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浏览总次数

2011年11月22日星期二

马太福音26-28章注释(“罪”版)



拾肆.王的受难和死亡(二六~二七)

一.杀耶稣的诡计(二六1~5)
  二六1、2 在这卷福音书中,我们的主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预先提醒门徒,他必须受死(一六21,一七23,二○18)。他这样宣告,暗示他被钉十字架的日子与逾越节非常接近:「你们知道过两天是逾越节,人子将要被交给人,钉在十字架上。」逾越节真正的意义在这年展现出来。逾越节的羔羊最后终于来到,他将要被人宰杀。
  二六3~5 正当耶稣劝勉门徒的时候,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还有文士)聚集在大祭司称为该亚法的院里。他们正密谋计策。他们想鬼鬼祟祟地捉拿耶稣,然后杀害他。他们再三考虑,认为当节的日子行动不是好时机,因为民间可能极力反对杀死他。以色列的宗教领袖竟然计杀他们的弥赛亚,这是何等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他们应当最先认出耶稣,封他为王。相反,他们却成了敌对耶稣的先锋部队。

二.耶稣在伯大尼受膏(二六6~13)
  二六6、7 一幅众生相图展示在我们眼前:祭司悖逆顽梗,门徒心胸狭隘,犹大势利不义;然而有一个女人热切款待耶稣,使耶稣心里的苦楚稍为减轻。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风的西门家里,有一个女人走来,把一玉瓶极珍贵的香膏浇在他的头上。女人不计较她所牺牲的钱财,深深反映她对主耶稣的爱。耶稣便说,她为他作的,没有比这更好了。
  二六8、9 门徒认为女人太枉费了,特别是犹大(约一二4、5)。他们心想倒不如把钱周济穷人。
  二六10~12 耶稣指正他们的歪念。她所作的,不但毫不枉费,而且是极美的事。不仅如此,她所作的,正是最合时宜的。救主在世界历史中,只有这么一次受膏,而这次受膏,是为他安葬作的。这女人抓紧灵里的感动,她所作的事使当时的群众目瞪口呆,全然震撼。她相信主的预言,知道他要死,所以必须把握机会,否则便永远不再有机会。主被埋以后,那些计划膏主身躯的女人,因为主的复活,始终未能膏抹主(可一六1~6)。
  二六13 主耶稣宣布,她这简单的爱将永垂不朽:「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作个记念。」任何真心敬拜的表现,都会使天上的院子香气四溢,而且在主心里永不磨灭。

三.犹大的背叛(二六14~16)
  二六14、15 当下,十二门徒里,有一个曾与耶稣共同生活、周游各地、看过主耶稣神迹、听过主无与伦比的道,也见证过无罪的主耶稣的生命神迹。他就是耶稣说「我知己的朋友……吃过我饭的」(诗四一9)的一位,现在竟用脚踢神的儿子。那称为加略人犹大的,去见祭司长,答应以三十块钱出卖他的主。祭司立即付了他钱价,大概十五美元,何等可鄙的数目。
  不久前,女人在西门家里才膏了耶稣,现在犹大却出卖主;两个对比实在令人震惊。女人看救主为无价宝,犹大却以为他微不足道。
  二六16 除了受过耶稣的恩惠,犹大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因此,他决意进行这宗可怕的交易。

四.最后的逾越节(二六17~25)
  二六17 这是除酵节的第一天──这时,所有酵都会从犹太人的家里除去。当主吩咐门徒进耶路撒冷城,去预备……逾越节的筵席,他必然是思潮起伏,百感交集。晚宴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含有令人哀痛不已的意义。
  二六18~20 耶稣吩咐门徒去找某一位不知名的人,那人会带他们往他的家去。这含糊的指引,也许要打破阴谋之徒的计策。无论任何时刻,我们都看得出耶稣全然知道每一个人,包括他们所在之处,还有他们是否愿意听从他。留心他所说:「夫子说:『我的时候快到了,我与门徒要在你家里守逾越节。』」他安然地面对死亡的逼近。他以全然的怜悯和恩慈,安排最后的晚餐。那愿意借出房子、让主和门徒守最后的逾越节的无名士,实在有何等大的殊荣!
  二六21~24 门徒用饭的时候,耶稣宣布令人惊讶的事。他说十二门徒中间,有一个会卖他。门徒心里满是忧伤和惭愧,因为他们不知道出卖主的人是不是自己,所以都不信任自己。他们一个一个问主:「主,是我么?」门徒一一问了主,馀下犹大还没问。这时,主说同他蘸手在盘子里的,就是出卖他的人。然后主便拿了一块饼,蘸了肉汁,递给犹大(约一三26)──这做法是一种心意,表示特别的感情和友谊。他提醒门徒,说将要发生的事必然要成就,无法抗御。然而出卖他的人也必然要付上责任;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犹大独自选择了卖主,自然也要自己承担后果。
  二六25 最后,犹大惺惺作态,假意问耶稣出卖者是不是自己。耶稣便答:「你说的是。」

