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浏览总次数

2011年11月11日星期五

喻道集锦-于中旻

比喻的极限
有几个瞎子,聚在一起讨论,主题是:太阳是甚么样子。
一个说:“听说太阳像一张圆饼。”那使肚子饥饿的流涎三尺。
另一个说:“太阳像一面铜锣。”有的人以为准会响声震耳。
又一个说:“太阳像蜡烛。”有人想,那至少要比手臂更长大,才会给许多人看见。
也有的说:“太阳像火炉。”
但没有一个瞎子能够理解,光是甚么。因为他们的眼睛,都不能看见。
主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八:12)没有甚么能够代替看得见的眼睛。

愿望
据说,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时候,路经波斯王居鲁士 (Cyrus)圣经译为“古列”)的陵墓,在墓碑上刻着一句简单的话:
“不要拒绝我的请求,让这一抔土掩盖我的躯体。”
亚历山大驻马沉思良久。然后,无言的挥一挥手,军队继续行进。
原来赫赫一世的帝王,争霸征战一世,结局竟是那么简单的愿望!
圣经说:“我们没有带甚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甚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前六:7,8)

败仍可用
春秋时代,秦穆公用孟明为将去攻郑国,在殽地给晋军杀败了。三年之后,又用孟明率兵伐晋,在彭衙吃了败仗回来。次年,这败军之将再领兵伐晋,渡河以后,烧毁渡船,将士誓死直前,取城夺地,直薄晋国京都,大获胜利,晋国畏惧不敢出战。这决定了秦国在西方的霸权。
耶稣用失败过的人。祂对即将不承认祂的彼得说:“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二二:31,32)

良马远征
有人把一匹良马来,想要卖给当时的马其顿王腓利 (King Philip)。管御马厩的人,见它雄骏非凡,想要试一试它的脚力,但发现其性烈不能驾驭。十二三岁的王子亚力山大在场看见了,自请试乘。王勉强应允他;条件是如果失败了,必须罚他相等于马价的钱。很多人为王子的安全担心。但亚力山大来到前面,迅速的掉转马头,使它面向太阳;因他注意到是马自己的影子,使其烦躁不安。这样,他驯服了那名马波驶飞路 (Bucephalus),显明它果然是骏马捷足善驰。
宫廷的众人,起初担心王子的安危,现在爆起热烈掌声。腓利王十分欢喜,说:“马其顿对你太小了,去寻求另一个跟你才具相称的王国吧!”

尽心
犹太拉比亚奇巴(Akiba ben Joseph, c. A.D.40-135),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学者。他一生爱神爱人,把自己的财产分给贫穷的人。到九十五岁的时候,被罗马政府逮去该撒利亚,囚禁在狱中,用酷刑对付他。老人都安然承受,似乎别有所思。施刑的人感觉奇怪,以为他有甚么邪术。最后,到了诵念Sh'ma的时候,他竟然面上现出微笑。问他为甚么笑。回答说:“我知道自己一生竭尽心思,意志,体力和财力爱神;但我对自己有疑问,是否竭尽心灵生命爱神。现在我知道了,我为祂竭尽生命。”然后,他安然含笑殉道。
Sh'ma是“听”的意思。按照申命记第六章4节原文的次序是:“听啊,以色列!耶和华我们的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可见从心里爱主是最要紧的。所以“无论作甚么,都要从心里作。”(西三:23)

尽一点力量
慕迪(Dwight L. Moody, 1837-1899)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乘船横渡大西洋的时候,晕船极为痛苦,整天躺在舱内。有天夜里,他听到外面喊:“有人掉在海里了!”他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帮助;但他想:“至少我可以把我的灯放在船舱窗孔上。”于是挣扎着起来,把灯笼挂在那里。
第二天,他听到那个坠海的人获救以后对人说:“昨夜,在黑暗的水中浮沉,最后力尽下沉;忽然,有人把灯放在窗孔上,照出来的光,使救生船上的水手,看见下沉前我伸出来的手,就伸手把我拉上来。”
有一个多年患病卧床的基督徒,很想向人传福音。她的卧室在楼上,有一个窗口临街。于是,她在纸片上写:“神爱世人”,从窗口送出,任风飘落。
有一路人,看见天上飘下纸片,拾起来读,就引起兴趣问道,后来信了主。
非拉铁非的教会,得主的称赞:“我知道你的行为,你略有一点力量...”(启三:8)尽自己的责任,使用你那一点力量。

