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光导读:考古发现:第一个“罪”字使用来源于景教,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主要句子有“罪惡不習”,“何因眾生在於罪中自於見天尊”,“愿救群生积重罪",另用“恶业人”译sinner,也让读者体味到译者希望借用佛教概念对应基督教概念的倾向。用佛教的“罪”译基督教的sin和sins最大的问题是,佛教的罪是罪业,罪孽,罪恶,罪过的简称,而业,孽,过,恶有有另外确切的定义,也就是第二级底层概念不一样,就造成sin和sins的miss the mark (偏离靶心)的主要概念完全不能得到彰显,更有guilty(罪感)的副作用产生,所以用“罪”去译sin和sins是不恰当的,或说是缺点大过优点的。
序聽迷詩所經 :
No. 2142
序聽迷詩所經一卷
爾時彌師訶說天尊序娑法云。異見多少誰能說。經義難息事誰能說。天尊在後顯何在。停止在處其何。諸佛及非人平章天阿羅漢。誰見天尊在於眾生。無人得見天尊。何人有威得見天尊。為此天尊顏容似風。何人能得見風。天尊不盈少時巡歷世間居編。為此人人居帶天尊氣。始得存活。然始得在家安。至心意到。日出日沒已來。居見想心去處皆到。身在明樂靜度安居。在天皆諸佛。為此風流轉世間。風流無處不到。天尊常在靜度快樂之處。果報無處不到。世間人等。誰知風動。唯只聞聲顛。一不見形。無人識得顏容端正。若為非黃非白非碧。亦無人知風居強之處。天尊自有神威。住在一處。所住之無人捉得。亦無死生。亦無麗娑相值所。造天地已求。不曾在世間。無神威力。每受長樂仙緣。人急之時。每稱佛名。多有無知之人。喚神比天尊之類。亦[糸*奐]作旨尊旨樂。人人鄉俗語舌。吾別天尊多常在。每信每居。天尊與人意知不少。誰報佛慈恩。計合思量。明知。罪惡不習。天通為神力畜養。人身到大。亦合眾生等思量。所在人身命器息。總是天尊使其然。眾生皆有流轉。關身住在地洛。為此變造微塵。所有眾生皆發善心。自紀思量。生者皆死。眾生悉委。眾生身命。為風無活。臨命之時。風離眾生。心意無風。為風存活。風離眾生。有去留之時。人何因不見風去風顏色。若為若緋若綠及別色。據此不見風。若為眾生即道。天尊在何處。眾生優道。何因不見天尊。何因眾生在於罪中自於見天尊。天尊不同人身。復誰能見眾生。無人敢近天尊。善福善緣眾生。然始得見天尊。世間元不見天尊。若為得識。眾生自不見天。為自修福。然不墮惡道地獄。即得天得。如有惡業眾。墮落惡道。不見明果。亦不得天道。眾生等好自思量。天地上大。大諸惡眾生事養者。懃心為國多得賜官職。并賜雜菜無量無量。如有眾生。不事天大諸惡。及不取進止。不得官職。亦無賜償。即配徒流。即配處死。此即不是天大諸惡自由至。為先身緣業種果團圓。犯有眾生。先須想自身果報。天尊受許辛苦始立眾生眾生理。佛不遠立。人身自專。善有善福。惡有惡緣。無知眾生。遂[涺-十+(此/土)]木駝象牛驢馬等眾生及麞鹿。雖造形容。不能與命。眾生有知。自量緣果。所有具見。亦復自知。並即是實。為此今世有。多有眾生。遂自作眾眾作士。此事等皆天尊。遂不能與命俱。眾生自被誑惑。乃將金造象。銀神像及銅像并[涺-十+(土/此/土)]神像及木神像。更作眾眾諸畜產。造人似人。造馬似馬。造牛似牛。造驢似驢。唯不能行動。亦不語話。亦不喫食。息無肉無皮無器無骨。合一切由緒不為具說。一切緒內略說少見多。為諸人說遣知好惡。遂將飲食多中甞少。即知何食有氣味無氣味。但事天尊之人。為說經義。並作此經。一切事由。大有歎處。多有事節。