五.第一个主的晚餐(二六26~29)
  约翰福音十三章30节让我们知道,犹大接了饼,便出去。那时候是夜间。因此,我们可以推论他没有参与主设立的晚餐(虽然有不少人不同意这讲法)。
  二六26 救主守过最后的逾越节,便设立我们所称的主的晚餐。最重要的材料──饼和酒──已准备妥当,放在桌上,以作逾越节的食物;耶稣给晚餐新的意义。首先,他拿起饼来,祝福,就擘开。他递给门徒时,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由于他的身体还未被钉十字架,很明显他说的是比喻了,用饼象征他的身体。
  二六27、28 同样,杯也含有象征的意义,用来表达所载的东西。杯里载着葡萄汁,象征立约的血。这新立的约是主无条件的恩典,藉他宝血的流出,赦免一切的过犯。他的宝血足以赦免所有人的罪。然而,这里说为多人流出来,表示只有在相信的人,这血才能生效,涂抹众罪污。
  二六29 救主提醒门徒,他不会与他们同喝这葡萄汁,直到他再来掌权。那时,喝的酒有新的意思,表示父的国满有喜乐和祝福。
  人们经常问该用有酵,还是无酵的饼;该用发酵过的,还是未经发酵的葡萄果实,作为主的晚餐。无疑主是用了无酵的饼和未经发酵的汁(今天,所有的酒都经过发酵处理)。那些争议发酵的饼会腐坏(酵代表罪)的人,也当明白发酵过的酒才不致腐坏。可悲的是,我们往往着重所用的材料,而看不见主自己。保罗强调,饼含有属灵的意义,而不是饼本身如何重要。「……因为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被杀献祭了。所以,我们守这节不可用旧酵,也不可用恶毒、邪恶的酵,只用诚实真正的无酵饼。」(林前五7、8)饼里的面酵算不得什么,但我们生命中的酵才是最致命的!

六.自信的门徒(二六30~35)
  二六30 享用了主的晚餐,门徒便齐声唱了诗。他们可能在唱诗篇一百一十三至一百一十八篇的「伟大赞美」。然后,他们便离开耶路撒冷,横过汲沦溪,然后攀上橄榄山的西面,往客西马尼园去。
  二六31 主耶稣在地上传道时,一直忠心地提醒门徒关于前面要走的路。他现在告诉他们,说他们那夜会与他分散。他们一旦看见暴风狂吼,便战栗不已。为要保存性命,他们都离弃他们的主。撒迦利亚的预言将要应验:「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亚一三7)
  二六32 然而他留下盼望给他们。虽然门徒因离弃主而羞愧不已,但主却永不离弃他们。他从死里复活后,便在加利利与他们相遇。好一个奇妙的、永不失信的真朋友!
  二六33、34 彼得莽撞地冲口而出,保证必不离开主,他永不会这样做。耶稣指正他说的「永不」:「今夜……你要三次不认我。」在鸡叫之前,这轻举妄动的门徒将要三次不认他的主。
  二六35 彼得仍然坚称他对主忠心不二,说他情愿与基督同死,也不会不认他。众门徒都齐声效忠。他们所说的都是真心肺腑之言,只不过他们不晓得自己的心。

七.客西马尼园的折腾哀痛(二六36~46)
  人不知道主正踏在圣洁的土地上,就无法晓得这段客西马尼园的记载。人们提到此事,焉能不强烈感到肃然敬畏,同时又沉默无声呢?正如金尔所写:「这件不可思议的事,实在令人畏惧万分,不敢随意提到,恐防有损其真实性。」
  二六36~38 到了客西马尼(意思是橄榄桶或橄榄压榨机)园,耶稣吩咐十一个门徒中的八个坐在那里等候他,然后带了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走进园里去。这是否表示不同的门徒,他们能够分担救主的痛楚也不一样?
  他就忧愁起来,极其难过。他坦白告诉彼得、雅各和约翰,他心灵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圣洁无瑕的主,预见自己将要为众人献上作赎罪祭,难怪他的圣洁的心突然忧伤,这种痛实不足为外人所道。满有罪污的人,又怎能想到主的心情──无罪的主为我们成为罪?(林后五21)
  二六39 无怪他离开三个门徒,在园里稍往前走。无人能分担他的苦楚,更是无人象他这样祷告:「我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我们不要以为主的祈祷表示他不愿意受死,或想出尔反尔。我们当记得他在约翰福音十二章27至28节所说:「我现在心里忧愁,我说什么才好呢?父阿!救我脱离这时候;但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父阿!愿你荣耀你的名。」因此,他祈求苦杯或许可以离开他,并不是指他祈求不上十字架。因为,他正是为此而来到世上的!
  这个祷告是修辞性的,意思他不是要得到答案,而是想教导我们一个功课。耶稣确实在说:「我父,假如有别的方法,使不虔敬的罪人能得救,而不用我上十字架,请你现在告诉我吧!然而无论如何,我希望你知道,我只渴望顺从你的旨意。」
  神有回答么?没有;天上沉寂无声。默然寂静,显示神别无他法,称罪人为义,只有让基督──无罪的救主──受死,为我们作代罪羔羊。
  二六40、41 他回到门徒那里,见他们睡着了。他们的心灵愿意儆醒,然而肉体却软弱。当我们想到自己的祷告生活,便不敢责备他们。我们投入睡梦中,多过专心祈祷;当儆醒祈祷时,我们的心却游荡四方。有多少次,主向我们说话,就如他对彼得所说:「怎么样?你们不能同我儆醒片时么?总要儆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
  二六42 主第二次又去祷告;表示愿意顺服父的心意。他愿意喝苦杯,承担一切的罪而死。
  在他的祷告生活中,他必须单独祷告。他教导门徒祷告,也在他们面前祷告,但却从没有与他们一起祷告。他有独特的位格,也肩负着独特的工作,这使别人无法在祷告生活中分担他的轭。
  二六43~45 他第二次去见门徒,发现他们又睡着了。同样,第三次也如是:他祈祷,门徒睡着了。他便对他们说:「现在你们仍然睡觉安歇么?时候到了,人子被卖在罪人手里了。」
  二六46 门徒与主共同儆醒守夜的机会终于溜走了。卖主的人渐渐走近,他的脚步声从远处移近。耶稣说:「起来,我们走罢」──不是逃避敌人,而是面对敌人。
  离开客西马尼园之前,让我们再次聆听主的啜泣,体会他的忧伤,然后衷心感谢主。