撒种不空
王载讲过他的见证:
记得有一次,内子写信给一友人。我便在信封背面写上:“信耶稣得救,不信被定罪。”她收信后读了,回信问第二句话怎样解释;但她的回信失落了。没接到信,自然没有解答。但这第二句话,深入她的心。及至我在南京开奋兴会,她来问我说:“那次的信,信内所说的,我全明白了;但信外所写的“信耶稣得救,不信被定罪”,那第二句话,我不明白。
于是我对她解释了,她便信道归主,后来作了主的工人。可知为主劳苦,不是徒然的。
“当将你的粮食撒在水面上,因为日久必能得着。”(传一一:1)

法外施恩
纽约市长拉高第(Fiorello Henry La Guardia, 1882-1947)为人富同情心。当他在夜间违警法庭处理案件的时候,有一个人偷窃一条面包,他承认有罪。拉高第判决:“罚款十元。”那人无钱可付罚锾;他偷面包正是为了全家挨饿。但违法有罪必须执行罚款。拉高第打开自己的钱包,掏出十元代付罚款;并请在场的人,每人出五角,帮助那贫穷的家庭。
“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罗五:6-8)

多疑好问的人
讲道完毕,听众里有人问牧师,他是否相信先知约拿真个被大鱼吞下肚中。牧师说,凡圣经记载的,他都相信。那人又问,吞下约拿的鱼是否鲸鱼。牧师说:“我实在不知道,因为圣经并没有说明是甚么鱼,只说:耶和华安排一条大鱼,吞了约拿。他在鱼腹中三日三夜。”(拿一:17)又说:“等我到天堂,见到约拿,可以问问他。”“那人不舍,继续问:“如果在天堂你见不到约拿呢?”
回答:“那么你自己去问他。”
有人问奥古斯丁,在创造天地之先,神在作甚么。
回答是:“祂在为了好奇的人预备地狱!”
“人非有信,不能得神的喜悦。”(来一一:6)

芥菜子
亚力山大东征,他预期一个下午的鏖战,就可以把波斯的主力解决。
波斯王大流士三世,送了一袋芝麻给亚力山大,意思说:波斯的军队众多,难以数计。亚力山大回敬他一袋芥菜子,因为芥菜子更小,所以数量更多;而且芥菜子辛辣。战争的结果胜利归于亚力山大。
主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作的事了。”(太一七:20)

面对死亡
约在二千五百年前,印度有一个寡妇,她的独生子死了,非常悲伤,去到一座小山上,寻当时的智者佛陀释迦牟尼求安慰。释迦听了她的问题,叫她去到村中,找着一家没有死过人的,问他讨一把芥菜子回来。
到家家灯火的时候,那寡妇空着手回来了。她绝望的报告说:一把芥菜子倒不难找,但无法寻得一家没有死过人的。
佛陀对她说:“既然如此,家中死人的不止你一人;有甚么好难过的?去吧!”
这样的安慰辅导,不会有多大效果:唯一的儿子死了,寡妇还有甚指望?
耶稣在世的时候,看见拿因城的一个寡妇,为独生的儿子死去而悲伤。耶稣怜悯她,对死者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那死人就坐起来,并且说话,耶稣便把他交给他的母亲。(见路加福音第七章11至17节)
神的儿子主耶稣基督,是生命的主,复活的主,使那个家庭的光景,有何等的不同!

受苦不移
在十七世纪,由英国来美的早期清教徒移民,生活相当艰苦,气候水土不适,还受到原住民印地安人的争扰。
英国清教领袖徒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1599-1658)将军,写了一封信给弟兄们,大意说:听说你们在那里生活很困苦,十分同情,并建议他们,如果愿意移往百慕达,将乐于协助。当然他们没有接受他的好意,继续忍耐住下去,后来建立了美国。
遇到苦难就转移,必不能有甚么成就。
“你们就是为这国受苦。”(帖后一:5)为了主的国度,必须忍受苦难,不可灰心退后。

错误安排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丘吉尔 (Winston Churchill, 1874-1965)作过义务战地通讯员。有一天,他跟一位将军约定晤见;那将军派车在某十字路口接他去。丘吉尔由他的临时住舍,步行了三哩,在一个路口空等了一小时,又踏着泥泞的路回去,一路上心中抱怨那将军的失误;回到住处,发现他住过的地方不见了。原来在他离去后五分钟,德军的炮弹炸毁了他的住处,同住的人已经粉身碎骨。
他的抱怨不满立时烟消云散。因为所派去接他的车,等在另一个十字路口。将军知道了失误的原因,再派车去丘吉尔新的住处接他。丘吉尔想到将军在百忙中细心安排,约见他,不禁满心感恩。

