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1-5章注释 壹.介绍(一1~9) 一.祝福(一1~3) 一1 保罗在往大马色的路上蒙召作耶稣基督使徒。这呼召并不是来自人或透过人来传达,而是直接来自主耶稣。使徒一词直译就是「奉差遣者」。第一代的使徒是亲眼看见复活的基督的见证人。他们能行神迹,证明他们所传的信息是来自神的。特尔斯脱根的诗句诚然道出保罗的身分: 蒙神的儿子基督差遣, 我往那天际般的遥远地; 这权能的职授, 是出于他的钉痕手。 保罗写这封信的时候,有一位叫所提尼的兄弟与他一起,因此保罗问安时提起他。我们不能肯定他是否就是使徒行传十八章17节提到的所提尼。这位所提尼是管理会堂的,曾被希腊人公开殴打。大概这位领袖因保罗传道而得救,现正在福音事工上帮助他。 一2 首先,这封信是写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的。世上没有一个地方太过败坏,是神的教会不能在那里建立起来的。这是个很大的鼓舞。此外,保罗将哥林多的教会描述为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成圣的意思是指从世界分别出来归神,所表达的是所有在基督里的人的身分。至于他们的实际情况,他们应天天致力过圣洁的生活。 有人辩称,成圣是神施恩而带来的明确作为,使人可以完全根除自己的有偏差的本性。这种见解却与本节的教训相违。哥林多基督徒的实际生活,距离应达到的圣洁水平还远,但事实始终不变,他们因神的缘故在身分上已是成圣的了。 他们既是圣徒,就是一个伟大相交群体的成员;蒙召作圣徒的,以及所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虽然这书信的教训主要是针对哥林多圣徒的,但也适用于全世界承认基督是主的相交群体。 一3 可以说哥林多前书这封书信,是透过独特的手法讨论耶稣主权的。在讨论有关教会和个人生活的众多问题时,保罗一贯地提醒他的读者耶稣基督是主,而我们的一切言行都应以这伟大的真理为依归。 本节是保罗常用的问安语。恩惠、平安涵盖他所传的福音。恩惠是各种福气的根源,而接受神恩惠的人,在他生命中会生出平安的效果。这些宝贵的福气都从神我们的父,并主耶稣基督而来。保罗在提到神我们的父时,毫不犹豫地以同等语调提到主耶稣。在新约圣经中,这种表达方式司空见惯,宣示主耶稣和父神是同等的。 二.感谢(一4~9) 一4 保罗问安完毕,便为哥林多信徒并神在他们生命中的奇妙作为而感谢(4至9节)。保罗生命的一点高尚特质,就是常在其它信徒生命中寻找值得感谢神的地方。如果他们的实际生活并没有什么值得赞许之处,那么他至少也会因着神为他们所成就的一切而献上感谢。这里的情况正是如此。哥林多信徒并不是我们心目中的那种属灵的基督徒。然而,保罗最少也可以因神在基督耶稣里所赐给他们的恩惠而感谢神。 一5 神向哥林多信徒施恩的明显证据,是他们得到圣灵丰富的恩赐。保罗特别提到的恩赐是口才、知识都全备,相信意思是指哥林多信徒拥有的恩赐,包括说方言、翻方言和有异于寻常的知识。口才是外在的表达,而知识则是内在的领受。 一6 他们既有这些恩赐,足以证明神在他们的生命中动了工。这正是保罗所指。他说:正如我为基督作的见证,在你们心里得以坚固。他们听了保罗为基督作的见证,便用信心接受了。神赐给他们这些超然的能力,目的是证实他们的确已经得救。 一7 就拥有恩赐而论,哥林多教会决不比其它教会差。但单拥有恩赐,并不是真正属灵的记号。保罗感谢主,并不是因为哥林多信徒凭自己做了些什么。恩赐是主升天后赐下来的,并不在乎得恩赐的人本身的优点。人得到恩赐,都不应骄傲,却要谦卑地为主运用恩赐。 至于圣灵所结的果子却完全是另一回事。这是关系到信徒是否愿意降服在圣灵的管理下。在生命中结出圣灵果子上,保罗不能称赞哥林多信徒。他只能感谢主赐下恩赐,但这并不是由他们作主的。 使徒保罗其后甚至在书信中责备这里的圣徒滥用恩赐。但这时候,他感谢主奇妙地赐下这么丰富的恩赐给他们。 哥林多信徒在等候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到底这是指基督回来接他的圣徒(帖前四13~18),还是指主与他的圣徒一起回来(帖后一6~10),抑或是二者,圣经学者意见不一致。前者指基督单单向信徒显现,后者是他向全世界显现。信徒都殷切(圣经新译本)地盼望被提和基督荣耀的显现。 一8 保罗表示,他相信主必坚固圣徒到底,叫他们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无可责备。再一次叫人诧异的,是保罗为了神将要成就的事感谢,不是因哥林多信徒成就了什么而感谢。他们既已相信基督,而神又赐他们属灵的恩赐以作证明,因此保罗有信心神会为自己而保守他们,直至基督回来接走属他的人。 一9 保罗对哥林多信徒如此乐观,是因为那位呼召他们与他儿子……一同得分的神是信实的。他知道神既愿意付出这样巨大的代价,使他们可以分享我们的主的生命,他就决不会让他们从自己的手上流失。 贰.教会里的紊乱情况(一10~六20) 一.信徒间的纷争(一10~四21) 一10 保罗开始处理教会里的分党问题(一10~四21)。他语带爱心地劝勉信徒要合一。不过,他没有运用使徒的权柄来命令他们,而是以弟兄身分作出温柔的吁请。这合一的请求是根据主耶稣基督的名;名字既代表位格,这请求就是根据主耶稣的位格和他一切的作为了。哥林多信徒高举人的名字,于是引致纷争。保罗所高举的,是主耶稣的名,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属神的人带来合一。说一样的话,就是要一心一意,异口同声。在忠诚和效忠上,他们要合而为一。当基督徒有基督的意念时,就会产生这种合一。在下面的经文,保罗告诉他们如何实际地效法基督的意念。 一11 保罗是从革来氏家里的人,得知哥林多教会分争的消息。保罗说明消息的来源,为基督徒操守立下重要的原则。除非我们愿意让人知道我们是消息的来源,否则就不应将有关弟兄姊妹的消息传出去。如果今天大家愿意效法这榜样,教会就不会遭闲言闲语所困扰了。 