由緒少。但事天尊人。及說天義。有人怕天尊法。自行善心。及自作好。并諫人好。此人即是受天尊教。受天尊戒。人常作惡。及教他人惡。此人不受天尊教。突墮惡道。命屬閻羅王。有人受天尊教。常道我受戒教人受戒。人合怕天尊。每日諫誤。一切眾生。皆各怕天尊並綰攝。諸眾生死活管帶綰攝渾神。眾生若怕天尊。亦合怕懼 聖上。聖上前身福私天尊補任。亦無自乃。天尊耶屬自作 聖上。一切眾生皆取 聖上進止。如有人不取 聖上驅使不伏。其人在於眾生即是返逆償。若有人受 聖上進止。即成人中解事。并伏驅使。及好之人。并諫他人作好。及自不作惡。此人即成受戒之所。如有人受戒。及不怕天尊。此人及一依佛法不成受戒之所。即是返逆之人。第三須怕父母。祗承父母。將比天尊及 聖帝。以若人先事天尊及 聖上。及事父母不闕。此人於天尊得福。不多此三事。一種先事天尊
第二事 聖上。第三事父母。為此普天在地並是父母行。據此 聖上皆是神生。今世雖有父母見存。眾生有智計合怕天尊及 聖上。并怕父母。好受天尊法教。不合破戒。天尊所受及受尊教。先遣眾生禮諸天佛。為佛受苦。置立天地。只為清淨威力因緣 聖上唯須勤伽習俊 聖上宮殿。於諸佛求得 聖上身總是自由。天尊說云。所有眾生返諸惡等。返逆於尊。亦不是孝。第二願者。若孝父母并恭給。所有眾生孝養父母恭承不闕。臨命終之時乃得天道。為舍宅為事父母。如眾生無父母。何人處生。第四願者。如有受戒人。向一切眾生皆發善心。莫懷睢惡。第五願者。眾生自莫殺生。亦莫諫他殺。所以眾生命共人命不殊。第六願者。莫姦他人妻子自莫宛。第七願者。莫作賊。第八眾生錢財見他富貴并有田宅奴婢天睢姤。第九願者。有好妻子并好金屋。作文證加禖他人。第十願者。受他寄物。并將費用。天尊并處分事。極多見弱。莫欺他人。如見貧兒。實莫迴面。及宛家飢餓多與飲。割捨宛事。如見男努力與努力與須漿。見人無衣即與衣。著作兒財物不至一日莫留。所以作兒規徒多少。不避寒凍。庸力見若莫罵。諸神有威力。加罵定得災鄣。貧兒如要須錢。有即須與。無錢可與。以理發遣無中布施。見他人宿疹病。實莫笑他。此人不是自由。如此疹病貧兒.無衣.破碎。實莫喚。莫欺他人取物。莫枉他人。有人披訴。應事實莫屈斷。有惸獨男女及寡女婦中訴。莫作怨屈。莫遣使有怨。實莫高心莫誇張。莫傳口合舌。使人兩相鬪打。一世已求。莫經州縣。官告無知。答受戒人一下。莫他惡向。一切眾生皆常發善心。自惡莫願惡。所以多中料少。每常造好向一切眾生。如有人見願知受戒人寫。誰能依此經。即是受戒人。如有眾生不能依不成受戒人處分。皆是天尊向諸長老及向大小。迎相諫好。此為第一天尊處分。眾生依天尊依。莫使眾生殺祭祀。亦不遣殺命。眾生不依此教。自殺生祭祀。喫肉噉美。將[潳-者+禹]詐神。即殺羊等。眾生不依此教。作好處分人等。眾生背面作惡。遂背天尊。天尊見眾生如此憐愍。不少諫作好不依。天尊當使涼風向一童女。名為末艷。涼風即入末艷腹內。依天尊教。當即末艷懷身。為以天尊使涼風伺童女邊。無男夫懷任。令一切眾生見無男夫懷任。使世間人等見即道。天尊有威力。即遣眾生信心清淨迴向善緣。末艷懷後產一男。名為移鼠。父是向涼風。有無知眾生即道。若向風懷任生產。但有世間下 聖上放 勅一紙去處。一切眾生甘伏據。此天尊在於天上。普署天地。當產移鼠。迷師訶所在世間居見明果在於天地。辛星居知在於天上。星大如車輪。明淨所天尊處一爾。前後生於拂林園烏梨師苹城中。當生彌師訶。五時經一年後。語話說法。向眾生作好。年過十二求。於淨處名述難。字即向若昏人湯谷。初時是彌師訶弟伏 聖在於硤中居住。生生已來不喫酒肉。唯食生菜及蜜蜜於地上。當時有眾生。不少向谷昏渾禮拜。及復受戒。當即谷昏遣彌師訶入多難中洗。