助人的果子
有一天,有个苏格兰的贫农,在田间工作。忽然听道附近的水潭,有孩子惶急喊救。他急忙跑去,看见一个男孩子,满身污泥,挣扎着,越陷越深,即将灭顶。那农夫把他救上岸。
第二天,一辆华美的车,来来到农夫的家门。一位穿着入时的贵族,自我介绍,说是那被救的男孩的父亲,说:“你救了我的儿子,我愿意给你报酬。”
农夫说:“我不能接受任何报酬。”正在这时,农夫的孩子从家中出来。
那贵族说:“那是你的儿子吗?”农夫说:“是”。
“这样吧,让我带他去我家,给他受良好的教育。如果他像他父亲一样的品格,将来必然会有成就。”农夫欣然接受。
后来,那农夫的孩子,进了伦敦大学的圣玛利亚医学院,成了医生,就是医学院的福来明教授(Sir Alexander Fleming, 1881-1955),在1928年发明了盘尼西林。
几年后,英国首相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 1874-1965)患上了肺炎,在当时是不治之症,幸而有盘尼西林治疗而得痊愈。原来丘吉尔的父亲不是别人,就是帮助教育福来明的Lord Randolph Churchill。
圣经说:“你们的富余,现在可以补他们的不足;使他们的富余,将来也可以补你们的不足。”(林后八:14)

微小的开始
在美国宾塞维尼亚州非拉铁非城,有一所教堂,在主日学教室,悬着一个美丽的小女孩照片,旁边则是和蔼的康维勒牧师(Russell Herman Conwell, 1843-1925)。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主日早晨,恩典浸信会关心羊群的康维尔牧师,发现一个小女孩,在一边哭泣。原来那所教堂很小,主日学教室已没有座位。牧师设法安置她进去。
那天晚上,在睡觉的时候,小女孩思想,教堂里没有地方收容孩子的事。两年后,这个小女孩,死在贫民区的的租屋。她的父母请牧师来主持丧事。
当移开小女孩的遗体,发现她身边有一个残破的小钱包,里面有五十七分钱。还有一张纸条,是小孩子的手笔写的字:
“这是为了帮助那小教堂造大些,使更多的孩子可以去主日学。”
到了主日,牧师把那女孩残破的小红钱包,带到讲台上,鼓励执事们和信徒,效法那小女孩不自私的奉献。当地的报纸刊载了这个故事。
有个地产商知道了,介绍他们一片土地。不过,地价太多些,那个负债的小教会,绝对无法负担。地产商情愿减价,把在当时,二十世纪初,二十五万美元巨值的土地,只收五十七分钱。
现在建立在那片土地上,是可容三千三百人聚会壮丽宏伟的殿堂浸信会(Temple Baptist Church),并且还有一所殿堂大学(Temple University)和好撒玛利亚医院。谁能想得到,这一切,都是由交在神手中微小的五十七分钱开始。

生命传承
康维勒(Russell Herman Conwell)另有他自己的故事。
在十七世纪的英国,有个卖圣书的人,已经没有人记得他的名字。这人把一份福音单张,送给了青年贝克斯特(Richard Baxter, 1615-1691)。贝克斯特信了主,后来成为传道人,使当时最没有希望的期德寺 (Kidderminster, Worcestershir) 变成全英国的模范教区;并写了很多书和文章,其中有“劝告未信主的人,使千万人受感信主。其中有个道瑞治(Philip Doddridge,1702-1751)信主作了来非国教(独立教会)的牧师,并圣诗作家,其名著中有宗教在心灵的兴起与进展。有一名英国富家青年,名叫卫博福(William Wilberforce,1759-1833) 本来生活散漫,没有目标,在游欧洲途中读了本书信主,由一个自私的人,成为英国政治的良心,作了国会议员,一生致力于废除奴隶运动。1832年,国会通过成为法案。在大西洋的对岸,美国非拉铁非城的青年律师,出版家康维勒,在1872年,读了卫博福的著作, 成为基督徒,并作了殿堂浸信会的牧师,殿堂大学的首任校长。
圣经说:“当将你的粮食撒在水面,因为日久必得着。”(传一一:1)

属灵的家谱
1858年,波士顿有一个主日学教员钦保勒,带领了一名二十一岁的皮鞋推销员信主奉献。那青年推销员后来成为布道家慕迪(D.L. Moody)。
慕迪到英国去布道,在1879年,激起了一个小教会牧师迈尔(Frederick B. Meyer)的布道热诚。
迈尔越过了大西洋,来到美国的校园讲道,引领了柴普曼(J. Wilbur Chapman)皈主。
柴普曼作青年会事工,有一段时间,他请了棒球运动员桑岱(Billy Sunday)作传福音的同
1924年,桑岱到北加洛林纳州的沙洛开奋兴会。当地有一些教牧及信徒蒙恩得复兴,发起热心,组成了一个基督徒团契。 十年过去了。在1934年的时候,他们约请了一位翰牧博士(Dr. Mordecai Fowler Ham)来举行连续十一周的聚会。在那一系列的奋兴会中,有一名十六岁的青年人,是附近一个农夫的儿子,他名叫葛培理(Billy Franky Graham),在会中决志信主奉献。葛培理是历来带领最多人信主的布道家。
“你在许多见证人面前听我所教训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导别人的人。”(提后二:2)