一12 地方教会内部分党分派,各自标榜自己的领袖。有认为自己是属保罗的,有说是属亚波罗的,也有标榜属矶法(彼得)的。有人甚至表示自己是属基督的,大概是指只有他们是属他的,其它则不然! 一13 保罗由本节至17节,愤慨地责备党派之争。在教会内分党分派,就是否定基督身体的合一。追随属人的领袖,就是轻看为人类钉十字架的主。标榜人的名字,就是忘记在受洗时曾向主耶稣表示效忠。 一14 哥林多教会内有党派之争,但保罗庆幸他只是给教会寥寥可数的人施洗。在让保罗施洗的人中,他提到基利司布和该犹。 一15、16 他决不希望有人说,他们是奉他的名受洗的。换句话说,他不打算有归属自己的信徒,也不争取知名度。他的唯一目标,是要引领男男女女归向主耶稣基督。 保罗再三思索后,记起也曾给司提反家施过洗,但他却记不清还有没有别人。 一17 他解释基督差遣他,主要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这并不表示保罗不相信需要施洗。他说明,他确曾为一些人施洗。他的意思是,他的主要工作不是施洗。他大概是将这工作交给其它人处理,或许是交由地方教会中的一些人负责。然而,本节却足以证明,在得救的问题上,受洗不是决不可少的一步。否则,保罗就会在这里表示,他庆幸除了基利司布和该犹之外,他并没有引领任何人得救了!这样的观念站不住脚。 保罗在本节下半,畅顺地交接下文。他传福音,并不用智慧的言语,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他知道,如果别人是因他的雄辩或言辞而受吸引;那么,他致力要令人认识基督的十字架真义的目标,会因自己的缘故而落空了。 我们记着哥林多信徒是希腊人,极崇尚人的智慧,这可帮助明白下面的经文。他们视哲学家为民族英雄。这种思想明显地已溜进了哥林多教会。有人意图使福音看来较容易为知识分子接受。他们认为福音在学术界毫无地位,所以便意图将福音的信息知识化。这种对知识理性的崇拜,明显是导致按领袖分党派的原因之一。任何要使福音较易被人接受的意图,都完全走了错方向。神的智慧与人的智慧,有天壤之别,没有人能使二者调和。 保罗又陈明高举人是错的,并强调这样做有违福音的真义(一18~三4)。他首先指出,十字架的信息正与人心目中的真智慧相反(一18~25)。 一18 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伯恩斯很恰当地指出: 在十字架上的死,叫人联想起羞辱和可耻。只说一个被钉十字架者的受苦和受死所带来的救恩,只引来他们内心产生纯粹的轻蔑和鄙视。(注1) 希腊人是智慧的爱好者(这正是「哲学家」的直译意思)。然而,福音的信息却丝毫不能使标榜知识的人动容。 在那些得救的人来说,福音却为神的大能。他们听见了这信息,凭信心接受了,重生更新的神迹就在他们的生命中出现。本节说明一件严肃的事实,就是人只有两类,一为灭亡的人,另一是得救的人。并没有二者之间的一类。尽管人们爱戴人类的智慧,但只有福音能带来救恩。 一19 以赛亚(赛二九14)早已预言,人凭自己的智慧,会认为福音是难以接受的: 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 庄荣在《威克理夫圣经注释》中指出,按照上下文,这些「说话是神谴责犹大中的智慧人,他们在面对西拿基立的威胁时采取与埃及结盟的政策。」(注2)诚然,神喜欢用一些在人眼中看为愚蠢的方法,以成就他的旨意。他常用的手法,往往为这世上的智慧人所嘲笑,却能准确而又有效地达到他所要的效果。例如,人的智慧叫自己确信可以透过努力或功劳来换取救恩。福音却指出人尽一切努力也不能救自己,并陈明基督是唯一到神那里的道路。 一20 跟着,保罗作出一连串挑战:「智慧人在那里?文士在那里?这世上的辩士在那里?」当神制定救恩计划时,可有征询他们的意见?单凭他们的智慧,能设计出这样奇妙的救赎计划吗?他们能够起来推翻神的说话定旨吗?答案是坚定的「不能!」神……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 一21 人凭自己的智慧不能认识神。多个世纪以来,神给人类这个机会,结果人失败了。于是,神就乐意透过传讲十字架这在人看来是愚拙的道理,来拯救那些信的人。传讲所谓愚拙的道理,就是指十字架。当然,我们知道十字架的道理并不愚拙;但在人类尚未蒙启迪的思想中,这看来确似愚拙。高德说,本节包含了整全的历史哲学,是所有史籍加起来的总要。我们不应轻轻略过本节,却要深入细想其中深邃的真理。 一22 犹太人的特点,是要神迹。如果他们看见神迹的话,就会相信。另一方面,希利尼人则求智慧。他们着眼于人的理性、推论、逻辑。 一23 但保罗并没有迎合他们的要求。他说:「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正如有人说:「他不是个爱看神迹的犹太人,也不是个爱谈智慧的希利尼人,却是个爱救主的基督徒。」 在犹太人,钉十字架的基督是绊脚石。他们期待一位伟大的军事领袖出现,拯救他们脱离罗马的欺压。然而,福音却为他们预备一位钉在十字架上受羞辱的救主。在外邦人,钉十架的基督是愚拙。他们不能明白,一个看来在软弱和失败中死去的人,怎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 一24 但令人惊讶的是,犹太人和外邦人所追求的,竟奇妙地在主耶稣身上找到。凡听见他呼召并相信他的,无论是犹太人、希利尼人,基督就成了神的能力,神的智慧。 一25 事实上,神岂有愚拙和软弱。但使徒保罗在本节表示,在人眼中看来似是神的愚拙,事实上比人所能及的更具智慧。同样,在人眼中看来似是神的软弱,到头来还是比人所能做到的更为强壮。 一26 保罗讨论过福音后,转过来谈到蒙神藉福音呼召的人(26至29节)。他提醒哥林多信徒,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常有人指出,本节说的意思是不多,而不是绝无仅有。有一位英国贵族妇女曾作见证说,正因这微小的分别,她才有得救的机会。 