惊人的需要、救主的榜样,和最基本的同情心,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只要世上还有一个灵魂未听闻福音,我们享受舒适奢华的生活就是错的。
  那些享美福、好宴乐的人,就象那些在宰杀的日子竟娇养自己的心的人──与牲畜一样,养肥自己,等候屠宰;或象四处抢掠的士兵,不顾四周垂死的人。
  6 对富足人最后的指责,就是他们迫害义人,把他杀害,而他也不抵挡他们。有人认为这义人是指主耶稣。不过,害死他的人是宗教界人士,而不是富足人。所以,义人应是用来代表一般无辜的老百姓。雅各所指的,是富足人粗暴专横的手段,这是他们对待下属的惯常态度。他们用诬告、中伤、威胁的话来定下属有偏差。或许他们并没有亲手杀害下属,但他们既迫下属工作过量,又克扣他们的工资,结果便害死他们。这些无辜的人并没有反抗;反抗可能只会带来更多暴虐,或遭解雇。

拾.勉励要忍耐(五712
  7 雅各继而对受压迫的信徒说话,鼓励他们要忍耐。忍耐的动力,在于主再来。这可以是指被提,也可以指基督回来作王。两者在新约圣经中都是忍耐的动力。
  农夫的例子说明忍耐是必须的。在播种之后,他不会期望即日有收成。首先,必须要下春雨,使种子发芽。最后必须下秋雨,使谷物能生长成熟。有人认为这里提到的秋雨春雨是一个应许,是指开启教会时代的五旬节的祝福在基督再来前的重演;然而,整本新约圣经的要旨,似乎并不鼓励人作这种期望。当然,圣经也没有禁止我们期望有一小撮忠心的信徒,为神的缘故心里火热,专心于全地的福音工作。还有什么比这样做更能表达欢迎救主再来?
  8 主再来时,地上一切的错谬会得到纠正。所以,信徒应象农夫一样忍耐。他们的心应感到安稳,因为他肯定会来。
  9 身处逼迫困苦时,受害人往往会彼此埋怨。我们在压力之下,也往往会将积聚起的怒气向最爱的人发泄;这是很有趣的矛盾表现。故此,雅各忠告我们:弟兄们,你们不要彼此埋怨,免得受审判。(注12)本节是提醒那些在不利的条件下一起事奉主的仆人。我们不应让怨忿累积。毕竟,审判的主站在门前了!他知道我们在想什么。不久我们都要站在基督的审判台前交帐。我们不可审判他人,免得我们受审判。
  10 雅各以旧约的众先知作为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样。要留意,受苦是在忍耐之前。「患难生忍耐」(罗五3)。上文已经解释过,在新约圣经中,忍耐的意思是指刚毅坚忍,决不动摇。这些先知忠心宣讲主的话,因此受到无情的迫害。然而,他们「恒心忍耐,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来一一273240)。
  11 我们想起众先知如以赛亚、耶利米和但以理时,会对他们深表尊敬。我们敬重他们热诚忠信的生命。因此,我们称他们为有福的。我们承认,他们独立于世,众醉独醒。然而,不可忘记他们都经历了重大的试验和苦难,且忍耐到底。如果我们也希望得到祝福,我们理应蒙召象他们一样面对苦难。
  约伯是忍耐或坚忍不动摇的最好例子。历史鲜有人象约伯一般,在这样短的时间内遭受这样大的损失。然而,他从没有亵渎神,也没有背弃他。他的忍耐最终得到报赏。神向他显现,显明他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的。
  如果不知道雅各所说的主给他的结局(即主所成就的最终结果)是什么,我们便难免会被引诱去嫉妒恶人。亚萨眼见恶人昌盛,便心生妒忌(诗七三317)。他愈思想这事,便愈感到困扰。后来,他进入神的圣所时,才明白他们的结局。他的妒忌因此消失。大卫也有相同的经历。他在诗篇十七篇15节描述信徒在来生所要得到的,足以鼓励他们在此生坚忍下去。主给约伯的结局,就是他从前所拥有的一切,主加倍地赐给他(伯四二1015)。
  12 在试验中缺乏忍耐的一种表现,就是起誓。基本上来说,这不是指亵渎或倒咒的问题,也不是指在法庭上起誓。所禁止的,是不假思索地用主的名字或其它名字来证明自己的话是真实可信的。基督徒并不需要指着天或指着地上的任何人或物起誓。他应该有足够的条件,使认识他的人相信他说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经文其实也禁止我们说一些并不需要或是倒咒的话,例如「天地为证」、「神明在上」、「天啊」等。
  雅各说:「免得你们落在审判之下。」(或「伪善」NKJV注脚(注13))他大概是想到十诫中的第三诫:「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偏差。」(出二○7

拾壹.祷告和治病(五1320
  本书最后一段的主题,是关于祷告的。在书信中「祷告」一词以动词或名词的形式,共出现了七次。
  13 无论身处任何境况,我们应透过祷告来到主的面前。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向主热切祈求。喜乐的时候,应满心高兴地赞美他。主期望与我们一起度过人生的高低起伏。
  我们应该认识到,神才是我们生命中一切际遇的主要导引者(第一因)。我们毋须在卢德福所谓的「令人混淆的各种次要成因(第二因)」上费神。任凭环境折磨我们,或只知等候环境改变,都只会叫我们不战而败。我们应明白只有一股真正的主宰力量,就是那来自神的。
  这段经文是本书甚至全新约圣经中最具争议的一段,迫使我们要思想:到底今天在信徒的生命中,医治应占怎样的位置?