八.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遭背叛并被捉拿(二六47~56)
  无罪的救主,竟被他创造的人出卖。这是历史上一件极为异常的事。除了人类的堕落腐败,我们根本不能解释,促使犹大作出无法原谅的背叛,是基于什么动机的了。
  二六47 耶稣与十一个门徒说话之间,犹大与一群带着刀棒的人来到。我们可以肯定,犹大并没有意思要他们带武器而来;他从没看过救主反抗或还手攻击。他们带着武器,也许意味着祭司长和长老已下定决心,捉拿耶稣,不会给他机会逃走。
  二六48 犹大亲吻耶稣,让众人从主的门徒中辨认出耶稣。这种普遍表达爱的方式,竟被滥用,成为最低劣的行为。
  二六49 犹大走近主面前,说:「请拉比安。」然后过分地与他亲嘴。经文中用了两个不同的亲嘴。第一个在第48节,是一般的亲嘴;第二个在本节,是语气较为强的字,表示重复或刻意的亲嘴。
  二六50 耶稣安然面对他们恶意的闯入,他说:「朋友,你来要作的事,就作罢。」主的话当然使犹大极为意想不到,非常纳闷,而事情立时起了急剧的变化。众人立刻涌上前,毫不犹豫地捉住主耶稣。
  二六51 其中一个门徒(从约翰福音十八章10节,我们知道那门徒正是彼得)伸手拔出刀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一个耳朵。似乎彼得并非旨在砍掉人家的耳朵;无疑他是想作出致死的一击。他的目的跟他的判断一样,都是很差劲的;但事情有神的安排管理。
  二六52 这时主耶稣显出他道德上的荣美。首先,他斥责彼得:「收刀入鞘罢,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在基督的国里,得胜不是凭血气争夺回来的。在属灵的争战上动干戈,只会带来灾祸,就让天国的敌人动干戈吧,他们最终必然溃败。让基督的战士诉诸祈祷、神的话和圣灵充满的生命能力。
  我们从路加医生知道耶稣医治了马勒古的耳朵──马勒古是受害者的名字(路二二51;约一八10)。这岂非奇异的恩典?主连恨他的人也爱,并向寻索他命的人施予慈爱。
  二六53、54 假如耶稣想对付群众,他当然不单只有彼得的一把刀。他大可以差遣十二营多天使(数目为三万六千至七万二千)。然而这种做法只会破坏神的计划。圣经上预言他要被出卖、受苦、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然后复活;这些预言必须应验。
  二六55 耶稣便提醒众人说,他们实在不当带着武器出来捉拿他。他们从没有见他强暴或抢劫。相反,他一向都是个沉静寡言的教师,天天坐在殿里教训人。他们大可以轻易地捉拿他,但他们却放弃采用温和的方法。他们为何要带着刀棒?按人性而言,他们的行为简直不可理喻。
  二六56 不过,救主明白,人的恶念最终却成就神指定的计划。「但这一切的事成就了,为要应验先知书上的话。」门徒知道无法拯救他们的主,便都离开他,痛苦地逃走了。如果他们的懦弱是无可宽恕的,那么,我们的软弱就更加不可原谅了。因为那时圣灵尚未住在他们心里,但我们却有圣灵的内住。

九.耶稣在该亚法面前受审(二六57~68)
  二六57 主耶稣要受两次主要的审判:在犹太领袖前受宗教的审判;在罗马政权下受民事审判。归纳四卷福音书,可见每次的审判都分为三个阶段。约翰叙述的犹太人审判,耶稣首先被带到该亚法的岳父亚那面前。马太的叙述是从第二阶段开始,那时审判是在大祭司该亚法的家中举行。公会已经在那里聚会。一般来说,被告人会给予时间作好准备,替自己辩护。然而不法的宗教领袖仓卒审判耶稣,要赶快把他定罪(赛五三8),不让他得到公平的审判。
  这晚,法利赛人、撒都该人、文士和长老组成公会,漠视应当遵守的规则。他们其实不应在晚上聚集,不应在犹太人的节期中聚集。再者,他们根本不可贿赂证人作假证供。裁决死罪,必须过了当晚,第二天才可宣判。还有,除非是在圣殿范围的大石堂聚集,否则他们的裁决就不合法。但他们急不及待要除掉耶稣,这个犹太团体不惜铤而走险,知法犯法。
  二六58 该亚法是主持案件的法官,而公会显然担任陪审团和检控官;至少这样的组合并不按例执行。耶稣就是被告。彼得是旁观者,他在远处安全的地方和差役同坐,要看这事到底怎样。
  二六59~61 犹太领袖发现要寻找假见证控告耶稣并非易事。如果他们履行责任,依循审判程序,他们便会发现主是无辜的。最后,有两个人前来,歪曲耶稣的话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约二19~21)根据那些证人所言,耶稣曾恐吓说要拆毁耶路撒冷的圣殿,然后把它重建起来。其实,耶稣是在预言自己的死和复活。犹太人这时竟把预言当作藉口,乘机杀害耶稣。
  二六62、63 审判期间,耶稣不发一言,「象羊在剪毛的人手下无声,他也是这样不开口」(赛五三7)。大祭司看见耶稣默然不语,便不耐烦起来。他逼他发言,但主却拒绝作答。大祭司便对他说:「我指着永生神叫你起誓告诉我们,你是神的儿子基督不是?」根据摩西的律法,如果大祭司起誓,犹太人便要作见证(利五1)。
  二六64 作为一个奉公守法的犹太人,耶稣就说:「你说的是。」他更肯定地说自己弥赛亚的身分和神性:「然而我告诉你们,后来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其实他是说:「我是基督,是神的儿子,正如你所说。我的荣耀藏在我肉体之躯;我以另一个人的姿态出现,你们在我羞辱的日子看见我了。将来你们这些犹太人必看见我就是那荣耀的一位,看见我与神同等,坐在他右边,驾着天上的云来临。」
  本节中,第一个你(注50)是单数,是指该亚法。第二个你是众数(第三个你也是众数),是指基督荣耀地显现之时,仍然存活的以色列民的代表──犹太人。他们会清楚看见主就是神的儿子。
  蓝斯基写道:「人们有时作出这样的声明:耶稣从没有称自己为‘神的儿子’。然而他在这里(本节)郑重地说他不是别的一位。」(注51)
  二六65~67 该亚法没有错过机会。耶稣暗示了但以理关于弥赛亚的预言:「我在夜间的异象中观看,见有一位象人子的,驾着天上的云而来!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从大祭司的反应,可见他明白耶稣将自己和神当作同等(参看约五18)。于是他就撕开祭司的衣服,表示见证人感到亵渎。他向公会说出煽动的话,要证实耶稣有罪。当人们问及耶稣的判决,公会答道:「他是该死的。」
  二六68 陪审员向被告人动武,又吐唾沫在他脸上,并且讥讽他,叫他显出基督的能力,指出打他的是谁。审判的第二阶段也随之完结。整个程序不但不合司法规矩,而且令人发指。