哥林多信徒本身,也不是属于上流社会的知识分子阶层。他们所接触到的,并不是一些听起来很了不起的哲学思想,而是简单的福音信息。既是如此,他们又为何要过分地重视人的智慧,并对那些致力使信息能迎合世俗智慧的传道者推崇备至? 如果人要建立教会,就必致力吸收社会上最显赫的人为会友。但本节教导我们,为人所重视所称道的人,在神眼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他所呼召的人,大多都不是世人眼中的重要人物。 一27 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正如苏艾雷说: 艺术家所用的材料愈简朴,而仍然能保持同等的艺术水平,就愈受推崇欣赏。征服者动用愈少兵力,而仍然赢得重大胜利,就愈显出雄才伟略。(注3) 神用号角的声音,使耶利哥的城墙倒塌。他将基甸的军队从三万二千人减至三百人,然后用他们来将米甸的大军驱逐。他用珊迦手中的赶牛棍打败非利士人。他又使参孙能够用一块驴腮骨来击溃整支军队。我们的主只用了几个饼和几条鱼来喂饱五千人。 一28 保罗还加上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组成人称为「属神的上将级愚兵」。神用这些人看不中的材料,来废掉那有的。换句话说,他喜欢拣选一些在世人眼中毫无地位价值的人,用他们来荣耀他。如果基督徒奉迎大人物或知名人士,却蔑视卑微的圣徒,就应当接受这些经节的责备。 一29 神拣选世人眼中毫无地位的人,是要使一切荣耀都归与他自己而不是人。由于救恩完全出于他,因此只有他配受赞美。 一30 本节进一步强调,我们如今所成为的并所得着的,都是本于他,而不是因为任何哲学思想;因此,人完全没有可夸耀的余地。首先,基督成为我们的智慧。他是神的智慧(24节),是神凭自己的智慧选择,使他成为引往救恩之路。当我们得着救主的时候,就得着在地位上的智慧,有全然得救的确据。第二,他是我们的公义。我们因相信他,就得蒙圣洁的神算为义。第三,他是我们的圣洁。我们凭自己,没有圣洁可言;但在他里面我们有成圣的地位,藉着他的能力我们可以愈来愈圣洁。最后,他是我们的救赎。这肯定是指最后阶段的救赎,那时主回来接我们回家,与他在一起,我们的灵、魂,与身体都要得蒙救赎。 卓岳尔精辟地将这真理阐释出来: 基督以外的智慧,其实是使人身陷地狱的愚拙;基督以外的义,其实是过失和定为有偏差;基督以外的圣洁,其实只是污秽和偏差;基督以外的救赎,也只是捆绑和奴役。(注4) 裴雅森将本节的内容,与我们的主的生平和工作连系起来: 他的行为、说话和工作,显示他是神的智慧;然后是他的死亡、埋葬和复活。这一切都与我们的称义尤关。其后他四十天与人一起,再后升天,赐下圣灵的恩赐,并在神的右边坐下。这一切与我们的成圣尤关。最后是他的再来,这关乎我们的救赎。(注5) 一31 这是神刻意的安排,使一切的福气在主里临到我们。因此,保罗推论说:「为何要因人而夸口?他们不能为你带来任何福气。」 二1 使徒保罗提醒圣徒,他在他们当中的事奉是如何的,并他如何寻求神的荣耀而不是自己的荣耀。他到他们那里,宣传神的奥秘,却并没有用高言大智。他完全没有兴趣表现自己,要作个演说家或哲学家。这证明使徒保罗明白属血气的与属灵的工作是有分别的。所谓属血气的工作,就是要讨好、娱乐、或迎合人的感受。属灵的工作却是要宣扬神话语的真理,以能荣耀基督,触摸到听者的心灵和良知。 二2 保罗信息的内容,是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耶稣基督是指他的位格,而他钉十字架是指他的工作。主耶稣的位格和工作,构成基督徒所传之福音的内容。 二3 保罗再次强调,他个人的言谈举止毫不特出吸引。他在哥林多信徒当中,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福音的珍宝藏在卑微的器皿里,所彰显出来的,是神的能力而不是保罗的能力。他本人是个好例子,显明神如何使用软弱的器皿,教有能力的羞愧。 二4 保罗所说的话,和他讲的道,都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有人认为说的话是指宣讲的内容,而讲的道则指宣讲的方式态度。另有人认为他说的话是他对个别人的见证,而讲的道是指他对人群的信息。以这个世界的标准作评价,相信保罗永不能在演讲比赛中胜出。纵是如此,神的圣灵却使用他的信息,使人知道偏差、归向神。 二5 保罗晓得有一个极大的危险,就是他的听众有兴趣认识他本人或他的个性,多于永活的主。他自知没有能力给人带来祝福或拯救,所以他下定决心引领人单单相信神而不是人的智慧。所有传讲福音或教导神话语的人,应以此话为不变的目的。 二6 首先,福音所揭示的智慧是由神来的(6、7节)。在完全的人中或是成长的人中,我们也讲智慧。但并不是这世上的智慧,而这世上有权有位的人也不会看这为智慧。人们的智慧很容易消亡的,与他们一样是转瞬即逝的。 二7 我们讲的,乃是从前所隐藏、神奥秘的智慧。所谓奥秘,就是在过去没有启示出来,到初期教会时代才由使徒和先知揭露出来的新约真理。这隐藏的智慧,就是神在万世以前,预定使我们得荣耀。福音的奥秘包括很多精彩奇妙的真理,例如犹太与外邦信徒如今在基督里已归于一了;主耶稣要回来,将等候他的子民带回天家去与他同在;并信徒不是都要经历死亡,却是都要改变。 二8 世上有权有位的可以是指天空中属灵的恶魔,或是他们在地上的执行人。他们并不明白神隐藏的智慧(基督钉十字架),也不知道他们杀害了神的圣子,会招致自身的灭亡。他们若知道神的道路,就不把荣耀的主钉在十字架上了。 二9 本节至16节说明神启示、默示、启迪真理的过程。经文告诉我们圣灵如何将奇妙的真理告诉使徒,使徒如何藉着圣灵的默示将这些真理传给我们,以及我们如何因圣灵的光照而能够明白这些真理。 本节引用以赛亚书六十四章4节,预言神已储存不少奇妙的真理,是人凭天赋的官能不能发掘出来的。但到了适当的时候,神就向爱他的人启示出来了。这里列出三种天赋官能(眼睛、耳朵和心或头脑),是人用来认识地上事物的。但单凭这些官能并不能领受神圣的真理,而是必须倚靠神的灵。 