彌師訶入湯了後出水。即有涼風從天求。顏容似薄閤。坐向彌師訶。上虛空中問道。彌師訶是我兒。世間所有眾生。皆取彌師訶進止所是處分皆作好。彌師訶即似眾生天道為是天尊處分。處分世間下眾生。休事屬神。即有眾當聞此語。休事[潳-者+禹]神。休作惡。遂信好業。彌師訶年十二及只年三十二已上求所有惡業眾生遣迴向好業善道。彌師訶及有弟子十二人。遂受苦迴。飛者作生。瞎人得眼。形容異色者遲差。病者醫療。得損被鬼者趁鬼跛脚特差。所有病者求向彌師訶邊把著迦沙。並總得差。所有作惡人不過向善道者。不信天尊教者。及不潔淨貪利之人。今世並不放却。嗜酒受肉。及事[潳-者+禹]神。文人留在著遂誣或趐覩。遂欲殺却。為此大有眾生。即信此教。為此不能殺。彌師訶於後惡業結用扇趐覩。信心清淨人即自平章。乃欲殺却彌師訶。無方可計。即向大王邊。惡說惡業人平惡事。彌師訶作好。更加精進教眾生。年過三十二。其習惡人等。即向大王毘羅都思邊言。告毘羅都思前即道。彌師訶合當死罪。大王即追惡因緣共證。彌師訶向大王毘羅都思邊。彌師訶計當死罪。大王即欲處分。其人當死罪。我實不聞不見。其人不合當死。此事從惡緣人自處斷。大王云。我不能殺此惡緣。即云其人不當死我男女。大王毘羅都思。索水洗手。對惡緣等前。我實不能殺其人。惡緣人等。更重諮請。非不殺不得。彌師訶將身施與惡。為一切眾生遣世間人等知其人命如轉燭。為今世眾生布施代命受死。彌師訶將自身與遂即受死。惡業人乃將彌師訶別處。向沐上枋枋處。名為訖句。即木上縛著。更將兩箇劫道人。其人比在右邊。其日將彌師訶。木上縛著五時。是六日齋。平明縛著。及到日西。四方闇黑地戰山崩。世間所有墓門並開。所有死人並悉得活。其人見如此。亦為不信經教。死活並為彌師訶其**有信心人即云
志玄安乐经
闻是至言,时无上…河净虚堂,内与诸…众左右环遶,恭敬侍…伽,从众而起,交
臂…我等人,众迷固…何,方便救护,有情…
弥施诃答言:善哉,…生,求预胜法,汝〔当〕(复)坐,敛神…一切品类,皆有
(安乐)性,随……,如水中月,以水浊故,不生影像;如草中火,以草湿故,不见
光明,含生沈埋,亦复如是.
岑稳僧伽,凡修胜道,先除动欲,无动欲,则不求不为,无求无为,则能清能净,能
清能净,则能晤能证,能晤能证,则遍照遍境,遍照遍境,是安乐缘.
岑稳僧伽,譬如我身,奇相异志,所有十文,名为四达,我於四达,未尝自知,我於
十文,未尝自见,为化人故,所以假名,於真宗实无知见.何以故 若有知见,则为
有身,以有身故,则怀生想,怀生想故,则有求为,有所求为,是名动欲,有动欲
者,於诸苦恼,犹未能免,况於安乐 而得成就,是故我言:「无欲无为,离诸染
境,入诸净源,离染能净,故等於虚空,发惠光明,能照一切,照一切,故名安乐
道.」
复次,岑稳僧伽,我在诸天,我在诸地,或於神道,或於人间,同类异类,有识无
识,诸善缘者,我皆护持,诸恶报者,我皆救拔,然於救护,实无所闻,同於虚空,
离功德相,何以故 若有功,则有名闻,若有名闻,则为自异,若有自异,则同凡
心,同凡心者,於诸矜夸,犹未度脱,况於安乐 而获圆通,是故我言:「无德无闻
者,任运悲心,於诸有情,悉令度脱,资神通故,因晤正真,晤正真故,是安乐
道.」
次复,岑稳僧伽,我於眼法,见无碍色,我於耳法,闻无碍声,我於鼻法,知无碍
香,我於舌法,辨无碍味,我於身法,入无碍形,我於心法,通无碍知,如是六法,
具足庄严,成就一切,众真景教,皆自无始,暨因缘初,累积无边,罗嵇勉福,其福
重极万亿,图齐帝山,譬所莫及,然可所致,方始善众,会合正真,因兹惠明,而得
遍照,玄通升进,至安乐乡,超彼凝圆,无转生命.