十.彼得不认耶稣并悲痛落泪(二六69~75)
  二六69~72 彼得最黑暗的日子终于来到。他在外面院子里坐着,一个年轻女子经过,说他是耶稣一夥的。彼得立刻猛烈否认:「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他走到门口,可能想逃避别人的注目。然而又有一个使女公开说他曾是同那加利利人耶稣一夥的。这次,彼得发誓说不认得那个人。「那个人」就是他的主。
  二六73、74 过了不多的时候,有些途人又来说:「你真是他们一党的,你的口音把你露出来了。」单单否认似乎不再奏效;这时,彼得发咒起誓,坚称:「我不认得那个人!」立时鸡就叫了,打破四周的沉默。
  二六75 惯常的鸡叫声刺破清晨的宁静,也深深刺伤彼得的内心。这个泄气的门徒记起主曾说的话,就出去痛哭。
  各卷福音书记述彼得否认耶稣的次数时间也不一样,似乎互相矛盾。马太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这样记述耶稣所说:「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太二六34;也见路二二34;约一三38)而马可福音就这样预告:「……鸡叫两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可一四30)
  可能鸡叫不只一次,一次在晚上,一次在黎明。此外,福音书也许记载彼得否认耶稣,一共至少六次。他在这些人面前否认基督:(1)使女(太二六69、70;可一四66~68);(2)另一个使女(太二六71、72;可一四69、70);(3)旁边站着的人(太二六73、74;可一四70、71);(4)一个男人(路二二58);(5)另一个人(路二二59、60);(6)大祭司的一个仆人(约一八26、27)。我们相信这仆人并不是上述的一个人,因为他说:「我不是看见你同他在园子里么?」圣经没有记载其它人说过这句话。

十一.早晨在公会面前受审(二七1、2)
  宗教审判的第三阶段在早晨开堂,耶稣在公会面前受审。除非犯人承认有罪,否则案件不能当天判定;必须经过一晚,才可作出裁决,「好让人们或许会起同情之心」。但今次,宗教领袖似乎急于遏制人们起同情心。由于晚间的审判是不合法的,他们只好早上召集会议,正式判决。
  根据罗马的法例,犹太领袖无权施行死刑。所以他们把耶稣赶快交给罗马巡抚彼拉多。虽然他们极为恨恶罗马人,但却愿意「利用」他们的权力,杀害更是恨恶入骨的耶稣,以满足一己私欲。反对耶稣的人联合起来,成为凶猛的敌人。

十二.犹大的后悔和死亡(二七3~10)
  二七3、4 犹大知道自己犯了罪,卖了无辜之人的血,便把钱交回给祭司长和长老。狡猾的阴谋者几小时前还热切与犹大合作,现在却拒绝再管这事。这就是背叛的代价了。犹大就后悔,可惜他的后悔并不是向神的,不能引领他得救恩。他为自己的罪惹了祸而惭愧,可是他仍不愿认耶稣基督为主和救主。
  二七5 犹大心里难过,把那银钱丢在殿里──只有祭司可进的地方,便去自杀。参照使徒行传一章18节所述,我们可以推论他在树上自缢,绳索或树枝断裂,他的身体便仆倒悬崖,肚腹崩裂,所以肠子都流出来了。
  二七6 祭司长看似「属灵」,知道银钱是血价,不可放在库里。其实,他们是有罪的,用钱把弥赛亚买到手里。不过,他们似乎无动于衷,正如主曾说,他们的杯盘外表洁净,然而里面却装满了假善、悖逆和杀害人的事。
  二七7~10 他们用钱买了窑户的一块田,是用来埋葬外邦的异乡人的,却不知道外邦部族要侵入他们的国土,使他们的街道布满血迹。此外,这块田成为了他们有罪之国的血田。
  祭司长无意地应验了撒迦利亚的预言,用埋葬的钱向圬户买田地(亚一一12、13)。奇怪的是,撒迦利亚用了「库」这词代替「窑户」(见英文修订标准本圣经)。
  祭司们踌躇不安,怕把流人血的银钱放进库里。这便应验了经上的预言把钱交给圬户,换取他的田地。(读经会出版《每日灵粮》)
  马太说这事应验了耶利米的预言,而耶利米的预言明显出自撒迦利亚书。他引耶利米的话,也许是根据希伯来文经卷和犹太传统法典的耶利米列在先知名单前排。路加福音二十四章44节出现类似用法,把诗篇放在希伯来文圣经正典的第三部分。

十三.耶稣首次在彼拉多面前受审(二七11~14)
  犹太人痛恨耶稣的原因是基于宗教理由,所以也以此为基础审判耶稣。可是在罗马的法庭里,宗教上的控诉是没有效用的。因此,他们便把耶稣带到彼拉多面前,以三个政治理由控告耶稣(路二三2):(1)他是革命者,诱惑百姓,对国家构成威胁;(2)他鼓动百姓停止纳税,有损国家财富;(3)他自称是王,威胁王帝的权力和地位。
  我们从马太福音看见彼拉多就第三项控罪盘问耶稣。他问耶稣是否犹太人的王,耶稣便说是。于是犹太领袖中顿时爆发了一阵骚动,他们议论纷纷,诋毁耶稣。彼拉多见被告沉默不语,甚觉希奇;耶稣甚至没有指斥他们任何一项控诉。也许这巡抚从没见过这种情景──面对攻击却如此冷静沉默。