一般将本节理解为天上的荣美,这观念一旦进入我们的脑海,就很难除去而代以另一解释。但保罗这里指的,事实上是在新约圣经中首次启示出来的真理。人凭着科学研究或哲学探讨,是永不能寻出这些真理的。单靠人的头脑,永不能发掘出这些奇妙的奥秘。这些奥秘乃是在福音时代之始揭示出来的。人的理性绝对不足以探求出神的真理。 二10 神藉着圣灵向我们显明了一句,证明第9节所指的并不是天堂。换句话说,旧约预言的真理,到新约时代便向使徒揭示出来了。我们是指新约圣经的作者。神的圣灵启发使徒和先知,因为圣灵参透万事,就是神深奥的事也参透了。换句话说,圣灵是神本体中的一位,有无限智慧,通晓神一切的真理,并能将真理传授给人。 二11 人的事也是这样。除了某人自己之外,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除非他愿意将所想的说出来,否则没有人可以查出来。就算是这样,一个人必须有人的灵,才能够明白人的事。动物不能够完全明白人的思想。神的事也是这样。唯一能明白神的事情就是神的灵。 二12 本节的我们,是指新约圣经的作者,当然,这也适用于圣经的所有作者。使徒和先知既已接受了圣灵,他就可以授与他们神深奥的真理。使徒保罗的意思正是如此,所以他说:「我们所领受的,并不是世上的灵,乃是从神来的灵,叫我们能知道神开恩赐给我们的事。」若不是因为从神来的灵的启示,使徒们就根本不可能领受保罗在这里所指的属神的真理。这些真理在新约圣经里给我们保全下来。 二13 保罗既将启示的过程,就是圣经作者从神那里领受真理的过程说明了,就继而说明默示的过程,也就是神将真理传授给我们的过程。在神的话语中,有关字句默示的记载,最有力的就是本节。使徒保罗清楚表明,当使徒们将这些真理传授给我们的时候,并不是用他们所选择的言语,或按着人智慧所判断的言语。他们乃是用圣灵所指教的言语。因此,我们相信圣经原本手稿所用的字词,正是神的言语(而传留至今的圣经也是完全可靠的)。 这一点引来很大的反对声音。对一些人来说,上段的说法是机械默写论,认为神并没有容许作者运用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然而,举例说,我们知道保罗的写作风格,与路加的颇为不同。那么,字句默示论与存在作者个人风格的事实,两者如何协调呢?神用了一些我们不了解的方法,赐下圣经的每字每句,又用了个别作者的风格来装饰,让人的特性成为他纯全圣言的一部分。 将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事一句有几种解释,意思可以是指(1)用圣灵所赐的言语,来解释属灵的真理;(2)将属灵的真理传授给属灵的人;或(3)将其中一段经文的属灵真理与另一段比较。我们相信第一种解释最能与上文下理配合。保罗所说的是默示的过程,就是运用圣灵所赐特别为传授真理的字句。因此,我们可以将这句意译成:「用属灵的言语阐明属灵的真理。」 也有人认为这段经文不是指默示,因为保罗说我们讲说,而不是「我们写」。不过,圣经中用说话这动词指蒙启示的著作的例子不少(例如约一二38、41;徒二八25;彼后一21)。 二14 福音不但在启示和默示上是神授的,本节还告诉我们,只有藉着神圣灵的能力,人才能够接受福音。在毫无协助下,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人根本不可能明白属灵的事,因为这些事只能够透过属灵的途径来领受。 夏云斯用生动有趣的文笔提醒我们: 有智慧的基督徒不会浪费时间,意图向未重生的人解释神的计划。这会是将珍珠丢给猪吃。也好象是向失明人描述日落的美景,或与公园里的纪念碑讨论核子物理学。属血气的人不能领受这些事情。人大可以尝试用钓鱼勾来捕捉太阳的光线,但没有圣灵帮助的人,也难以掌握神的启示。除非一个人由圣灵而生并由他教导,否则一切属灵的事都是陌生的事。拥有博士学位也无补于事,因为在属灵的事情上,有学位的人也可能是个「毫不中用的家伙」。(注6) 二15 另一方面,蒙神圣灵光照的人,虽然没有一个未信主的人能看透了他,但他却能了解这些奇妙的真理。也许他是个木匠、水喉匠或渔夫;然而,他可以是个出色的研经者。「受圣灵管理的基督徒,会研究、查问、细察圣经,并能够领会和明白个中内容的意义。」(邬斯特译)他会令世人大惑不解。或许他从未受过大专或神学教育,但他却能够了解神话语中深邃的奥秘,甚至能够教导别人。 二16 保罗在这里借用以赛亚的一个毋须回答的问题:「谁曾知道主的心去教导他呢?」这问题其实已道出了答案。人凭自己的智慧或才能,并不能够认识神。只有当他愿意将自己启示出来时,人才可以认识他。然而,那些有基督的心的人,就能够明白神深奥的道理了。 让我们温习一下。首先有启示(9至12节)。意思是神藉着圣灵,将先前人并不认识的真理启示出来。这些真理是由神的灵用超自然方法传递给人的。 然后有默示(13节)。当使徒(和所有其它的圣经作者)将这些真理传授给别人时,他们所用的字句,正是圣灵教他们用的。 最后是光照(14至16节)。这些真理不但要超自然地启示并超自然地默示出来,还只有凭着圣灵超自然的能力才可以明白。 三1 当保罗首次造访哥林多时,他是用圣言初阶的奶来喂养这里的信徒,因为他们在真道上是软弱而又幼嫩的。他们所受的教导,正切合他们的情况。由于他们新近才信主,所以不能领受深奥的属灵教训。他们只不过是在基督里为婴孩的。 三2 保罗只是将有关基督的真理初阶教导他们,并将之形容为奶。由于他们幼嫩不成熟,所以不能吃饭。主耶稣曾以相同的语调对他的门徒说:「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约一六12)这些哥林多信徒,可惜仍未长进至可以从使徒保罗那里领受较深奥的道理。 三3 信徒的属灵状态仍是属肉体的或世俗的。他们之间的嫉妒和分争,足以证明这点。这些行为是世人的特色,受神的灵引导的人却不是这样。 三4 他们以人作领袖如保罗和亚波罗为号召,分党分派,这完全是属世的表现。保罗说这岂不是你们和世人一样么,正是这个意思。 在此之前,使徒保罗透过探讨福音信息的真正意义,来不断说明高举人的愚昧行径。