貌与德
许允娶了阮卫尉的女儿为妻,见她的相貌奇丑,不肯和她同室;经朋友相劝,才肯入内。
许允说:“女子有四德:德行,言语,容貌,工作,你有几项?”
妻子说:“新妇只缺容貌。士人应有百行,你有多少?”
许回答说:“俱备。”
妻子说:“君子百行,以德为首要。您好色,而不注重品德,哪说得上俱备?”
许允觉得惭愧,以后互相敬重。
圣经论到容貌与品德时说:“妇女美貌而无见识,如同金环带在猪鼻上。”(箴一一:22)又说:“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箴三一:30)

夜间歌唱
凯恩(Thomas Ken, 1637-1711) 英国国教会温切斯特的主教。1673年,他给学院的学生,写了一本祷告手册, 其中有早祷,晚祷,午夜祷告的诗歌各一首,勉励学生要在灵修时使用。每首诗歌的最后一节相同,是对三一神的颂赞。那首夜祷的诗歌,从开始就少人歌唱,只是其最后一节,成为教会最普遍的颂歌,就是“三一颂”:
赞美真神万福之源 天下万民都当颂扬
天上万军颂赞主名 赞美圣父圣子圣灵
凯恩幼为孤儿,被一位名学者收养。 1661年,受任为牧师。1679年,为宫廷牧师。英王查理二世,要他让出住宅给他的女戏子情妇,凯恩一向反对宫廷的不道德生活,竟严词拒绝。1685年,晋升主教。是他给查理二世行临终圣礼。
1688年,英王雅各布二世重颁宗教容忍宣言,用意在提倡罗马教。凯恩和其他六位主教,拒绝在教区发布,却发行反对的文告。因此,以“教唆叛乱”罪名,被送进监狱。但他实际上效忠英王。
1689年,“光荣革命”成功,荷兰来的威廉王子即位为英王。凯恩拒绝向新王宣誓效忠,因而被免职。他生命中的最后二十年,在退休中度过。晚年坎坷的凯恩主教,尽多时间可以唱他的“三一颂”,但唱来不容易。

懊悔
在英国小镇Uttoxeter,市场前的街上,一辆马车停了下来。车上缓慢的走下一位年长的绅士,脱下帽,静默的久站在那里。天正下着大雨;他却一动也不动。雨渐渐过了。他走回车上,回到住所,沉痛的啜泣不止。
他就是英国大文豪章生(Dr. Samuel Johnson, 1709-1784),也是有名的道德家。
五十年前,在家乡Lichfield的小书店里。外面正下大雨。十八岁的章生,正沉浸在古典拉丁文学名著中。他父亲正强烈的咳嗽着。在咳嗽间歇中,要儿子把一些书拿去邻镇Uttoxeter市场去卖。章生听见了父亲的话;只是放不下书。载客的马车来了。老人家咳嗽着冒雨上车,去二十哩的旅程。
这影像始终存在他的记忆里。五十年后,他去表示忏悔。

由我开始
普里茂斯弟兄会领袖达秘(John Nelson Darby,1800-1882)年轻时极有才华,而好批评别人的短处。有一天,当着他父亲这样作。他的父亲严肃的说:“我说,约翰,藉一个人的改变能使世界进步。”当然,那一个人是自己。
转变后的达秘,由批评别人,而善于教导人。

不夸张
孔子可敬处之一,是他能看见人的好处。如果你以为他是个只严厉责备人的老先生,那是错误的。实际上,他该责备时责备,该称赞时称赞。
论语“雍也”章记载: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历史背景是这样的:鲁哀公十一年,齐鲁交战,鲁兵败了。鲁国大夫孟之反,殿后掩护撤退。将到城门的时候,他故意鞭打他的战马快跑在前面,然后说:“不是我勇敢过人,有意断后,实在是因为我坐下的马跑不快啊!”这样不夸耀自己,不居功的人,太难得了。所以孔子称赞他的谦德。在我们今天看来,为了谦隐而虚言,似乎有些过分了。不过,现代人的问题,是太喜欢自己作广告。圣经说:“要别人夸奖你,不可用口自夸;等外人称赞你,不可用嘴自称。”(箴二七:2) 只述说自己的“见证”,实在是可厌,更犯了遮盖主荣耀的罪。