十四.释放耶稣还是巴拉巴?(二七15~26)
  二七15~18 罗马政权习惯在逾越节时,释放一个犹太囚犯,以安抚犹太人。这时可以释放的是巴拉巴,他是犯了叛乱和杀人罪的犹太人(可一五7)。也许因为他起义反抗罗马政权,所以受到同胞的拥戴。当彼拉多要众人从耶稣和巴拉巴中间选择时,他们囔着要释放巴拉巴。巡抚并不感到希奇;他知道祭司长嫉妒耶稣,从他们所作的,便猜到众人的意愿。
  二七19 彼拉多的夫人打发人来传信,整个审判突然受到干扰。她催逼丈夫采取不干预的政策,不要裁决耶稣;因为她做了个十分不安的梦。这梦是关于他(耶稣)的。
  二七20~23 祭司长和长老在背后挑唆众人,叫他们释放巴拉巴,钉死耶稣。因此,当彼拉多再次问众人愿意释放谁,他们高声喊着要释放那杀人犯。彼拉多的处境进退维谷,他犹豫不定,就问:「这样,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我怎么办他呢?」他们一致要求钉死他,这种坚决的态度实在令这位巡抚大惑不解。为何要钉死他?他犯了何罪?不过他根本没有时间再冷静考虑了;群众歇斯底里的叫嚣声充塞了他的耳朵:「把他钉十字架!」
  二七24 彼拉多清楚知道,群众的仇恨情绪高涨,骚乱正要开始。因此,他在众人面前洗手,宣告流这无辜被告的血,与他无干。可是,彼拉多犯了审讯严重不公的罪,他的罪刻在历史上,永远不可磨灭;这些水也不能把他的罪洗刷净尽。
  二七25 群众已经癫狂失态,没有为自己的罪而忧心,甚至愿意担当后果:「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于是,以色列民从他们居住的地方蹒跚步向民族灭绝的厄运,从集中营落难到毒气室,承受他们可怕的罪债──拒绝弥赛亚,并流他无辜的血。他们仍然要面临雅各遭难的日子──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和启示录第六至十九章所述的七年大灾难。这咒诅一直有效,直至他们承认那曾被拒绝的耶稣,是他们的弥赛亚王为止。
  二七26 彼拉多释放巴拉巴给群众,于是巴拉巴精神从此掌管世界。杀人者仍然作王,公义的王被拒绝。按习惯,被定罪的耶稣被鞭打了。那皮鞭又长又重,上面有锋利金属,一鞭鞭的打在主的背上,皮鞭一抽,便血肉模糊。这时,庸碌无能的巡抚还可怎样?只有把耶稣交给士兵钉十字架。

十五.士兵戏弄耶稣(二七27~31)
  二七27、28 巡抚的兵就把耶稣带进巡抚的衙门,叫全营的兵都聚集在他那里──那里可能有几百人。接着发生的真是不堪想象!宇宙的创造者和托着万有者竟默然承受兵丁残酷无耻的玩弄,这些兵丁正是他所造的不配、满有罪污的受造物。他们给他脱了衣服,穿上一件朱红色袍子,仿效穿上王袍。然而这袍子对我们来说却意味深远。由于红色与罪有关(赛一18),耶稣穿起红袍,不免令人想到耶稣披上了我们的众罪,好让我们可以穿上神公义的袍子(林后五21)。
  二七29、30 他们用荆棘编作冠冕,把它压在他头上。撇开他们残酷的嘲弄,我们深知主戴上荆棘的冠冕,好叫我们能配戴荣耀的冠冕。他们讥笑主是罪的王;我们却敬拜主是罪人的救主。
  他们又给他一根苇子,嘲讽他握有王权。他们不知道那拿着苇子的手,就是那掌管世界的手。耶稣的手被钉刺伤,他那伤痕累累的手也掌管宇宙的王权。
  他们跪在他面前,称他犹太人的王。这样的嗤笑还不够,他们又吐唾沫在这完全人的脸上(地上从没这样完美无瑕的人),然后还拿苇子打他的头。
  耶稣默然承受这一切委屈,依然不发一言。「那忍受罪人这样顶撞的,你们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来一二3)
  二七31 最后,他们给他……穿上他自己的衣服,带他出去,要把他钉十字架。