这时,他讨论基督徒的事工,都是从这个立场说明;高举宗教领袖,以他们为号召,分党分派,是愚不可及的。 三5 亚波罗和保罗是仆人(拉丁文的「仆人」就是执事),哥林多信徒透过他们而归信主耶稣。他们只是代理人,并不是竞争派别的领袖。因此,哥林多信徒将仆人提升至主子的地位,是何等不智。艾朗赛精妙地就这一点说道:「试想一家人竟会为仆人的缘故而纷争不和!」 三6 保罗用耕种的比喻,说明仆人的成就毕竟极有限。保罗本人能栽种,而亚波罗能浇灌,但只有神能够带来生长。因此在今天,我们中间有人懂得传道,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未得救的亲朋戚友祷告,但实际的拯救工作只有主才可以成就。 三7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会容易明白栽种的人和浇灌的人,相对来说的确并不十分重要。他们本身并没有带来生命的能力。既是如此,基督的仆人之间又为何要彼此嫉妒竞争呢?他们各人应完成分派给他们的工作,在看见主施恩的膀臂时同感欣喜。 三8 栽种的和浇灌的,都是一样,因为他们都有相同的目标和目的。他们之间不应存着妒忌。从他们的事奉层面来说,是不相上下的。总有一天,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赏赐。这一天,各人是要在基督的审判台前受审判。 三9 人人都要向神负责。他的仆人全都是同工,一同在神所耕种可收成的田地里劳苦工作。转用另一个比喻,就是在同一间房屋里工作。欧德曼这样道出当中的思想:「我们都是属于神的同工,并正在一起努力工作。」(注7) 三10 使徒保罗继续借用房屋的概念。首先他承认一点,就是他能有建树,都是因为神……的恩。他的意思是他本不配得,神赐能力,使他能担当使徒的职事。他继而描述自己在建立哥林多教会的角色:「我……好象一个聪明的工头,立好了根基。」他来到哥林多,宣扬基督和他被钉十字架。结果有灵魂得救,一家地方教会便建立起来。然后,他补充说:「有别人在上面建造。」无疑他的意思是指后来到哥林多的教师,在已建立的根基上建造。然而,保罗提醒说:「只是各人要谨慎怎样在上面建造。」他指出,在地方教会从事教导职事是一样严肃的工作。但有人到哥林多传分裂的道理,和违背神话语的教训。当保罗写到这里时,肯定想起这些教师的。 三11 一座建筑物只需要一个根基。一旦奠好了根基,就毋需再立了。使徒保罗已奠下了哥林多教会的根基。那根基是耶稣基督,就是他的位格和工作。 三12 及后在地方教会的教导,素质良莠不齐。例如,部分教导是有永恒价值的,可比作金、银或宝石。这里的宝石,大概不是指钻石、红宝石,或其它,而是指用来建造富丽堂皇殿宇的建材,例如花冈石、大理石,或雪花石。另一方面,在地方教会的教导,可以是只有短暂价值或毫无价值的,就好象草木、禾秸一般。 这段经文一般用来泛指基督徒的人生。诚然我们天天都在建造中,有一天我们工作的结果要被彰显出来。然而,谨慎的研经者会发觉,经文主要并不是指所有信徒,而是与传道和教师有关的。 三13 有一天,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那日子是指在基督台前受审判的时候。那时所有为主作的事奉都要被评审。评审的过程就好象火的试验一样。能荣神益人的事奉,就好象金、银、宝石一样,不会受火的影响。另一方面,为属神的人带来麻烦混乱,或不能造就他们的,会遭烧毁。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 三14 与教会有关的工程分为三类。本节说的是第一类──带来赏赐的工作。在这方面,仆人一生的工程经基督审判台前的审判后仍存得住,这仆人就要得赏赐。 三15 第二类工程就是没用的工程。在这方面,仆人要受亏损,纵使自己却要得救;虽然得救,乃象从火里经过的一样。罗杰斯指出:「亏损的意思,不是指丧失一些曾拥有的东西。」(注8)关于本节,有一点应该清楚,就是基督台前的审判并不涉及信徒的偏差和偏差的极刑。主耶稣基督在各各他山的十字架上,已为信徒受了偏差的极刑,一次过解决妥当了。因此,来到基督的审判台前,信徒得救恩完全不成问题,问题是他的事奉。 罗马天主教将救恩与奖赏混淆了,于是便意图用本节来支持炼狱的说法。然而,只要仔细研究本节,总归纳不出任何关于炼狱的线索。本节没有任何含义,表示要用火来炼净人的品格。这里的火,是试验人的工作和事奉,将素质、性质彰显出来。纵使人的工程被火焚毁,他却是得救的。 关于本节,另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圣经有时候用火来喻作神的话(参看赛五24及耶二三29)。将来神的话要在基督审判台前用来试验我们的工程,今天却是我们可以认识掌握的。如果我们根据圣经的教导来建造,到那日我们的工程就能够存留了。 三16 保罗提醒信徒,他们就是神的殿(希腊文的意思是内殿或圣所),神的灵住在他们里头。事实上,信徒个人都是神的殿,有圣灵住在其中,但这里并不是本节所指的。保罗看教会为一个共同的整体,并希望他们能领会这呼召是何等圣洁尊贵的。 三17 地方教会的第三类工程,可以说是具破坏性的。明显地,有假师傅来到哥林多的教会,他们的教训引人出偏差,多于领人追求圣洁。他们不认为自己令神的殿出现混乱,有什么大不了。为此,保罗愤怒地作出严厉的声明:「若有人毁坏神的殿,神必要毁坏那人。」从上文下理看,他的意思是:如果有人来到地方教会,导致这教会失见证的话,神必要毁坏那人。经文所指的是假师傅,他们并不是主耶稣的真信徒。本节的结语表明,这偏差十分严重:「因为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 三18 在基督徒的事奉和人生中,常存着自欺的危险。也许在到哥林多去的教师当中,有些假装成有极大智慧的人。如果有人因自己拥有属世的智慧而洋洋得意,他就必须先成为世人眼中愚拙的,才可以成为神眼中有智慧的。高德很有效地将这点意译出来: 如果有任何人,不论是否你们哥林多中间的信徒,在你们的聚会中宣讲福音时以智者自居,享负大思想家的美誉,就得弄清楚,除非他经过挣扎,使他引以自豪的智慧消灭了,然后领受从上而来的智慧,否则就不会得着真智慧。