  在详细研究这段经文之前,让我们先温习圣经在疾病和医治方面的教导。

附篇 神施行的医治

1.基督徒会同意,整体上来说,一切的疾病都是偏差进入世界的结果。如果偏差没有进入这个世界,世上根本不会有疾病。

2.有时候,人患病是自己出偏差直接造成的结果。哥林多前书十一章30节记载,有一些哥林多的信徒患病,是因为他们在守主餐的时候,没有省察自己的偏差,即没有承认偏差和悔改。
3.不过,并不是所有疾病都是因人本身的偏差而造成的。虽然约伯是世上最正直的人(伯一8),但他仍然患病。那个生来瞎眼的人,也不是因出偏差而要受病痛之苦(约九2、3)。以巴弗提是为主操劳过度而病倒了(腓二30),该犹的灵命是健壮的,但显然他的身体并不那么健康(约三2)。
4.有时,疾病是撒但造成的。令约伯全身长满毒疮的是撒但(伯二7)。路加福音十三章10至17节记载的那妇人,是撒但令她驼背的;她的腰弯得一点也直不起来:「这女人……被撒但捆绑了十八年。」(路一三16)保罗在身体方面的软弱,也是撒但造成的。他说:「有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击我……。」(林后一二7)
5.神能够并且实在会医治。实际上,一切的医治都是出于神的。在旧约圣经中,神的一个名字是「医治你的耶和华」(Jehovah-Ropheka)(出一五26)。每一次得医治,我们都应当感谢神。
从圣经可知神会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医治。有时他会透过身体的自然发展来医治。他赋予人体大量的复原能力。做医生的都知道,疾病带来的不适多半会在早上有好转。有时他会透过药物来医治。例如,保罗告诉提摩太:「因你胃口不清,屡次患病,再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微用点酒。」(提前五23)有时他的医治方法,是将人「从潜藏于内心的恐惧、愤怒、自我中心和罪疚中释放出来;因为这一切都是疾病的因由。」有时他会透过医生来施行医治。耶稣明说,患病的人需要医生(太九12)。保罗称呼路加为「亲爱的医生」(西四14),肯定地承认基督徒也需要医生。神会藉医生来完成医治的工作。诚如著名的法国医生柏尔所说:「医生替病人包扎伤口,神使伤口痊愈。」
6.不过,神也透过神迹来医治人。福音书中就有不少例子。我们不应以为神通常会用这种方法来医治,但也不能说他从来都不会这样做。圣经中并没有任何教训叫我们认为,神现今不会再透过神迹来医治。
7.然而,我们必须弄清楚,神的心意并不是一定要人得医治。保罗将特罗非摩留在米利都时,他仍抱恙(提后四20)。主没有将保罗身上的刺除去(林后一二7~10)。如果神是必定会医治的,那么有些人就不会衰老死亡了!