十六.王被钉十字架(二七32~44)
  二七32 我们的主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走了一段路(约一九17),兵丁便勉强一个叫西门的男人替耶稣背十字架(西门是来自北非的古利奈人)。有人认为他是犹太人,也有人认为他是黑人。最重要的是,他享有殊荣,替耶稣背十字架。
  二七33 各各他是亚兰文,意思「髑髅」。加略山是英语化的拉丁文音译,希腊文是Kranion。也许这地方的形状象髑髅,又或者这是行刑之地,所以便取了这个名。各各他的地点不能确定。
  二七34 兵丁在耶稣被钉之前,给他喝苦胆调和的酒。这种给犯人喝的酒,作用就如鸦片剂。耶稣拒绝喝,因为必须承担人类所有的罪债,不能减轻自己的痛苦,也不能麻醉自己的知觉。
  二七35 马太平淡而简要地描述耶稣被钉十字架的事。他没有刻意把事情戏剧化,没有制造煽情的新闻,也没有详细披露令人不安的细节。他只是扼要地写出真相:他们……将他钉在十字架上。可是,这几个字背后含有的深远意思,永存不灭。
  正如诗篇二十二篇18节所预言,兵丁拈阄分他的衣服,夺去他无缝的袍子。这些东西便是他在地上的全部财产了。邓尼说:「这世上唯一完美的生命,便是主的生命。他一无所有,离去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留下,连身穿的衣服也没有。」
  二七36 这些兵丁正是世上小人物的代表。他们显然不了解历史。否则,他们绝不会坐在那里看守,反而会跪下敬拜耶稣。
  二七37 他们在基督的头以上安了一个牌子。这是犹太人的王耶稣。四福音所用的字眼并不一样。(注52)马可这样写:「犹太人的王。」(可一五26)路加这样写:「这是犹太人的王。」(路二三38)约翰则这样写:「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约一九19)祭司长抗议说牌子上不可以记述事实,只可写被告所认的罪状。可是,彼拉多的权力驳回他们。所有人都清楚看见牌子上所写,因为用了希伯来、罗马和希腊的文字(约一九19~22)。
  二七38 无罪的神儿子左右有两个强盗和他同钉十字架。这不是因为以赛亚在七百年前预言,说他会与罪犯同钉么(赛五三12)?起初,两个强盗都侮辱、谩骂耶稣(44节),可是其中一个后来悔过,刚好来得及得救;几个小时后,他便与基督同在乐园了(路二三42,43)。
  二七39、40 如果十字架反映了神的爱,它也同样反映了人的败坏。旁观者停步,不过讥笑这位牧人,因为他为羊舍命:「你这拆毁圣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的,可以救自己罢。你如果是神的儿子,就从十字架上下来罢。」不信之人的理性说话是:「让我们看见神迹,我们才信。」自由主义者的口吻是:「从十字架上下来吧。换句话说,除去十字架的罪名,我们便会信你。」卜威廉曾说:「他们说如果耶稣从十字架上下来,他们便会相信了。但我们相信,是因为他坚持留在十字架上。」
  二七41~44 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不禁异口同声,呼喊说:「他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他们这句说话是辱骂耶稣;我们用这番话反过来撰赞美诗:
  他不能救自己,十架上的他必然要死;
  否则,不能有怜悯,败坏罪人无法靠近;
  神儿子基督必要流血,好叫罪人从罪中得自由。
  ~麦蓝伯
  这话一点不错:主必然要死,我们才得享自由。我们不能救其它人,因为我们也要寻求救恩。
  宗教领袖取笑耶稣自称救主,是以色列的王,是神的儿子;连强盗也一同咒骂他。宗教领袖全都犯了诋毁神的罪。

十七.三小时黑暗(二七45~50)
  二七45 他所尝透的一切苦难、侮辱,都比不上此时此刻所面对的。从午正到申初(从正午到下午三时正),不仅巴勒斯坦遍地都黑暗了,他圣洁的灵魂同样暗淡无光。这时,他正苦苦承受我们众罪的咒诅,这种咒诅根本非笔墨所能形容。主三小时的折腾,把我们从地狱、从神对我们的罪所发的义怒中释放出来。我们只模糊不清的看见,根本不明白为何他要为我们的罪担当神的义怒。我们只知道他着实在这三小时替我们偿还罪价,买赎我们,完成了唯一救赎我们的工作。
  二七46 约在下午三时,他大声喊着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答案在诗篇二十二篇3节:「……你是圣洁的,是用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的。」因为他是圣洁的,不能看罪人为无罪。相反,神一定要惩治罪。耶稣没有罪,却亲自替我们承担了一切罪。当神这位审判官俯视我们,看见无罪的代罪者背负了我们一切的罪,便离开他这位爱子。耶稣的心深感这次的隔离。布朗宁夫人称这为「以马内利孤儿的哀号」,极为美妙:
  离弃!神情愿与他宝贝儿子分离,叫亚当的罪从公义之子和父中间清除净尽:
  噢,这一次,以马内利孤儿的哀号,使他的宇宙震撼不已──
  没有回响,一切寂然。
  「我的神呀!你离弃了我!」
  ~布朗宁夫人
  二七47、48 当耶稣喊着:「以利、以利……」,站在那里的人,有的说他在呼叫以利亚。不知道他们是真的把名字混淆了,还是在讥讽耶稣而已。有一个人拿海绒醮满了醋,绑在长长的苇子上,送到耶稣的唇边。从诗篇六十九篇21节看来,这种行为不是出于慈悲怜悯,相反,是要加添耶稣的苦楚。
  二七49 一般人的态度是旁观静待,看以利亚会否成就犹太人古时的话──来主持公义。然而这不是以利亚到来的时候(玛四5),耶稣在这刻必须受死。
  二七50 耶稣又大声喊叫,然后气就断了。大声喊叫表示他死时有力气,而非软弱地死。他气就断了,可见他的死与别不同。我们死,是因为我们不能掌握生命,自必会死的;但他死,却是他甘愿选择的。他岂不曾说:「……我将命舍去,好再取回来,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约一○17、18)吗?
  宇宙的创造者,人类为自己倾尽一切,不过得到咒诅;
  他制订律法的要求,却全然承受审判,偿还罪价;
  他圣洁之手所造的枝条,竟长出荆棘,成了他蹙额上的冠冕;
  一根根刺破他双手的铁钉,已被埋藏起来;
  在他定意要往的幽僻之处,那里林木茂盛;
  他的身躯挂在树上,就这样死在木制的十字架上;
  然而十字架却立在他造的山上,头上天际漆黑一片;
  因为他的缘故,地上弥漫阴霾,太阳向他掩藏脸儿;
  因为他的法度,宇宙沓然死寂,那令宝血倾流的矛刺;
  激动神愤怒之火,他躺卧的石坟;
  一块一块的石,都出于他的手,他现在所掌的王位;
  千古之先早已握在手中,将来必有全新的荣耀,作他头上冠冕;
  那时万膝必向他俯伏敬拜。
  ~白德