翻译的误会
帕尔摩(Arnold Daniel Palmer)是二十世纪美国最佳高尔夫球选手,世界最有名的球手。
有一次,沙特阿拉伯国王邀请他去表演,极为欣赏他的精湛球技;问他要甚么报酬。他想了一下,说请国王陛下给他一支“Golf Club”(球棒);他以为刻有王徽的球棒,放在家里客厅中,该是很好的纪念品。
第二天,国王差人送了一个信封来,里面会是球棒吗?不是,“Golf Club”(高尔夫俱乐部) 的产权证明:包括十八洞的球场,和一所俱乐部房子。

君王的慷慨
亚力山大(Alexander the Great of Macedonia, 356-323 B.C.)同一位哲学家交好(据说,是他的老师希腊名哲学家亚理斯多德 Aristoteles, 384-322 B.C.)。他授命管理府库的大臣,无论那哲学家要多少财物,都要照给他。
有一天,那管库大臣来见王,说是哲学家向他支取一个数额,他以为是大得不合理。王说:“他要得数额大,是因为他看伟大的王,足能够慷慨付给。”即下令照他所要的给他。亚理斯多德用来作科学研究,包括采集标本的费用。
远比亚力山大和所有君王更伟大的神应许说:“你要大大张口,我就给你充满。”(诗八一:10)

知足无求
亚力山大经过哥林多,去见当时有名犬儒派哲学家迪奥真尼(Diogenes)。迪奥真尼住在一个木桶中,向着太阳取暖。
亚力山大说:“我是伟大的王亚力山大。”
迪奥真尼说:“我是迪奥真尼那条狗。”
亚力山大告诉他,可以要求任何恩惠,我必定为你成就。迪奥真尼说:“站开些,不要遮住我的太阳!”
亚力山大感叹说:“如果我不是亚力山大,我愿作迪奥真尼!”
据说,他们二人在同一天去世。那是323 B.C.亚力山大年三十三岁,征服了大半个世界;迪奥真尼九十余岁。
无欲也无求于人,可以过快乐知足的生活。基督徒不仅快乐无求于人,更能向神祈求,倚靠神过喜乐的生活。
“我们没有带甚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甚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前六:7,8)

知足无缺
一位去非洲的宣教士,回国度假的时候,带了当地的一名部族信徒同来。
当他们在美国的时候,有一天,宣教士带他去纽约最大豪奢的百货公司参观。看了陈列齐全,有美皆备的公司后,问那土人的印象;那土人说:“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多无用的东西!”原来日用“必需”品,变成了无用的东西。
谁的价值观念正确?二千多年前,有一位智者,说过类似的话。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Cocrates, 469-399 BC)相信,真智慧的人,不会为了世界的物质所羁绊。他自己生活简单,用不着穿鞋。但他常去市上,注视那些名贵的物品。
有个朋友问他,怎会被如此那些东西吸引。他说:“我喜欢去那里,看我可以完全不需要那些东西。”那是珍视他的真自由。
“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前六:8)

找人
迪奥真尼在哥林多城,白天打着灯笼,在街上走来走去。有人问他在干甚么;他回答说:“找人!”他所找的“人”,可以解释作完全的人,或正常的人,就是有人格的人。当然,在堕落的世人中,难免要失望:人作物欲的奴隶,就不能挺起腰来作大丈夫。
三百多年后,神的儿子耶稣基督来到世上。祂是真正人的典型。祂在巡抚彼拉多面前受审判;彼拉多宣告:“我查不出他有甚么罪来!”(约一八:38)在钉十字架以前,彼拉多指着默然受苦的主耶稣说:“你们看这个人!”(约一九:5)

个人问题
卢益思(C.S. Lewis, 1898-1963)有一次徒步旅行,归来的时候,搭乘火车。他那衣衫不整的样子,使一位头等车厢的年老妇人问他:“你有头等车票吗?”
回答:“是的,夫人。但我恐怕自己要用。”
以衣衫取人,不仅是初期教会的毛病,现在更是如此,绝不能免。(雅二:1)但在神的国里,有新生命是最重要的。不过,重生得救是个人的事。
“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也要自己试验。”(林后一三:5)

和解妙法
林肯(Abraham Lincoln, 1809-1865)作律师的时候,诚实而不贪,常劝人息讼和解。
有次,一个怒气冲冲的顾客,为了两元五角钱,而要控告泄忿。苦劝不听,林肯要收费十元。来人照付了。
林肯拿五元给那被告;他付了二元五角给那要告他的人。结果息事宁人,皆大欢喜。

同乘
林肯在伊利诺伊州春田市的时候,有一天,走在路上,遇到一辆马车经过。
林肯问那驾车者说:“你肯不肯帮忙载我的外衣?”
“当然可以。但我怎样还给你呢?”
“那不成问题:我仍然穿着它。”
圣徒的盼望,是在主耶稣再来的时候被提见主。那时,要脱去现在这败坏的肉体,穿上荣耀的灵体。“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劳苦,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个,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林后五:4)与主永远同在,那是何等的喜乐!