8.神并没有应许我们每一次病他都会医治,所以我们不能要求他一定要医治。腓立比书二章27节指出,医治是出于神的怜悯,不是我们有权得到的。
9.从广义上说,「赎偏差」已包含了医治;然而,赎偏差所带来的祝福并不是已经全部在我们身上实现。例如,基督为我们所成就的,包括了我们的身体得赎;可是我们要等到基督回来接他的圣徒时,才看见这事得到实现(罗八23)。那时候,我们便可以完完全全脱离一切的疾病。
10.病人没有从疾病中得医治,并不能证明是没有信心的缘故。否则,就应该有些人可以因有信心而一直活下去;然而,没有人能办得到。保罗、特罗非摩和该犹都没有得着医治,但他们的信心是坚强而又活泼的。
五14、15 回到雅各书第五章,我们发觉这段经文与圣经其它关于医治的教导,是彼此协调的:
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来,他若出了偏差,也必蒙宽恕。
倘若这是圣经中唯一谈到医治的经文,我们大可以假定,基督徒无论患了什么病,只要达到所列出的条件,就都一定可以得到医治。然而,我们从其它的经文得知,神的心意并不一定要把病治好。因此,雅各所说的,并不适用于每一种疾病,而是指某一种病,即是因一些特殊情况而导致的疾病。理解这段经文的关键在于这两句话:「他若出了偏差,也必蒙宽恕。」在这段经文中,医治与偏差得宽恕是相关连的。
这里提到的是一个人出了偏差,可能还影响到当地教会的见证。不久他患了病。他自知这疾病是由于他出偏差所引致的。神要管教他,以便将他挽回到相交中。于是他从偏差中悔改,向神承认偏差。不过,由于这偏差影响教会公开的见证,因此他请长老来,在他们面前坦白承认自己的偏差。长老们便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这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来。主确实地应许,如果某人因出偏差患病,而他又愿意以圣经所指示的态度和方式承认偏差离弃偏差,主必定会医治他。
有人会问:「你怎样知道这人曾出了偏差,现在已经悔改?」答案就在第15节的结尾,这里提到他的偏差蒙宽恕。我们知道,人只有在承认偏差后才会蒙宽恕(约壹一9)。
有人会反对说:「圣经没有说他已经出了偏差。圣经只是说他若出了偏差。」这诚然是事实,但上文下理所说的,是关于一个在属灵上后退的人承认偏差和被挽回。须留意下一节经文:「所以你们要彼此承认偏差,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在第17和18节所提到的旱灾,是因以色列人出偏差,遭神审判的结果。当以色列人归向主,承认他是真神时(王上一八39),旱灾便停止了。第19和20节明显是提到挽回在真道上后退的人。
雅各书五章13至20节指出,一个人如果因出偏差而患病,他到长老那里承认偏差的话,神便应许给他医治。长老的责任,就是用油抹他,为他祷告。有人认为这里的油,是指药用的油,因为在雅各的时代,油是一种药品(路一○34)。另一种见解认为这里所指的只是仪式上的抹油而已。奉主的名一句更支持这观点。换句话说,抹油的行动,是在他的权柄和遵行他说话的情况下进行的。使徒在行使神迹,施行医治的时候,有时也会用油(可六13)。油本身并没有医治的能力,但油却象征着正在进行医治的圣灵(林前一二9)。
有人不赞成抹油只有仪式上的意义,因为这与恩典时代不再重视仪式与条文不一致。然而,我们用饼和酒来代表基督的身体和血,也用水来施浸。另外,妇女在聚会中蒙头,也代表她们顺服男人。故此,我们又何用反对行使抹油的仪式?
神对于出于信心的祈祷的回应就是医治这人。由于这祷告是建立在神的话语上的,所以是出于信心的祈祷。这里的重点并不在乎长老有多少信心,也不在乎病者有多少信心。长老可以胸有成竹地祷告,因为神已应许只要符合所列的条件,这人必得痊愈。
因此,总括来说,第14和15节所说的,是一个人因出偏差而患病的情况。当他明白过来并愿意悔改,便应请教会的长老来,并到他们那里坦白承认自己的偏差。长老们应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他们可以凭信心求神医好他,因为神应许要这样做。
五16上 所以你们要彼此承认偏差(注14),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骤眼看来,这句话似乎是叫我们将心底里的一切偏差告诉他人。然而,意思却不是这样!雅各主要是指出,如果我们得罪了别人,便要尽快向我们所开罪的人认错。
此外,我们也应该互相代求。我们对别人不可怀有积怨,也不可让怨恨加深;相反,我们应透过承认偏差和祷告,与别人保持属灵上的交往。
身体得医治与灵命上的复苏是相关连的。雅各在这里将承认偏差、祷告和医治连系起来。他明显地示意,身体与灵魂之间有十分重要的关系。人是个三合一的个体──灵、魂、体(帖前五23)。任何一部分受影响,整个人也就受影响。在旧约圣经中,祭司也是医生。例如,他负责断定某人患了麻风,也由他宣告某人已经痊愈。主既将祭司与医生的职分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即表示身体与灵魂是息息相关的。