十八.幔子裂开(二七51~54)
  二七51 他死亡的时刻到了。那时厚重的幔帐被那无形之手在殿里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幔子本是用来隔住神所居住的至圣所,除了大祭司以外,谁都不能进去。只有一个人可以进到至圣所,但他也只可以一年进去一天。
  希伯来书让我们知道幔子代表耶稣的身体。幔子的破裂表示主肉身的死亡。藉着他的死,我们便可坦然进入至圣所,「是藉着他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他的身体」(来一○19、20)。现在,即使最卑微的信徒,也可以在任何时候,藉着祷告和赞美来到神的面前。然而,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我们得享这分权利,是全靠主为我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耶稣的宝血。
  神儿子的死同样使自然界产生极大的变化──非动物的受造物仿佛为创造者深感哀痛。那时发生了地震,磐石也崩裂,坟墓也开了。
  二七52、53 我们要注意,耶稣复活以后,坟墓中的圣徒方出来,进了耶路撒冷城,向许多人显现。圣经没有说明这些复活的圣徒再死一次,还是与主耶稣同往天上去了。
  二七54 自然界奇妙的震动,使罗马的百夫长和他的下属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希腊文在神的儿子前面没有定冠词,但字词的次序使它带有特定的意思)。(注53)百夫长的意思是什么?他们是全然承认耶稣基督是主和救主,还是认为耶稣与众不同而已?我们不能确定。百夫长的话显示一种惧怕的感觉;他们明白到大自然的摇动与耶稣的死有些关连,而不是与其馀两个同被钉的人有关。

十九.忠心的妇人(二七55、56)
  这里特别提到几位曾经服侍主、跟随耶稣从加利利到耶路撒冷的妇人。抹大拉的马利亚、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并有西庇太的妻子撒罗米,都在那里。这些妇人深深爱戴耶稣,这分爱使她们无惧地站在那里,发出独特的光辉。她们留在现场,与基督同在,但其它男门徒却为自己的安危拔足逃跑。

二十.埋葬在约瑟的坟里(二七57~61)
  二七57、58 有一个财主,名叫约瑟,是亚利马太来的。他也是公会的一分子。这人没有赞成公会的议决,把耶稣交给彼拉多(路二三51)。这样看来,他一直是秘密的门徒,但这时他置生死于道外,大胆地去见彼拉多,要求他批准埋葬他的主。我们可以想象彼拉多是何等的惊讶,犹太人会是何等的恼怒:一个公会成员竟然公开为被钉死的耶稣挺身而出。约瑟埋葬耶稣的身体,其实也同时在经济上、社会上、信仰上埋葬了自己。他这次的举动使他与杀害主耶稣的宗教制度永远分开。
  二七59、60 彼拉多答允他的要求。约瑟衷心地用干净细麻布裹好耶稣的身体,在麻布中间放了香料,使耶稣的身体不致腐坏。然后,他把耶稣的身体放在自己的新坟墓里,就是他凿在磐石里的坟墓。坟墓的出口用一块大石头封着,那大石状似磨石,那凹缝也是从磐石凿出来的。
  几百年前,以赛亚曾预言:「……人还使他与恶人同埋;谁知死的时候,与财主同葬。」(赛五三9)他的仇敌无疑想把他的身躯投到欣嫩谷,让尸体被焚烧垃圾的火所毁掉,被豺狼吞吃。然而神的能力高过他们的计谋;他用约瑟确保耶稣必与财主同葬。
  二七61 约瑟离开以后,抹大拉的马利亚、并雅各和约西的母亲对着坟墓坐着守夜。

二十一.守着的坟墓(二七62~66)
  二七62~64 逾越节的第一天称为预备日,是主被钉的日子。第二天,祭司长和法利赛人都心感不安。他们记得耶稣曾说要复活,于是便跑到彼拉多那里,要求派人特别看守坟墓。他们宣称,这样做是防止他的门徒把他的身体偷去,然后制造假象,使人以为他复活了。如果这事真的发生,他们便害怕那后来的迷惑会比先前的更利害了。换句话说,关于主复活的消息比他自称弥赛亚、是神的儿子,所带来的后果更不堪设想。
  二七65、66 彼拉多回答说:「你们有看守的兵,去罢,尽你们所能的,把守妥当。」这句话显示他可能早准备了一个罗马兵,替他们看守坟墓。意思可以是:「我答允你们的要求,现在派一个守卫兵给你们。」彼拉多说:「尽你们所能的,把守妥当」这话岂不讽刺?当然,他们尽力把守坟墓。他们封了石头,看守的士兵把守妥当。可是,他们最好的安全措施并不够全备。如安格所说:
  在第62至64节,他的仇敌作了预防措施。他们「封了石头,将坟墓把守妥当」,然而神的能力高过他们的诡计。他为王的复活提供了不容置疑的证据。(注54)

拾伍.王的得胜(二八)

一.空的坟墓和主的复活(二八1~10)
  二八1~4 星期日黎明之前,那两个马利亚来看坟墓。她们到了那里,忽然地大震动。因为有主的使者,从天上下来,把坟墓口的石头辊开,然后坐在上面。罗马看守的人见他们的光芒和洁白衣服,便吓得昏倒了。
  二八5、6 天使坚固妇女的心说,没有什么可害怕。她们寻找的那位已照他所应许的,复活了。「你们来看安放主的地方。」石头被挪开,不是让主出来,而是让妇人看见他已复活。
  二八7~10 天使催促妇人快去向他的门徒宣布这满有荣耀的消息。主再次活着,并且要往加利利见他们。她们宣布了消息,便回到空空的坟墓去。那时耶稣亲自向她们显现,问候他们「愿你们平安」。(注55)她们抱住他的脚敬拜他。然后,主亲自吩咐她们告诉门徒,说他们会在加利利见到他。