岑稳僧伽,如是无量,罗嵇勉福,广济利益,不可思议,我今自念,实无所证,何以
故 若言证则,我不得证则,我不得称无碍也.是故我言:「无欲,无为,无德,无
证,如是四法,不衔已能,离诸言说,柔下无忍,潜运大悲,人民无无边,欲令度
尽,於诸法中,而获最胜,得最胜,故名安乐道.」
尔时,岑稳僧伽,重起作礼赞,言:「大哉!无上一尊,大哉!无上一尊,乃能演
说,微妙胜法,如是深奥,不可思议,我於其义,犹未了晤,愿更诲谕,向者尊言,
无欲,无为,无德,无证,如是四方,名安乐道,不审无中,云何有乐 」
一尊弥施诃,曰:「妙哉斯问!妙哉斯问!汝当审听,与汝重宣,但於无中,能生有
体,若於有中,终无安乐,何以故 譬如空山,所有林木,数条散叶,有影垂阴,然
此山林,不求鸟兽,一切鸟兽,自求栖集,又如大海,所有水泉,广大无涯,深浚不
测,然此海水,不求鳞介,一切鳞介,自住其中.含生有缘,求安乐者,亦复如是,
但当安心静住,常习我宗,不安求乐,安乐自至,是故无中,能生有法.」
弥施诃又告岑稳僧伽,及诸大众,曰:「此经所说,神妙难思,一切圣贤,流传法
教,莫不以此,深妙真宗,而为其本.譬如有目之类,将游行,必因日光,方可远
见.岑稳僧伽!此经如是,能令见在,及以未来,有善心者,见安乐道,则为凡圣,
诸法本根,若使复有,人於此经文,闻说欢喜亲近,供养读诵受持,当知其人及祖乃
父,非一代二代,与善结缘,必於过去,积代善根,於我教门,能生恭教,因兹获
佑,故怀愿乐.譬如春雨,霑洒一切,有根之物,悉生苗牙,若无根者,终不滋长.
岑稳僧伽!汝等如是,能於我所,求问胜法,是汝等数代,父祖亲姻戚善尤,多转及
於汝.」
岑稳僧伽,恭敬悲贺,重起作礼,上白:「尊言大慈大悲,无上一尊,乃能如是,仁
爱於我,不以愚蒙,曲成赞诱,是则为我,及一切众百千万代,其身父母,非唯今
日,得安乐缘,但我等积久,沈沦昏浊,虽愿进修,卒未能到,不审以何方便,作渐
进缘 」
一尊弥施诃,曰:「如是如是!诚如汝言,譬如宝山,玉林珠菓,鲜明照耀,甘美芳
香,能疗饥渴,复痊众病,时有病人,闻说斯事,昼夜想念,下离菓林,然路远山
高,身尫力弱,徒积染愿,非遂本怀,赖有近亲,具足智功,为施梯橙,引接辅持,
果克所求,乃蠲固疾.岑稳僧伽!当来众心,久缠惑恼,闻无欲菓,在安乐山,虽念
进修,情信中殆,赖善知识,作彼近亲,巧说训喻,使成梯橙,皆能晤道,销除积
迷,当有十种观法,为渐修路.」
云何名为十种观法
「一者,观诸人间,肉身性命,积渐衰老,无不灭亡,譬如客店,蹔时假宿,施床廗
具,足珍羞,皆非我有,岂关人事,会当弃去,谁得久留
二者,观诸人间,亲爱眷属,终当离圻,难保会同,譬如众叶,共生一树,风霜既
至,枝檊即凋,分散零落,略无在者.
三者,观诸人间,高大尊贵,荣华兴盛,终不常居,譬如夜月,圆光四照,云雾递
起,晦朔迁移,虽有其明,安可久恃
四者,观诸人间,强梁人我,虽欲自益,及为自伤,譬如虫蛾,逢见夜火,旋飞投
掷,将以为好,不知其命,灭在火中.
五者,观诸人间,财宝积聚,劳神苦形,竟无所用,譬如小瓶,才容升升,酌江海
水,将注瓶中,盈满之外,更无所受.
六者,观诸人间,色欲耽滞,从身性起,作身性冤,譬如蝎虫,化生木内,能伤木
性,唯食木心,究竟枯朽,渐当摧折.
七者,观诸人间,饮酒淫乐,昏迷醉乱,不辨是非,譬如清泉,鉴照一切,有形之
物,皆悉洞明,若添淤泥,影像顿失,但多秽浊,诸无可观.
八者,观诸人间,犹玩戏剧,坐消时日,劳役精神,譬如狂人,眼花妄见,手足攀
挠,尽夜不休,筋力尽疲,竟无所获.
九者,观诸人间,施行杂教,唯事有为,妨失直正,譬如巧工,克作牛畜,庄严彩
画,形貌类真,将为田农,终不收获.