(注9) 三19 因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人凭自己的努力,永不能寻得见神;人的智慧也永不能构想出如此的救恩计划,就是神成为人,为有偏差、邪恶、悖逆的有偏差的人代死。本节引用约伯记五章13节,表示神胜过人自负的智慧,并成就他的旨意。任凭人用尽他的知识学问,也不能阻挠主成就他的计划;相反,神常使他们知道,尽管他们拥有属世的智慧,却其实是彻底可怜无能的。 三20 这里引用诗篇九十四篇11节,强调主知道这世上智慧人的一切推论理念,又知道他们的思想是虚妄的、空洞的、毫无结果的。不过,保罗为什么这样费劲来贬低属世的智慧呢?原因很简单──哥林多信徒过于重视这些智慧,并乐于追随表现得满有属世智慧的领袖。 三21 可见,无论谁都不应拿人夸口。至于主的真仆人,我们不应夸口说我们是归属他们的,却应知道他们是属于我们的。万有全是你们的。 三22 有人称本节是「神儿女的财产清单」。神的仆人是我们的,不论他是传福音的保罗,教师的阿波罗,或牧师的矶法。他们既是属我们的,如果我们自称是属于他们任何一个,就是愚不可及的了。此外,世界也是我们的。我们既与基督同作后嗣,有一天就要拥有这个世界。在今天,神应许了这世界是属于我们的。那些管治这个世界的人,并不知道原来他们正在为我们做事。生是我们的,意思不是单指在地上的生存,而且是最真实圆满的生命。死也是我们的。对信徒来说,死亡不再是可怕的仇敌,要把我们的灵魂放逐到不可知的黑暗里去。相反,死亡如今却是神的使者,引领我们的灵魂到天上去。现今的事以及将来的事,同样全是我们的。有十分正确的话说,万事都为那服侍基督的人效力。罗伯逊曾说:「对参与神救赎万民计划的人,在轨道上运行的众星也为他拼搏。」 三23 众基督徒都是属基督的。有部分哥林多信徒声称自己是属基督的,这样便将其它信徒排挤在外。他们组成基督党派。保罗驳斥这种争逐。我们全都是属基督的,基督又是属神的。保罗说明了圣徒真正和固有的身分地位,立场鲜明地表示在教会内结党分裂是愚不可及的。 四1 保罗为要使信徒能正确地评价他和其它使徒,表示各圣徒应视他们为基督的执事或助手,为神奥秘事的管家。管家是仆人,负责照料他人或他人的财物。神奥秘事就是先前隐藏的秘密,要到新约时代神才向使徒和先知揭示出来。 四2 对管家的重点要求,就是要他有忠心。人所重视的是聪明、才智、财富和成就,但神所寻求的人,是在凡事上忠于耶稣。 四3 管家所应有的忠心,其它人是难以衡量的。正因如此,保罗表示他被哥林多信徒论断,或被别人论断,他都以为极小的事。保罗明白,人要正确地判断别人对神是否有真正的忠心,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他补充说:「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他知道自己既是人,就无可避免地会带点儿偏见,或往往自视过高。 四4 当保罗说「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时,是指在属灵事奉上并不觉得会有任何对他不利的指控,可指责他不忠心。他不是说时时刻刻都不觉得自己生命中有偏差或有亏缺了完美!我们应从上文下理看,经文的主题是基督徒的事奉和忠心。然而,纵使他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简单说,他毫无条件判断这事。毕竟只有主才是审判者。 四5 故此,当我们评价自己基督徒的事奉时,应极为审慎。我们倾向赞扬令人兴奋、引人注目的事,而轻视卑下、不显眼的事。安全方法是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要等主来。他不但能审判眼见的一切,还能审判人心中的动机;不但能审判人所做的事,还能审判背后的原因。他将要显明人心的意念,不用说,任何为表现自我或追求一己荣耀的事奉,都不会得到奖赏。 我们不应看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一句,是概括性的应许,指在那日每个信徒的事奉都会得着称赞。这句的意思是,每一个配得称赞的人,都会从神那里而不是从人得到称赞。 在以下的八节经文里,保罗颇明显地指出哥林多教会内部的纷争,是因为骄傲的缘故。 四6 他首先解释,谈到基督徒事工和追随人作领袖的倾向时(三5~四5),他要以自己和亚波罗为例。哥林多信徒其实不是单单围绕着保罗和亚波罗来结党,他们更靠拢教会里其它人来分党分派。不过,基于基督徒的礼貌和体贴,保罗将整件事转比他自己和亚波罗,好叫众圣徒藉着二人的榜样,明白他们对领袖不应过誉,或透过结党来满足一己的骄傲。他要圣徒懂得用圣经来衡量每一事物和每一个人。 四7 如果有一位属灵教师比其它的更有恩赐,那是因为神使他如此而已。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从主领受的。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所有的都是神所赐的。既是如此,我们又岂可骄傲或趾高气扬?我们的才干和恩赐,并不是我们用自己的聪明争取回来的。 四8 哥林多信徒已自给自足,是已经饱足了。他们为拥有丰富的属灵恩赐感到骄傲,是已经丰富了。他们生活奢华,舒适从容。他们感到一无所缺,活象已经作王了,不用使徒的帮助。保罗声明,他愿意作王的时间来到了,这样他就能够与他们一同作王!但在这时候,诚如有人说的:「信徒尚在世的时间,是要训练将来作王。」当主耶稣基督再来并在地上建立他的国度时,基督徒就将要与他一同作王。在这时候,他们的特权在于追随他们那位遭拒绝的救主,分担他所受的羞辱。伯克尔警告说: 信徒在君王未戴上冠冕前便寻求自己的冠冕,实质上这是不忠的。然而,这正是部分哥林多信徒的写照。使徒都正在忍受基督所受的羞辱,但哥林多信徒却是「富足」、「尊贵」的。当他们的主并主人过着艰难的日子时,他们却追求安舒。(注10) 在加冕的仪式上,在君王戴上王冠前,贵族们是不会戴上自己的冠冕的。