二.士兵受贿撒谎(二八11~15)
  二八11 兵丁恢复了知觉,其中有几个羞愧地跑去把所发生的事告诉祭司长。他们失职!坟墓空空如也!
  二八12、13 宗教领袖们的惊惶失措可想而知。祭司们召开秘密会议,与长老相谋对策。他们非法地贿赂兵丁,叫他们捏造谎言,说兵丁睡觉的时候,门徒来把耶稣的身体偷去了。
  这个解释引起更多的疑问。为什么兵丁在看守的时候竟然睡觉?门徒怎样能挪开石头,而不吵醒他们?为何所有的兵丁都在同一时间睡着?如果他们真的睡着,他们又怎知道门徒偷了耶稣的身体?如果这故事是真的,为何兵丁又要受贿说出真相?如果门徒偷了主的身体,为什么他们有足够时间替主脱去尸服,并且把麻布卷起放在一处?(路二四12;约二○6、7)
  二八14 其实,兵丁受贿捏造故事,正犯了罪,因为根据罗马法律,当值的时候睡觉会被判处死刑。所以,犹太领袖必须答允兵丁,一旦这捏造的故事被巡抚听见,他们便会干预制止。
  公会知道真相是经得起任何考验,而谎话则必须靠更多的谎话来支持。
  二八15 可是,这神话一直流传在许多犹太人中间,直到今日,在外邦人中间也一样。而且,有更多的神话出现了。史密夫总括了其中两个神话:
  1.首先,有人认为那些妇女到了错误的坟墓。仔细想想吧。从星期五下午至星期日早上的短短期间,你会忘记至爱的人的坟墓吗?此外,这不是亚利马太人约瑟的墓地。这是他私人的花园,里面没有其它坟墓。
  现在,让我们假设那里有其它坟墓,并假设妇人们因为泪眼盈眶, 蹒跚而行,结果找错坟墓。
  那么,她们也情有可原。但拳头坚硬的渔夫西门彼得和约翰并没有哭。他们也有去坟墓那里,并且也发现内里空空的。你认为他们会到错坟墓吗?更重要的是,当他们到了坟墓,发现主已不在里面,那时有天使对他们说:「他不在这里……已经复活了。你们来看安放主的地方。」你认为那天使同样找错了坟墓吗?可是,别忘记,聪明的人已有另外一些理论了。这又是何等无意义的理论!
  2.也有人认为耶稣没有死,不过昏了,他后来在黑暗的墓中恢复了知觉,便走了出来。然而人们用了一块巨石堵塞坟墓,而且用了罗马政府的封条封住了。墓里的人不可能滚开石头,因为石头向墓穴倾侧,正好堵住了凹陷处。贫血的主绝不可能走出坟墓。
  简单的真理是:主耶稣的复活在历史上有全然确实证据。他受难之后,亲自向他的门徒显现,提供铁一般的证据。试想想他亲自显现的一些特别例子:
  1.向抹大拉马利亚显现(可一六9~11)
  2.向众妇人显现(太二八8~10)
  3.向彼得显现(路二四34)
  4.向正在往以马忤斯的两个门徒显现(路二四13~32)
  5.向众门徒显现,除了多马(约二○19~25)
  6.向众门徒显现,包括多马(约二○26~31)
  7.在加利利海向七个门徒显现(约二一)
  8.向超过五百个信徒显现(林前一五7)
  9.向雅各显现(林前一五7)
  10.向橄榄山上的门徒显现(徒一3~12)
  基督徒信仰的一个最大、而且不可动摇的基石便是主耶稣基督复活的历史明证。现在你和我能够仍然站立,为所相信的争辩,是因为我们拥有铁一般的事实,这事实不能被否定。人们可以不认同这事实,但却不能否定它。(注56)

三.大使命(二八16~20)
  二八16、17 复活的主耶稣在加利利不知名的山上向他的门徒显现。这次显现与马可福音十六章15至18节和哥林多前书十五章6节所记载的显现相同。他们这次重聚何等美妙感人!他所受的苦难已永永远远地成为过去。他现在以荣耀之躯站在门徒面前。他们敬拜这位活着的、可爱的主──虽然他们中间有人仍然心存疑惑。
  二八18 主然后便解释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已赐给他了。当然,他永远掌有一切的权柄。不过,他谈及的权柄是指他是新创造的主人。因着他的死和复活,他有权柄赐永生给一切神交给他的人(约一七2)。作为一切创造的首生者,他一直握有大权。但他现在已完成救赎的工作,就握有权柄,成为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西一15、18)。
  二八19、20 作为新创造的主人,他颁布大使命。这大使命包括天国在现阶段王被拒直至他第二次降临的期间,所有信徒要遵守的「标准命令」。
  大使命包含了三个命令,而不是三个建议:
  1.「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这不是意味着要令全世界悔改归主。门徒必须藉着传福音给每个国家、种族、人民和不同语言的人,让其它人成为救主的学生或跟随主的人。
  2.「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基督的使者肩负着责任,教导初信徒受洗的意义,并且敦促他们遵守这命令。在受洗的时候,基督徒公开承认自己与三一神的关系。他们认神为他们的父,认耶稣基督为他们的主和救主,并且认圣灵是居住在他们里面、赐给他们力量和教导他们的那位。第19节的「名」字是单数。虽然只有一个名,但却有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和圣灵。
  3.「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大使命不单是传福音,单单使人悔改归主和让他们懂得照顾自己。这些并不足够。门徒必须教导初信徒遵守基督的教训;这些教训记载在新约圣经里。作门徒最重要的,是成为象主的人;要成为象主的人,就要有系统地受圣经的教导和遵从神的话。
  救主再次应许,他与他的门徒同在,直至世界(时代)的完结。门徒不会孤军作战。他们事奉和外出传福音时,便知道神的儿子与他们同在。
  注意与大使命相连的四个「所有」:所有的权柄、(所有)万民、(所有)所吩咐你们的和(所有)常。
  最后,福音书以荣耀之主的命令和安慰结束。他这番话距离现今已接近二十个世纪,但有着同样的力量,同样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同样须要遵行。这个使命尚未完成。
  我们又当作什么来遵行他最后的吩咐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