息怒良方
在内战期间,有一次,作战部长司坦顿(Edward Stanton)来向总统诉说,他收到一位将军的来信,措辞极为无礼。总统告诉他说,写一封严厉的信谴责那将军。
司坦顿回来复命,手中拿着那回信给总统看。
林肯问:“现在你要把这封信怎么办?”
司坦顿希奇的说:“当然发出去!”
林肯摇头说:“不,你不想发那封信了。把它丢在火炉里面。我就是这样:在生气的时候,写一封信,就觉得好些了。那封信写得很好。现在烧掉它,再另写一封。”
“愚妄人怒气全发,智慧人忍气含怒。”(箴二九:11)

领袖风范
在滑铁卢战役中,有人向英军的统帅威灵敦公爵(Arthur Wellesley, Duke of Wellington, 1769-1852)报告说,发现拿破仑在敌军中,要不要射杀他。威灵敦禁止他,说:“统帅们不该彼此射击。”同属于主教会的领袖们,岂不更该彼此尊重?

化敌为友
福克司(Charles James Fox, 1749-1806)在当时英国议会中,以口齿犀利善辩著名,而性向独立不群。1779年,他因攻击诺茨(Lord Frederick North, 1732-1792)首相领导的政府,引起其支持者亚丹(William Adam)向他挑战决斗。
射击的信号发出了。亚丹立即开枪;福克司静立不动。公证人第二次要他开枪。福克司说:“我绝对不;因为我无怨无争!”双方走上前,彼此握手和好。福克司说:“威廉,如果你不是用政府制造的武器,你可能杀死我!”
以后,亚丹成为福克司的忠诚支持者。

火的危险
约翰韦斯利(John Wesley, 1703-1791)一次在讲道时,发现听众有人睡着了。他忽然喊道:“火,火!”
睡的人惊觉站起来,仓皇问:“在哪里?”
韦斯利说:“地狱的火,是为了那些听道时睡觉的人预备的。”
“不要藐视先知的讲论。”(帖前五:20)

识字苦乐
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2790)在巴黎的时候,应邀参加一个餐会。席间有人提出问题:“在甚么环境中的人最为可怜?”各人指出甚么样的人最可怜。
轮到富兰克林,他说:“一个孤独的人,在雨天,却不能读书。”
柴斯特屯(G.K. Chesterton, 1874-1936)在美国旅行时,一天晚上,有人带他去纽约博乐汇,看夜暗中千彩万色的霓虹灯景色。柴斯特屯静默看了一会,慢慢的说:“对于不识字的人来说,那是多美丽!”

同心工作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有一小群兵士在修筑防御工事。那些兵长久工作,显然已筋疲力尽了。有个军曹却尽坐在那里发号施令,不肯动手帮忙。
一位便装的中年人,骑着马经过那里,问起原因。那指挥者神气十足的回答:“先生,我是军曹!”
中年人一言不发,卷起袖子动手参加工作。到工作完成了,他去向那指挥者说:“军曹先生,下次再有任务时,到总部去找我帮忙。”
军曹醒悟了过来,却为时已晚。那人正是总司令华盛顿将军(George Washington,1732-1799)。
圣经说:“同心合意兴旺福音。”(腓一:5)

诚实的话
苏格兰哲学家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以怀疑论著名。他经常参加正统信仰的教会聚会,去听一位严肃的教牧讲道。讲道者是名布道家威特腓(George Whitefield)。有人遇到他,问他是否自相矛盾,听这样的讲道。
休谟说:“我全不相信他所讲的,但他相信;我愿意每周一次,去听一个人相信他自己所讲的。”“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弗四:15)