哥林多信徒却将这次序颠倒了;当主尚遭拒绝时,他们已戴上自己的冠冕了! 四9 保罗描述众使徒的遭遇作为与自满的哥林多信徒的对比。他形容他们好象被赶到斗兽场与猛兽搏斗,而世人和天使则在坐观看。正如高德说:「哥林多教会坐在宝座上,而众使徒却在刀剑之下。这决不是哥林多信徒自满吹嘘的时候。」 四10 当众使徒为基督的缘故算是愚拙的,哥林多圣徒却受当地人尊崇为聪明的基督徒。众使徒是软弱的,哥林多信徒倒是毫不虚弱。相对于众使徒所受的耻辱,哥林多信徒受到推崇。 四11 众使徒并不认为得胜或作王的时候已经来到。他们还在忍受饥与渴,还有赤身露体和逼迫。他们遭缉捕、追赶,没有一定的住处。 四12 他们乃是亲手作工来养活自己。他们以祝福来回应辱骂。他们受逼迫却不还手,只是忍受。 四13 他们被人毁谤,就劝人接受主耶稣。简言之,他们被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这些说话描绘为基督受苦的,应足以感染我们的心。如果使徒保罗活在今世,他是否也会用对哥林多信徒说的话对我们说:「你们不用我们,自己就作王了?」 四14 由本节至21节,保罗就分争结党的事给信徒一个最后的告诫。保罗知道自己用讽刺的手法,所以他解释说,这样做并不是叫信徒羞愧,乃是警戒他们,好象他所亲爱的儿女一样。他不是出于愤恨然后这样说话,而是真正关心信徒的属灵益处。 四15 保罗提醒他们,他们学基督的,师傅虽有一万,却只有一位在信仰上的父亲。保罗亲自引领他们归主,他是他们属灵的父亲。有很多其它人来教导他们,但没有一个会跟那位引领他们归向羔羊的保罗一样,对他们有如此亲切的关怀。保罗丝毫没有贬低教导职事的用意,只是道出众所周知的事实,就是不少参与属灵事奉的人,对他所服侍的圣徒毫不关心;而关心圣徒的需要,正是领他们归主的人的特征。 四16 所以保罗促请他们效法他,就是他如何无私地献身给基督,并对其它信徒施与持久不变的爱和服侍,就象在9至13节所描述的。 四17 为了帮助他们达到目标,于是保罗打发提摩太到他们那里;他在主里面,是保罗所亲爱,有忠心的儿子。提摩太得到指示,要提醒他们,记念保罗在基督里怎样行事。这些行事方式正是他在所有教会中教导人的。保罗的意思是,他怎样教导,他也怎样实践;每一位参与属灵工作的人也当如此。 四18 保罗既解释他差派提摩太去的原因,一些诋毁他的哥林多人会立即认为,其实保罗没有胆量亲自来。这些人自高自大,以为保罗不到他们那里去了。 四19 然而他承诺主若许他的话,在不久的将来他必快到他们那里去。当他到他们那里去时,就必将那些人的骄傲揭露出来;那些人随便说话,却并没有属灵权能。 四20 毕竟,要紧的是权能,因为神的国主要并不在乎言语而在乎行动。神的国并不在乎人怎样声称,而是在乎实质。 四21 保罗会以什么态度到他们那里去,这要在乎他们了。如果他们态度悖逆,他就会带着刑杖到他们那里去。但如果他们谦卑顺服,他就会带着慈爱温柔的心来到。 二.信徒间的淫乱事情(五) 本章内容的重点,是当教会里有会众出了严重的偏差,影响众人时,教会就有需要采取纪律行动了。纪律是重要的,使教会能在世人眼前保持圣洁的特质,并让圣灵能毫无担忧地在教会中工作。 五1 明显地,信徒中间已广泛地风闻哥林多教会有人犯了淫乱。这偏差极为严重,连不信的外邦人中也没有。具体地说,就是有人与他的继母有乱伦的关系。这人的母亲已死,父亲再娶。因此,他有继母。妇人大概不是信徒,因为并没有提到要向她采取行动。教会没有管辖她的权力。 五2 哥林多信徒对此有何反应呢?他们不但没有感到深切的忧伤,反而是骄傲、自以为是。或许他们自以为没有处分出偏差者是宽容,也引以为傲。又或许他们因教会有这样丰富的属灵恩赐,感到十分光荣,以致对所发生的事并不用心。又或许他们更重视的,是数字而不是圣洁。他们对偏差没有充分的厌恶。 你们还是自高自大,并不哀痛,把行这事的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这句话的意思是,假如众信徒曾在主面前抱应有的谦卑态度,神就早已亲自行动,对出偏差的人进行处分了。欧德曼说: 他们应晓得,教会真正的荣耀并不在于拥有能言善辩和充满恩赐的教师,而是在于有纯净的道德操守,以及会众都有堪作典范的生活。(注11) 五3 与哥林多信徒无动于衷相反,保罗声言虽然他不在哥林多,但却象身处他们中间一样,已经判断了这事。 五4 他构想教会聚集,处治出偏差的人。虽然他个人并没有与他们在一起,但当他们奉我们主耶稣的名聚会时,他的心却与他们在一起。主耶稣已将权柄赋予教会和使徒,让他们可以在这一切事上执行纪律。因此,保罗说他会行使主耶稣的权能(或权柄)。 五5 他采取的行动是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但,败坏他的肉体,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评注家对这句说话的解释,意见不一。有认为这是指将出偏差者逐出地方教会。教会以外的范围,就是撒但的势力范围(约壹五19)。因此,将某人交给撒但,就是把他逐出地方教会。其它则认为将人交给撒但的权柄,是特别赐给使徒的,这权柄今天已不复存在。 对于败坏他的肉体一句的意思,意见也不一致。很多人认为这是肉体上的受苦,是神用来打破人生命中邪情恶欲的权势的。另有人认为败坏他的肉体是形容慢慢的死亡,这样当事人就有时间悔改和蒙宽恕。 无论如何,我们应谨记,对信徒进行处分的用意,始终都是要将他们挽回过来,使他们可以恢复与主的相交。逐出教会的行动,从来都不是目标,而是达成目标的手段而已。最终的目的是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换句话说,是绝对无意要这人永远沉沦。这人在今生因出了偏差而受到主纪律处分,但他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 五6 保罗责备哥林多信徒,因为他们自夸。他们也许借词说,这事只发生了一次而已。但他们理应知道一点面酵能使全团发起来。这里用面酵来比喻道德上的偏差。