十者,观诸人间,假修善法,唯求众誉,不念自欺,譬如蚌蛤,含其明珠,渔者破
之,采而死,但能美人,不知己苦.」
观此十种,调御身心,言行相应,即无过失,方可进前四种胜法.云何四种
一者,无欲,所谓内心,有所动欲,求代上事,作众恶缘,必须制伏,莫令辄取,何
以故 譬如草根,藏在地下,内有伤损,外无见知,见是诸苗稼,必当凋萃,人亦如
是,内心有欲,外不见知,然四支七窍,皆无善气,增长众恶,断安乐,因是故,内
心行无欲法.
二者,无为,所谓外形,有所为造,非性命法,逐虚妄缘,必当舍弃,勿令亲近,何
以故 譬如乘船,入大海水,逐风摇荡,随浪迁移,既忧沈没,无安宁者,人亦如
是,外形有为,营造俗法,唯在进取,不念劬劳,於诸善缘,悉皆忘废,是故外形,
履无为道.
三者,无德,於诸功德,不乐名闻,常行大慈,广度众类,终不辞说,将为所能,以
何故 譬如大地,生养众物,各随其性,皆合所宜,凡有利益,非言可尽,人亦如
是,持胜上法,行景教,因兼度含生,便同安乐,於彼妙用,竟无所称,是名无德.
四者,无证,於诸实,无所觉知,妄弃是非,泯齐德失,虽曰自在,邈然虚空,何以
故 譬如明镜,鉴照一切,青黄色,长短众形,尽能洞微莫知,所以人亦如是,晤真
道性,得安乐心,遍见众缘,悉通达,於彼觉了,忘尽无遗,是名无证.
弥施诃又曰:「若复有人,将入军阵,必资甲仗,防卫其身,甲仗既坚,不惧冤贼,
唯此景教胜上法文,能为含生,御烦恼贼,如彼甲仗,防护身形;若复有人,将渡大
海,必资船舶,方济风波,船舶既∑,前岸不可到,惟此景教胜上法文,能与含生,
度生死海,至彼道岸,安乐宝香;若复有人,时逢疫疠,病者既众,死者复多,若闻
反魂宝香妙气,则死者反活,疾苦消悆,惟此景教胜上法文,能令含生,反真智命,
凡有罪苦,咸皆灭除,若有男女,依我所言,勤修上法,昼夜思惟,离诸染污,清净
真性,湛然圆明,即知其人,终当解脱,是知此经所生利益,众天说之,不穷真际,
若人信爱,少分修行,能於明道,不忧诸难,能於暗道,不犯诸灾,能於他方异处,
常得安乐,何况专修汝等弟子 及诸听众,散於天下,行吾此经,能为君王,安护境
界,譬如高山有大火,一切国人,无不覩者,君王尊贵,如彼高山,吾经利益,同於
大火,若能行用,则如光明,自然照耀.」
岑稳僧伽,重起请益,弥师诃曰:「汝当止止,勿复更言,譬如良井,水则无穷,病
苦新悆,不可多饮,恐水不消,便成劳复,汝等如是,善性初兴,多闻致疑,不可更
说.」
时诸大众,闻是语已,顶受欢喜,礼退奉行.
弥施诃:弥赛亚指耶稣基督
岑稳僧伽:指使徒彼得
弥施诃答岑稳僧伽:耶稣答彼得询问
景教三威蒙度赞
无上诸天深敬叹,大地重念普安和。
人元真性蒙依止,三才慈父阿罗诃。
一切善众致诚礼,一切慧性称赞歌。
一切含真尽归仰,蒙圣慈光救离魔。
难寻无极正真常,慈父明子净风王。
于诸帝中为师帝,于诸世尊为法皇。
常居妙明无畔界,光威尽察有界疆。
自始无人尝得见,复以色见不可相。
惟独纯凝清静德,惟独神威无等力。
惟独不转俨然存,众善根本复无极。
我今一切念慈恩,叹彼妙乐照此国。
弥施诃普尊大圣,广度苦界救无亿。
常活命王慈喜羔,大普耽苦不辞劳。
愿救群生积重罪,善获真性得无由。
圣子端在父右座,其座复超无量高。
大师顾彼乞众请,降筏使免火江漂。
大师是我等慈父,大师是我等圣主。
大师是我等法王,大师能为普救度。
大师慧力助诸赢,诸目瞻仰不暂移。
复与枯焦降甘露,所有蒙润善根滋。
大圣普守弥施诃,我叹慈父海藏慈。
大圣谦及净风性,清凝法耳不思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