观友知人
从前楚国有个相士,他看的人从来没有相错的,以至全国闻名。楚庄王也去请他看相。相士向王道出他善断吉凶,所言必中的职业秘密,颇为出人意外。
相士说:“我不是会看甚么相,而实在是善于观察人所交往的朋友。我见平常百姓,如果所交的朋友是孝悌忠谨的人,这样的人家业必日渐发达,声誉必日渐增荣,这样的人就是吉人。我观察作官的人,如果所交的朋友是诚实有善行的好人,这样,他在朝事君,必然日有进益,渐渐膺任要职,对于国家有益,这样的人世吉臣。我观察作人君的,如果他朝臣多是贤能的人,左右都是忠臣,当他们的主子有了错失的时候,大家都诤言劝谏;如此则国家日益安定,君主日益尊荣,天下日益敬服,这样的君是吉主。实在说来,我不是能相人,是能观察人的朋友罢了。”(吕氏春秋.“不苟论,博志篇”)
“滥交朋友的自取败坏;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亲密。”(箴一八:24)

几乎太迟
在1920年代,英国经济衰退,很多人失业。工会发动罢工,人民生活愈加困难。在苏格兰劳瑞牧师(David Laurie)的教会中,有很多信徒是矿工。
连着两个晚上,当劳瑞牧师祷告的时候,神告诉他去帮助一个家庭。他并没有去。第三天晚上,劳瑞不能入睡。他跟妻子说过,就起身送一点钱给一个贫困的家庭。时间已经将近午夜,他并没有惊动任何人,悄悄将钱投进那家门上的信箱,然后转身回家。
半小时后,有人在敲门。他开门看见,正是他送钱去的那个人。进门后,那人说:“牧师啊,今夜我差一点犯下了杀人的罪。我有五个孩子,我和妻子三天没有吃的;神好像是撇弃了我们不管,我不忍看孩子们继续忍饿,所以决定如果今天半夜之前,神不听我们的祷告,就是我们全家同归于尽的时候。当我手中拿着剃刀,在屋里走来走去,忽然听见有脚步声,又看见有甚么对象从信箱送进门内:信封里是三个金镑,正好济我们的急。我打开门看,认得是您的背影,您已经不见了。”
这次的经历,不仅救了那贫困的一家人,也改变了劳瑞的事奉,他明白了作神使者的意义。在听从神的声音上,稍稍迟延,几乎铸成大错。
“我急忙遵行你的命令,并不迟延。”(诗一一九:60)迟延与违背的结果常是一样的。

尽己责任
在特拉法加 (Cape Trafalgar)海战中, 英国海军大将纳尔逊(Viscount Horatio Nelson, 1758-1805)在胜利号(HMS Victory)旗舰上指挥。纳尔逊将军问舰长哈第 (Thomas M. Hardy),照他的预料,这战役能够俘获几艘法军战舰。哈第回答:“依各项条件综合分析,能俘获十四艘舰只就很好了。”纳尔逊说:“要俘获二十艘我才满意。”他发出最后的信号:“英国要求每个人尽自己的责任。”(ENGLAND EXPECTS EVERY MAN TO DO HIS DUTY)
战争的结果,英国果然俘虏了二十艘法国军舰。在海战中纳尔逊负重伤。几小时后,那垂危的海军英雄说:“现在我满意了。感谢神,我尽了自己的责任。”然后,安然离世。

希望
在即将要进军东征亚西亚的时候,希腊的马其顿王亚力山大 (Alexander the Great, 356-323 BC),关心部属经济情况,把自己王家的财产,几乎全部分给随从出征的将领们。当他的大将波迪克 (Gen. Perdiccas) 问王,他自己还剩下了甚么。亚力山大说:“希望。”波迪克说:“既然如此,我们与王同甘苦的,也有分于你的希望。”他拒绝接受王分赐的财产,其他王的朋友们,也都这样作。

信任
在东征途中,有一次亚力山大染病,甚为危险。随行的医生们,都不敢为他处方治疗,恐怕一有问题,军中将领会怀疑他们谋害。只有一个腓利医生(Philip the Acarnanian)感于王的信任,来给王处方服药。
当他在调制药剂的时候,亚力山大收到腓利仇敌的来信,警告王说,腓利受波斯王的贿托,要毒死王。亚力山大看了,未告诉任何人,只把信放在枕头下。等腓利调好了药,亚力山大把信交给腓利看,一边从他手中接过药来一饮而尽。腓利看了诬告的信,又惊又怒,跪伏在王的床前。王向腓利保证,完全信任他的忠诚。三天以后,亚力山大病好了,亲自出现在军队前。

团契
亚力山大帅领大军,在干燥的沙漠中行进。有一名兵士,找了水,用头盔盛着,捧来跪在他面前,要王喝了止渴。
王问那兵士说:“这些水够不够一万人喝的?”兵士摇头表示不能。亚力山大就把水倒在地上。
圣经说:要“同心合意兴旺福音”。(腓一:5)