保罗的意思是,如果他们容忍在教会中有少量败德的偏差,这偏差很快便会滋长扩大,直至整个相交聚会深受影响。要维持教会的素质,就必须采取公义敬虔的纪律行动。 五7 因此,保罗命令他们应当把旧酵除净。换句话说,他们应采取严厉的行动对付偏差;这样,他们才可以成为新的、纯净的面团。保罗又说:你们既是无酵的面。神看他们在基督里都是圣洁的、公义的、纯净的。保罗于是劝他们,他们实际的情况要与他们的身分相称。从身分地位上说,他们是无酵的。至于行为操守方面,他们也应当是无酵的。他们的本质应与名声相称,他们的品行也应与他们的信念相配。 因为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当保罗想到无酵的面时,他就回想到逾越节:在过节第一天的前夕,犹太人必须除掉房舍内所有的酵。他会到揉面槽那里,把它洗刷干净。他会将存放面酵的地方清洗妥当,直至不留一点面酵的痕迹。他会点起灯,遍看房舍各处,以确保没有遗漏。然后,他会向主高举双手并说:「神啊,我已将房舍内的所有面酵都除掉了,如果有半点面酵存留,是我所不知道的,我从心底里把这酵除去。」这说出了今天的基督徒,蒙召从偏差中分别出来。 宰杀逾越节的羔羊,是象征或预表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新约圣经有不少经节确立了象征教训的原则,这里是其中一节。意思是指旧约圣经中的人物和事件,是将来事情的象征或影儿。其中很多是直接指着日后主耶稣的来临,献上自己以除去我们的偏差。 五8 守这节并不是指守逾越节或守主餐,而是泛指信徒的整个人生。我们的一生就象喜庆的节期一样,而我们不可用有偏差的旧酵,也不可用恶毒、邪恶的酵来庆祝。我们在基督里喜乐时,一定不可以对其它人心存恶念。从这一点可见,使徒保罗所指并不是物质上的酵,例如在制造面饼过程中的酵母;乃是从属灵的角度借用酵的特质,说明凡与偏差接触的都会被玷污。我们要用诚实真正的无酵饼来过生活。 五9 保罗曾经写信给他们,告诉他们不可与淫乱的人相交,他在这里加以解释。上一封信虽然散失了,却丝毫不影响圣经的启示。保罗所写的信,不是每一封都是神所启示的,只有神认为合适的,才归入圣经之中。 五10 保罗继续解释,提醒信徒不可与淫乱的人相交。这不是指信徒要完全避免与任何不敬虔的人接触。只要我们还活在世上,就无可避免地要与未得救的人交往,而我们也不可能得知他们陷在偏差中多深。如果要过与有偏差的人完全隔离的生活,除非离开世界方可。 因此,保罗说,他绝对不是指要与这世上一概行淫乱的,或贪婪的,勒索的,或拜偶像的人完全隔离。贪婪的人,指那些被证实在商业或财务上不诚实的人。例如,任何因瞒税而获偏差的人,都应因为贪婪而被逐出教会。勒索的人运用暴力手段,使他人感到有受伤害甚至死亡的威胁,以达到自肥的目的。拜偶像的人全心全意崇拜任何人物或事物,却不敬拜真神,而且参与各种可憎的败德偏差,这些偏差与拜偶像的事差不多如影随形。 五11 保罗其实是要提醒他们,应避免与自称为弟兄,却与这些可憎的有偏差的人交往。我们大概可以将他的话意译为: 现在我重申我的原意,有人自称是基督徒,却犯奸淫,或是个贪婪的人、拜偶象的、辱骂人的、醉酒的,或是勒索人的,你们连与这样的人共进饭餐也不可。 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与未信的人接触,且往往可以利用接触机会向他们作见证。这些接触对信徒构成的危险,比不上信徒与自称为基督徒却仍在偏差中活着的人交往。我们不应做任何事,让别人误以为他的偏差是可容忍的。 除了在第10节所列述的有偏差的人名单外,保罗在本节加上了辱骂的和醉酒的。辱骂的人用过分、严酷的言语对人说话。不过,必须在这里加上注脚。如果某人一时间发了脾气,说了些粗心大意的话,他应否因此而被逐出教会?相信这是不必要的,本节是应用于习惯性的行为。换句话说,辱骂的人乃是众所周知地爱用恶言谩骂他人的。无论如何,这应足以提醒我们要好好控制自己的言语。诚如艾朗赛博士所述,很多人说自己只是出言不慎而已。但他指出,他们也大可以说自己只是拿起自动机枪然后不慎开火吧了。 醉酒的人过量地饮用酒精饮品。 使徒保罗的意思是,如果基督徒有这样的行为,我们就真的与他吃饭都不可?本节的教导正是如此!我们不可与他一起吃主的晚餐,也不要与他一起享用社交的饭餐。当然,这也有例外。例如,一个基督徒妻子,虽然丈夫已被停止基督徒的相交,她仍得与自己的丈夫吃饭。然而,基本原则就是自称为信徒的,如果出上了这些偏差,就应受到众人的排斥,目的是让他清楚体会自己的过犯何等严重,从而使他悔改。有人会反驳,指出我们的主与税吏和有偏差的人吃饭。我们必须说明,记载的这些人并没有声称自己是主的跟随者。当主与他们吃饭时,也没有视他们为自己的门徒。经文的教训是我们不应与过着有偏差的生活的基督徒相交。 五12 保罗在本节提出的两个问题,表示基督徒没有责任审判不信的人。主将要在他降临之日,亲自审判一切恶人。然而那些在教会内的人,我们却有责任审判他们。地方教会有责任去执行敬虔的纪律行动。 再一次,如果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主耶稣教导说:「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我们的回答是,主所针对的,是动机的问题。我们不能论断人的动机,因为我们没有作这种判断的能力。但神有同样清楚的指示,要我们审判在神家里显露出来的偏差,以维持教会圣洁的声誉,并藉此将出偏差的弟兄挽回过来,可以重回属主的相交之中。 五13 保罗解释说,神自会负责审判外人,即不信的人。在这时候,哥林多信徒应执行神交托给他们的审判任务,就是将他们当中的那恶人赶出去。这样,教会要作公开的声明,陈说这弟兄已不被归入相交的关系中。作这声明时,必须有真正的忧伤和谦卑,并要不断以祷告相辅,祈求主这位被逐的人能在属灵上得到挽回。 下一页:哥林多前书6-10章注释 |
网页浏览总次数
2011年11月25日星期五
哥林多前书1-5章注释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