心身医学界承认肉体与心灵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找出导致身体毛病的个人问题。然而,现代医学却没有解救偏差的灵药。只有靠着基督的宝血,并透过向神和向人承认偏差,才可以从偏差的指控、沾染、权势和惩罚中得释放。纵使我们不肯承认,但很多时候疾病往往是偏差所带来的 ──这些偏差诸如贪吃、忧虑、恼怒、不肯宽恕、放纵、嫉妒、自私、骄傲。偏差往往会带来疾病,有时甚至引至死亡(林前一一30)。我们一旦发现生命里有偏差,便应立即承认,并离开偏差。我们应向神承认所出的一切偏差。此外,如果是得罪了别人的话,也应向他们承认。这对于我们的属灵健康是至为重要的,同时也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益。
五16下~18 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以利亚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他恳切祷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个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祷告,天就降下雨来,地也生出土产。
这事记载在列王纪上十七章1节至十九章10节。那时,亚哈是以色列的王。他跟从妻子耶洗别敬拜巴力,并引诱百姓陷于他那邪恶的偶像敬拜之中。「亚哈……所行的,惹耶和华以色列神的怒气,比他以前的以色列诸王更甚。」(王上一六33)正因为出偏差的缘故,以色列便经历了三年半的旱灾。
后来,以利亚在迦密山上与巴力的先知展开一场著名的斗争。当有火从耶和华那里降下来,烧尽了燔祭牲、祭坛,和周围的水时,百姓便信服,并归向耶和华。于是,以利亚又祷告,干旱便终止了。以利亚的例子鼓励我们,要为那些出了偏差、与神疏远了的人祷告。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有人将这句话意译成:「与神同心的人能成就奇事。」为免我们以为以利亚是超乎常人的,雅各提醒我们以利亚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同样只是血肉之躯。他只是人,与其它人一样有软弱,会患病。
五19、20 在前一段经文中,我们看见神使用教会的长老来挽回在偏差中的圣徒。我们刚讨论过,神使用以利亚来(局部和暂时地)挽回一个退后、背弃神的民族。这两节经文鼓励我们致力从事这影响深远的工作。
第19节描写一名主内的弟兄,他在教义上或行为上从真道迷失了。另一位弟兄便为此而热切地凭信心祷告,结果能使他回转,与神和主内的弟兄姊妹恢复正常的关系。这事奉的意义是何等深远!首先,他救了这个迷失的弟兄,使他不致于因神管教的缘故而贸然死去。第二,他还遮盖许多的偏差。神赦免并抹掉这些偏差。其它的信徒也宽恕他,因此这些偏差也不至于外传。我们今天正需要这种工作。当我们致力将福音带给失丧的人时,或许会忽略了那些远离羊圈的肢体。
雅各再一次催使我们,就基督徒生命中的某些方面进行反省。他向我们挑战:你是否在堆积今世的财宝?你经商的手法是否绝对诚实?你怎样处理报税单?你是否贪图安逸,还是愿意过牺牲的生活,以致别人能因此而认识救主?当你得罪别人时,是否愿意主动向他道歉?当你患病时,会先向谁求助──医生还是主?当你看见弟兄陷在偏差中时,你会批评他,还是尝试挽回他?
这卷既重实际又简单的经卷到此结束,在书中我们看见信心如何受到试验。信心面对各种试验,包括生命中的各样问题、不洁的试探、对神话语的顺从。对于那些自称有信心的人,雅各要求他们拿出信心的证明来,就是要不偏私,不奉承,且要有善行。此外,一个人信心的真伪,可见于他的言语;信徒要学习让基督来掌管他的舌头。真正的信心,有真正的智慧相伴随;从前充满嫉妒纷争的生命,现在变成实践敬虔的生命。
人有信就能避免因贪婪和属世野心而诱发的种种仇恨、斗争、嫉妒,又除去苛刻挑剔的心态。信使人不至自以为是,以为毋须倚靠神而可以掌握自己的生命。信徒赚钱和用钱的方式,显示出他信心的情况。有信心的人不怕欺压,而会在主再来的盼望中表现出坚毅与忍耐。有信心的人说话从来都是诚实可靠的,毋须用起誓来取信他人。不论际遇顺逆,有信心的人都会倚靠神。有病时,他会先考虑属灵的问题。透过向神和向所得罪的人承认偏差,这些可能的问题便得以解决。最后,信心使人用爱心与怜悯,去接触那些退后的人。
我们的信心每一天都受到试验。主对我们的信心有什么评价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