生命的见证
亚力山大东征凯旋途中,死在巴比伦。当随侍的人,准备收殓的时候,发现他的身上有十多处的伤痕,有的近于心脏,有致命的可能;但没有一处伤痕是在背后的。
其他的领袖,有的全身没有伤痕,只在背上有伤。这是亚力山大成功的地方。
圣经勉励信徒信徒,要知道应当跟从的领袖:“从前引导你们,传神之道给你们的人,你们要想念他们,效法他们的信心,留心看他们为人的结局。”(来一三:7)


死的见证
亚狄生(Joseph Addison, 1672-1719)将要离世的时候,差人去叫他的继子来,就是后来的 Lord Warwick, 早年浪荡不检,对他说:“看基督徒的死有何等的平安。”之后安然离世。
“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启一四:13)

忍耐
1553年,信仰天主教的玛丽 (Mary of Tudor, 1516-1558)作英国的女王,在当时加冕礼的行列中,她异母妹妹伊丽莎白(Elizabeth, 1533-1603)的角色,是受命捧着王冠。她轻声抱怨嫌太重了。旁边的法国使者诺艾力(Noailles)听了说:“忍耐!到戴在你自己头上的时候,就觉得轻些了。”
以后,属于更正教信仰的伊丽莎白,处境并不愉快,有一段时间,还曾在伦敦监狱中度过。但是,五年以后,她继位作了女王(1558-1603)。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受爱戴的王。
“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来六:12)

鞋的来源
从前没有鞋的时代,有一位王,当走在地上的时候,感觉他的御足很痛。臣仆们在他所到的地方,铺上红毡。但那使他的行动受到限制。于是王决定在全国普遍铺地毯;那样,老百姓也不必在走路时为荆棘蒺藜所伤,或受冬寒夏热之苦。
有一位智者向王说:那样作耗费太大,也不太实际。他建议一个容易的办法,只要把王的御足用兽皮包起来,就可以达到同样的保护目的。这就是鞋的起源。
这是印度的传说。
圣经说:始祖亚当夏娃犯罪以后,地因人犯罪而受咒诅,不再效力,却生出荆棘蒺藜。恩慈的神,在把他们逐出乐园之前,“用皮子作衣服给他们穿”(创三:21)。 这是说,有兽被杀流血,作成给人蔽体的衣服。如果鞋也是同时,或稍后如此发明的,该是合理的推想。
主耶稣差遣门徒出去,并且应许说:“我已经给你们权柄可以践踏蛇和蝎子,又胜过仇敌一切的能力,断没有甚么能害你们。”(路一○:19) 这是福音得胜的应许。论到圣徒的全副军装,使徒保罗说:“用平安的福音,当作预备走路的鞋,穿在脚上。”(弗六:15)
愿信徒所到的地方,都带着这大能的福音,到处得胜,扩展神的国度。

最后机会
柏路克 (Bishop Philips Brooks, 1835-1893)美国麻省圣公会主教,在病重的时候,谢绝见客。但当他听到著名的不可知论者殷格索(Robert Green Ingersoll, 1833-1899)来他家探病,立即破例接见。
殷格索感到荣幸,向他的朋友表示珍视;也许他以为主教看重他的财富或名声,就问起特别厚爱的理由。
柏路克说:“原因是对于别的朋友,我确知在将来的世界会再见到他们,但对你恐怕是最后的机会了。”
“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林后六:2)
“总要趁着还有’今日’”。(来三:13)

见到父亲
1893年,世界博览会 (World's Columbian Exposition)在芝加哥举行,纪念哥伦布登陆美洲四百周年。
布道家慕迪 (Dwight Lyman Moody, 1837-1899) 举行帐篷布道会。有一个主日晚上,他的讲题是:“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当讲道完毕,有人带一个迷失的小孩子到台上。慕迪把那孩子抱在手上,向会众说:“这孩子找他的父亲,但父亲比这孩子更急切,要找到这孩子。我们的天父也是这样。许多年来,祂要跟你相聚,祂追寻你,噢,罪人啊,祂仍然追寻你!”
在这时候,一个仓皇的父亲奔到台前;那孩子看见,立即伸出手,投入父亲张开的怀抱中。在场的群众一齐欢呼。慕迪喊着说:“这样,如果你奔如神的怀抱,祂也如此接纳你!”

悔改的人
有一位牧师,应邀去监狱布道。
他到了那里,面对着和他教会不同的会众,竟想不出如何开口。显然那不是他习惯的教会,不能称“弟兄,姊妹”;也不该称“各位公民”,那太像政客声口了;当然也不能叫“罪犯们”...想着,想着,到了讲坛的台阶,不留意绊了一跤,跌倒在地。爬起来以后,他有了适当的开场白了:“人跌倒了,还要再起来!”接下去,他讲了一堂自然感动人的讲道。
“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二二:32)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