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浏览总次数

2011年12月3日星期六

歌罗西书 简介

歌罗西书

简介

「深入查考歌罗西书,又去思考默示语言所表达出来的默示思想,
再让这思想的亮光和能力充满心灵、模造生命,充实一生,直到永恒。」
~蓝斯基

壹.在正典中的独特地位
  保罗许多书信都是写给在大城市或重要城市的信徒的,如罗马、哥林多、以弗所和腓立比。歌罗西是名噪一时的市镇。即使这样,在早期教会历史中,当地信徒还是名不见经传。总括来说,若不是这封写给歌罗西信徒蒙默示的书信,恐怕今天歌罗西一名,只会为研究远古历史的学生所认识吧了。
  尽管地点不具重要性,但使徒保罗写给当地的书信却举足轻重。继约翰福音第一章和希伯来书第一章之后,歌罗西书第一章对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绝对神性,有最精深的阐述。由于这教义是一切基督真理的基础,其价值并没有被高估。
  歌罗西书对人际关系、异端邪说、基督徒生活等,有许多的指示。

贰.作者
  歌罗西书为保罗作品之说,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至十九世纪,一直没有人提出质疑。外证尤其充分,那些引述歌罗西书的人,常提作者为保罗,当中包括伊格那修、殉道士犹斯丁、安提阿的提阿非罗、爱任纽、亚历山太的革利免、特土良、俄利根。马吉安的正典和穆拉多利经目都接纳歌罗西书为真确本。
  内证包括作者三次在信中提到自己是保罗(一123,四18),并且内容与这些陈述相符;阐释教义之后讲述基督徒的责任是保罗一贯的作风。也许最具说服力的证据,说明歌罗西书的真确性,是与腓利门书的紧密联系,而腓利门书是众人承认为保罗所著写的书信。篇幅短小,但所提到的五个人物,也同样出现在歌罗西书中。即使批评家李南曾经怀疑歌罗西书,也为其与腓利门书的类似留下印象。
  反对歌罗西书为保罗著作的论据,集中在用语、基督的道理,和明显提到的诺斯底主义上。谈到用语,歌罗西书用了一些新词汇,代替一些保罗爱用的词汇。十九世纪,英国一个保守学者萨利蒙机智地提出反辩说:「一个人写一篇新作,苦于失去素来风格,必不可采用以往没有用过的用语。这种讲法我不能苟同。」(注1) 歌罗西书中的基督论,正好与腓立比书和约翰福音吻合。只有那些想将基督的神性,看为第二世纪从异教发展出来的理论的人,才不接受这教义。
  至于诺斯底主义,自由派苏格兰学者莫法特认为,歌罗西书所展示的诺斯底主义的雏型,很可能在第一世纪已经出现了。(注2
  因此,歌罗西书为保罗著作的论据,立足坚稳。

叁.写作日期
  歌罗西书是「监狱书信」之一,可能写于保罗在该撒利亚的两年被囚期间(徒二三23,二四27)。然而,传福音的腓利曾在当地接待保罗。使徒保罗是个有礼谦和的基督徒,似乎没有可能忽略提到腓利的。虽然有人提出写作日期是保罗在以弗所被囚期间,但这个可能性较低。歌罗西书和腓利门书最可能的写作日期,大概是在主后六十年,于保罗首次被囚罗马中期(徒二八3031)。
  幸好,研读这卷书不须依一般准则,要充分知道写作环境才可。

肆.背景与主题
  歌罗西是小亚西亚地区,弗吕家省的一个城市,位于老底嘉东面十哩,希拉波立东南十三哩(请看西四13),距离西面的以弗所约一百哩,在卡米安山脉的峡道口(一个十二哩长的小峡谷)。这是从幼发拉底河往西方的军事路线。路卡斯(意为狼)河经过歌罗西流经老底嘉,向西流入米安达河。希拉波立的温泉水与歌罗西的冷水汇合,流到老底嘉,那里的河水「不冷不热」。希拉波立既是一个繁盛的地方,也是一个宗教中心;而老底嘉则是山谷的都会。歌罗西的地域面积在新约以前时代较大;歌罗西这名很可能与 colossus 一字有关,指石灰岩层的瑰丽地形。
  我们无法确实知道福音起初怎样传入歌罗西。保罗写歌罗西书的时候,他仍未与那里的信徒见面(西二1)。一般相信,救恩的好消息是由以巴弗带到歌罗西的(西一7)。许多人相信,保罗住在以弗所三年期间,带领以巴弗信主。弗吕家是亚西亚的管辖区,当时保罗在弗吕家(徒一六6,一八23),不是在歌罗西(西二1)。
  从信中我们知道,有一个发展成熟而后被称为诺斯底主义的假教训,正开始威胁歌罗西的教会。诺斯底信徒以自己的知识(希腊文gnosis)自夸,他们声称自己拥有比使徒更优越的知识,并想造成一个印象,就是人除非得以传授诺斯底宗教的最深奥秘,否则不能有真正的快乐。
  有部分诺斯底信徒否认基督的真实人性。他们说「基督」是从神出来的一股神圣力量,在受洗的时候落在耶稣这个人身上。他们又说,基督在钉十字架时离开了耶稣,结果,依他们的说法,耶稣这个人死了,但基督却没有。
  有一些诺斯底主义的派别倡议,在神与物质之间,有各种不同层面和级别的灵体。他们用这个观点去解释偏差的源头。罗伯逊解释说:
  诺斯底思想最关心的,是宇宙的起源和偏差的出现。他们假设神是美善的,但却有偏差的出现。他们的理论是,偏差是物质固有的而美善的神不能创造邪恶的物质,所以他们提出一系列出现在神与物质之间的东西:半神流露体、分神体、灵、天使等。他们主张,一个分神体从神而来,另一个分神体则从这个分神体而来,这样一直下去,直至有一个分神体与神有足够的距离。于是神不受邪恶的物质污染,却又有能力去作工。(注3
  另一些诺斯底信徒相信身体生来是有偏差的,于是实行禁欲主义,一种自我否认,甚至是自我折磨的做法,尝试达到更高的属灵状态。有人则走进另一极端,过着放纵肉体情欲的生活。他们说身体是不要紧的,也不会对一个人的属灵生命有丝毫影响!
  诺斯底主义的另外两个错误,迹象可以在歌罗西找到,一是反律主义,另一是犹太教。反律主义说一个人在恩典之下,不需要自我节制;相反,可以尽情渲泄肉体的欲望和情感。旧约的犹太教已变质成为一种宗教仪式,希望藉此在神面前成就义。
  歌罗西当时出现的错误,今天仍然存在。诺斯底主义重现在基督教科学会、神智会、摩门教、耶和华见证人会、基督教统一派,和其它异端教派中。反律主义,是所有说在恩典之下可以随自己喜好方式生活的人的特征。犹太教本是神所赐的启示,正如希伯来书和新约其它部分说明的,其形式礼仪目的是以预表方式教导属灵的真理。可惜,犹太教沦为一种制度,仪式本身被认为是有功劳的,大部分的属灵意义便常被忽略。今天许多宗教也有同样错误的教训,认为一个人可以藉着自己的善行,取得功德和神的喜欢;而忽略或否认了人出偏差的状况,并惟独需要从神而来的救恩。
  在歌罗西书中,使徒保罗展示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位格和工作的荣耀,巧妙地驳斥这一切的错谬。
  歌罗西书与保罗写给以弗所信徒的书信有明显相似之处。然而,是相似却不重复。以弗所书看信徒是与基督一同坐在天上;而歌罗西书则看信徒在地上,基督他们荣耀的元首在天上。以弗所书的重点在于信徒在基督里;歌罗西书则提到基督这荣耀的盼望在信徒里面。在以弗所书,焦点放在教会为基督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弗一23);因此,强调基督身体的合一。在歌罗西书,第一章广泛地论述基督作元首的身分,并我们必须「持定元首」(西二1819),必须顺服他。以弗所书一百五十五节经文中,四十四节与歌罗西书的内容相似。

大纲

  壹.基督的超越(一~二)
  一.问候(一12
  二.保罗为信徒感恩祷告(一314
  三.教会元首基督的荣耀(一1523
  四.交付保罗的职事(一2429
  . 基督的全备,与哲学、律法主义、神秘主义、禁欲主义的危险(二123
  贰.信徒对居首位之基督的责任(三~四)
  一.信徒的新生活:脱去旧人穿上新人(三117
  二.基督徒家庭的成员合宜的行为(三18~四1
  三.信徒的祷告生活和以生活、言语作见证(四26
  四.保罗的一些同工(四714
  五.问安和吩咐(四1518

评注

1(简介) 萨利蒙(G. Salmon ),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Books of the New Testament,页384。
2(简介) New Bible Commentary, 页1043(中文版:圣经新释,证主出版)。
3(简介) 罗伯逊(A. T. Robertson), Paul and the Intellectuals,页16。
4(一5) 雷德福(J. B. Lightfoot), Saint Paul's Epistles to the Colossians and to Philemon,页134。
5(一6) NU和M文本都有「并增长」一短句。
6(一11) 培克(A. S. Peake), Colossians, The Expositor's Greek Testament, III:499。
7(一14) 「藉这爱子的血」一句明确出现在以弗所书一章7节相同的经文里,但本节在最古老的(NU)文本或主要(M)文本的希腊文手抄本中都没有这句。
8(一18) 梅斯(A. Mace),出处不详。
9(一19) 这里用了oikeo的强化形式katoikeo,含有定居下来和在家的意思。
10(一22) 欧德曼(C. R. Erdman), Epistle of Paul to the Colossians and Philemon,页46。
11(一23) 希腊文有两个字(ei和ean)解作「如果」,有好些文法结构情况表达作者或讲员的想象。在这里,ei加上直述语epimenete是第一类条件(保罗认为他们理所当然地必定继续下去。)
12(一23) 裴达汉(Pridham),出处不详。
13(二2) 梅斯(A. Mace),出处不详。
14(二9) 尹信(M. Vincent), Words Studies in the New Testament, II:906。
15(二14) 迈耳(F. B. Meyer),出处不详。
16(二18) NU文本省去「没有」一词,但得出来的意思相同。不管他们实际上有没有看过,也全都是属肉体的虚空。
17(三2) 罗迫逊(Robertson), Intellectuals,页149。
18(三2) 何勒(F. B. Hole), Paul's Epistles, Volume Two,页105。
19(三11) 赖尔(J. C. Ryle), Holiness,页436, 455。
20(三12) 温尼(W. E. Vine), 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Words,页56。
21(四2) 金尔(G. King), Crossing the Border,页111。
22(四16) 另一方面,由于保罗在以弗所住了三年,他会认识许多那里的人,如果只向少数人问安,恐怕会得罪其它人。
23(四18) New Bible Commentary, 页1051。(中文版:圣经新释,证主出版)
24(四18) 罗伯逊(Robertson), Intellectuals,页211。

一页:歌罗西书注释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